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传染科
疟疾肾病相关症状
  • 间歇热 间歇热(undulant 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 血骨髓或痰涂片找到疟原虫 感染疟疾的症状之一,血骨髓或痰涂片可以找到疟原虫。
  • 低蛋白血症 指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
  • 蛋白尿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20mg/100ml。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0~100 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 血尿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是血尿。
  • 间歇性寒颤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以间歇性寒颤、高热、出汗和脾肿大、贫血等为特征。
  • 皮肤老化 皮肤老化是由自然因素或非自然因素造成的皮肤衰老现象。人出生后皮肤组织日益发达,功能逐渐活跃,当到达某种年龄就会开始退化,这种退化往往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慢慢进行。皮肤组织的成长期一般结束于25岁左右,有人称此期为“皮肤的弯角”,自此后生长与老化同时进行,皮肤弹力纤维渐渐变粗,40-50岁初老期,皮肤的老化慢慢明显,但老化程度因人而异。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症状暂无相关信息
  • 等渗尿 等渗尿(尿浓缩稀释功能降低):CRF(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功能降低而稀释功能正常,随病情加重,肾脏稀释功能亦障碍,使终尿渗透压接近于血浆,尿比重常固定在1.008-1.012,称为等渗尿。
  • 感染性发热 各种传染病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 尿色酱红或呈酱油色 疟疾性肾病的诊断,尿检查可见尿色酱红或呈酱油色,长期未愈的部分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 年增长,我国是从1959年开始对高血压进行普查防治工作的,当时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到1979-1980年第二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包括临界高血压)已增加到7.73%;1990-1991年第三次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在十年间又有显著增长,估计当时全国至少有6000万高血压患者。另据最新统计资料,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11.68%,尤其高血压继发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显示全部症状

疟疾肾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症状】
4种疟疾均可并发此症,但以三日疟较多见。疟疾性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和水肿。
疟疾所致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在1年内死亡,死亡率较高(约13%)。在三日疟病情控制后3周内出现典型肾性水肿,甚至产生胸腔积液、腹水,伴有肝、脾大及贫血。在水肿消退后,可持续存在蛋白尿及出现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少数为急进性肾功能衰竭。通常为三日疟并发肾病综合征,多见于儿童。
疟疾性肾炎是有疟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沉积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腰部胀痛、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等,在周围血片中常可发现疟原虫。此外,有少数疟疾病人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
【诊断】
1.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符合以下任何一点即为疟疾:
血液中查见有疟原虫;
临床症状典型;
抗疟药物治疗有效。
2.疟疾的诊断 人体4种疟疾在临床表现、病程经过、对药物反应等方面有许多共性,又各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诊断应明确患者的疟疾种类。临床诊断要点为:
(1)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
(2)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后很快下降,继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h测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则可发现夜间的体温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
(3)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轻,有“自愈”的趋势。
(4)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作次数相符。
(5)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6)脾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大。
(7)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
(8)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开始发作者较少。
此外,一些有较高免疫力的病人,血中带有大量原虫,临床症状却不明显或完全没有,尤须参照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方能确定诊断。如实验室检查能在周围血中查到疟原虫本病即可确诊。
婴幼儿、恶性疟、以及新感染病例发作最初一、二次,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3.疟疾性肾病的诊断 疟疾肾病以恶性疟和三日疟患者较常见。结合临床疟疾的诊断,以及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症状特征:在发作过程中并发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或肾病综合征。一般认为属免疫病理现象,为第Ⅲ型变态反应。疟疾急性期引起的肾病是一时性的可逆性病变,患者可有溶血性贫血、黄疸、腰酸、尿频、尿急等。
尿检查:可见尿色酱红或呈酱油色,长期未愈的部分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疟疾肾病相关文章
疟疾肾病常用药品
  • 蒿甲醚片

    适用于各类疟疾的治疗,包括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如恶性疟和间日疟。

  • 蒿甲醚胶囊

    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

  • 蒿甲醚胶丸

    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

  • 蒿甲醚注射液

    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