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小儿孤独症相关症状
  • 痴呆 痴呆(dementia)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智能障碍。这是指病人的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智能也发育正常,但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造成智能严重障碍。常见于脑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及麻痹性痴呆等。此时病人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其思维活动却变得不很完善。在言语中出现病理性赘述,既往知识的储存(记忆力)以及计算力均有削弱,理解能力减弱,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综合,对主要的、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都不能明确区别,不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和周围环境发生的问题,并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学习和工作困难,有时生活也不能自理。
  • 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称为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其患病率据西方报道约为儿童的4~10/万。我国过去报道极少,近年逐渐增加。**多见(男∶女约为5∶1)。本病病因未明。双生儿研究提示在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高于双卵者。脑电图及脑影像检查均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不具特异性。神经系统软体征也较多。某些疾病,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并发孤独症症状者也较多。孤独症最早的发病率报道为2-4/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明显多于女该,男:女的为4:1.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调查。
  • 结节性硬化 结节性硬化(tuborous sclerosis)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散发病例。主要病变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结节,皮肤(面部)皮脂腺瘤。其他脏器肿瘤。典型症状为:面部淡红色的呈蝶状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发作,智力缺陷。症状轻重不一,有的仅有皮肤症状而其他方面毫无症状者,有的癫痫发作频繁,智能障碍严重。
  •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 社交敏感性障碍 社交敏感性障碍,是一种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和受压抑、避免与他人接触的倾向,总体上属于内向性的偏差行为。社交障碍的学生表现得很羞怯,经常以一种过度的敏感迅速逃避可能接触的人际情境,以免自己受到任何潜在的批评和由此造成的屈辱和不安。他们恐惧面对社交情境,恐惧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恐惧被人拒绝、受人冷落,恐惧亲密的接触。给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难于结交新朋友,无法与人共享亲密与关怀;难于与人作有效的沟通,因而妨碍自己意见的表达与自身权益的维护;容易引起他人的误会,妨碍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估,因为社交障碍学生总是给人一个不友善、不信任、不坦诚、缺少热情的印象,使得他人很难了解他的真实能力;由此又形成或加强了自己的沮丧、孤僻、自卑的个性。
  • 认知功能障碍 是心理障碍之一,认知缺陷或异常。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当上述认知域有2项或以上受累,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时,可诊断为痴呆。
  • 情感淡漠 情感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淡漠表现为情感活动的减退或丧失。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丧失情感反应。
显示全部症状

小儿孤独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目前诊断为孤独症的多数患儿的损害都没有早期报道的那样严重,但其症状的涵盖面却非常广泛,包括情感、认知、社交、交流、自主性神经功能、整合功能及适应行为等多方面。DSM-Ⅳ特别强调其社交及交流功能的损害。
孤独症病情的轻重差异很大,Kanner(1943)当年描述的发病于婴儿早期的孤独症是很严重的病例,多种心理功能均有损害,但一般没有妄想、幻觉及联想散漫症状,所以很难与精神分裂症挂钩。轻的孤独症其社交功能、交流功能以及行为的异常都可以很轻,很难诊断为病,更像一个性格问题。
孤独症患者与别人的亲密度都较差,对人情温暖通常表现冷漠,对别人的痛苦不表同情,对别人的欢乐也不去共享,即使自己遭到打击,也不会去寻求别人的同情(例如患儿摔痛了也不去找大人诉述)。对言语或非言语表达的理解能力较差,这也是不能领会别人感情的原因之一。患儿本身的表达能力也较差,常有模仿言语、代名词用错(把自己称为“他”),或以某一词汇表达只有他自己懂的意义。言语发育多迟滞甚至不发育,在语音、语法、语义3个方面,语义的发育更差。想象力和象征能力也可有明显损害。但仪式动作、刻板行为、自寻刺激、自我伤残、奇怪行为等却常见。有时对某人、某物、某一摆设形式有特殊的依恋,不许别人去动。孤独症患儿情感反应一般肤浅,但有时也可反应过分,特别是动了他不许动的东西时。患者的认知障碍包括抽象能力、概念衔接及整合能力的损害。还可以有嗅觉、味觉、触觉的异常,以及视觉、听觉加工能力的发育不全。
