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室扑动与颤动相关症状
- 右心室流出道 法乐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每万次分娩中发现患此症的婴儿3.6例,在先天脏病中占12%~14%,在发绀型心脏畸形中则居首位,占50%~90%。1988年Fallot对此症的四种病剖和临床特征作了全面的阐述,故后人称之为法乐四联症。1944年,Blalock首先应用锁骨下动脉与肺吻合的分流手术,减轻发绀。1954年,Lillehei首次在控制性交叉循环和直视下行法乐四联症的心内