多数患者智力都较差,但有些患儿的某些能力可以超常(包括音乐、绘画、算术、日期计算等能力)。言语表达及社交技巧都是差的。
孤独症一般在生后或婴儿早期即有症状,但家长却常不能及时发现而及时就诊。一般而言,其病程多朝好转的方向发展,但其好转的速度很不规则,时快时慢,难以预测。有时亦可因外界因素(例如患其他疾病)或原因不明的暂时因素而恶化。
及时给予教育训练对改善其症状有重要意义,轻症者经这类处理后可以接近正常。有些患者的某些特殊能力提高很快,其他能力则提高很少或没有提高。
孤独症患儿到后,其症状仍继续缓慢改善,但仔细检查总可发现一些残留症状。总的说来,约有2%~15%的患者的认识及适应功能可接近常人。但某些强迫症状、刻板动作、口吃等成年后仍常继续存在,仍较孤独不愿与人接触。言语理解及表达能力常接近正常。成年患者有的可以自立,但一般都不结婚。
1.典型症状
(1)社会交往障碍:大部分孤独症患儿婴幼儿期即表现出对人缺乏兴趣,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被拥抱时无相应期待被抱的姿势和表情,甚至予以拒绝,呼唤他们的名字,常常无反应。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疏关系,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难以与同龄儿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没有去观看游戏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不会游戏方法和规则。即使被迫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也不会主动接触别人,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之中。
(2)语言交流障碍:患者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也有些病儿2~3岁前语言功能出现以后,又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这些伴有语言倒退的孤独症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相对较好,但病后语言损害较重,提示可能有特殊的生物学病因。患者很少甚至完全不会使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身体语言,如点头、摇头、手势、面部表情的变化明显比正常同龄儿童少。病儿往往不会主动与谈,不会维持或提出话题,或者只会反复纠缠同一话题,而对别人的反应毫不在意。他们常不会使用代词或错用代词。有些患儿则表现为自言自语或哼哼唧唧,自得其乐。讲出的话怪声怪气,语言单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和感情。此外,还可能有模仿语言或刻板重复语言,例如模仿别人刚说过的话或几天前从电视里听到的几句话等。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非常尖锐的物体、废瓶盖、破木块,或观察快速转动着的电风扇等,常可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且对这些物品有正常人不可理解的奇特玩法,可经久不厌。有些患儿不可克制地用手指反复触摸或放鼻前反复嗅闻每一样东西,或常反复不停地拍手、捶胸、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他们常固执地要求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每天必须吃同样的饭菜,使用相同的便器,长年穿同一件衣服,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
2.智能及感知觉障碍 孤独症病儿的智能约有50%处于中度和重度低下水平(IQ<49),约25%为轻度低下水平(IQ为50~70),还有25%可保持正常。病儿具有特征性智力损害模式,即智力的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操作性智商相对高于言语性智商,运用机械记忆和空间视觉能力来完成的题目所得成绩较好,而依靠把握意义的能力来完成的题目所得成绩相对较差。由于代偿作用,某些患者的机械记忆、空间视觉能力发育良好,例如某些孤独症患者对音乐、计算、推算日期和背诵等方面呈现特异功能,即所谓的“白痴天才”,他们的最佳能力与最差能力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但多数患者的最佳能力仍然低于同龄儿童的相应水平。
患者对痛觉的感受迟钝,有时对很强烈的声音刺激也显得非常迟钝,但对某些特定的声音却很敏感,常常一听到这种声响便迫不及待地塞住耳朵。不愿意用手或脚接触到沙子、泥土或水,喜欢用手去触摸或揉搓毛毯类物品,喜欢观看发光的或旋转的物体,经常用舌去舔某些物品。
3.非特异症状 多数患者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发育协调障碍。约20%患者有抽动症状。12%~20%患者出现癫痫发作,以大发作类型居多,低智能型患者发生率较高。约1/3患者有脑电图异常。常可见到孤独症患者同时伴有偏食、拒食、反刍及异食等进食问题或睡眠障碍。语言能力较好、智商较高、年龄较长的患者常伴有强迫症状。自伤、冲动、攻击、破坏、违拗等行为也常见,还可有恐惧、紧张情绪,甚至惊恐发作。少数有性及拔毛发行为等。
1.诊断程序
(1)病史:详细和全面的病史包括母孕期和围生期各种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婴幼儿的发育特征,父母及同胞中有无孤独症和认知障碍患者等。
(2)精神检查:主要依靠会谈和行为直接观察法,检查其智力水平(特别是非语言IQ)、语言接受和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和交往技能、与周围人(主要是父母)建立感情关系(如眼对视)的能力,及观察行为特征等。
(3)体格检查:患儿常并存体格发育缺陷和一些先天性发育障碍。如先天愚型、结节性硬化、尿症等,并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
(4)实验室和物理检查:遗传学筛查(染色体分析和遗传咨询)、心理测验、脑电图、听觉测定、头颅CT或MRI、诱发电位等,根据病史和神经精神检查确定是否需要。
2.量表 是一种有用的诊断辅助工具。现介绍3种使用较广的量表。
(1)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 list,简称ABC量表):此量表列出孤独症行为表现57项,包括语言、运动、行为、交往和感知5个因素。每项按1~4级评分,全量表总分为158分。原作者提出筛查界限分为53分,而诊断分为67分以上。杨晓玲等(1993)对门诊就诊的孤独症儿童60名进行ABC量表试测,研究表明以31分为界限分作筛查时较为合适,而总分≥50分时灵敏度为0.97,≥62分时灵敏度为0.95,即漏筛率极低而特异性仍为1,可作诊断参考用。
(2)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简称CARS):CARS是用于评定学龄前儿童的,共有15个分测验,每个分测验的评分是从1(属于这年龄的正常范围)~4(严重异常)。
(3)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该量表包括3个诊断核心部分:社会交互作用方面(16项)质的缺陷,语言及交流方面(13项)的异常,刻板、局限、重复的兴趣与行为(8项)。另有判断起病年龄(5项)及非诊断记分(8项)两部分;还有6个涉及孤独症患儿的一些特殊能力或天赋(诸如记忆、音乐、绘画、阅读等)的项目。一般按0~3分4级评分。ADI-R目前被认为是诊断效度较好、信度较高的诊断访谈工具,适合于临床应用。
3.诊断标准 根据CCMD-3的诊断标准,本病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7条症状符合,其中(1)项中至少有2条,(2)、(3)项中至少各有1条症状符合。
(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
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②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交往的方式。
③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亦无相应反应)。
④不会恰当地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流。
⑤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
⑥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
(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①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
②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
③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
④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
⑤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谈,维持交谈困难,应对简单。
⑥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
(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
①兴趣局限,常专注于某种或多种模式,如旋转的电扇、固定的乐曲、广告词、天气预报等。
②活动过度,来回踱步、奔跑、转圈等。
③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
④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气味、一张纸片、光滑的衣料、汽车玩具的轮子等,并从中得到满足。
⑤强迫性地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
4.诊断要点
(1)通常起病于30个月以内。
(2)社会交往障碍:至少具备下列中2项:
①极度孤独,明显缺乏社会情绪反应,不能与父母亲或别人产生正常的情感交流。
②不能用注视、表情、姿势或手势进行交往。
③不能与其他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④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⑤遇到疾病和挫折时,不会寻求支持和安慰,当别人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主动给予支持或安慰。
(3)言语障碍:至少具备下列2项:
①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例如不会牙牙学语,可有以手势或其他形式来代替言语交流的倾向。
②刻板重复与环境或正在进行的活动无明显联系的词语。
③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律、重音等方面异常。
④言语的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害。
⑤2岁以前言语功能发育正常,但2岁后出现障碍,甚至完全不会说话。
(4)兴趣和活动异常:至少具备下列中1项:
①兴趣刻板、狭窄(例如专注广告、日期、气象报告等)。
②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
③强迫进行某种特殊的仪式。
④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姿势。
⑤对某些东西(例如玩具)的非主要部分特别感兴趣(例如对它们的气味、表面感觉、产生的噪音等)。
⑥对个人的生活环境不愿或拒绝作任何变动。
(5)智力障碍:约有25%的患儿智力可下降至轻度智力低下,另有50%的患儿属中、重度智力低下。
(6)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婴儿痴呆。

小儿孤独症相关文章
小儿孤独症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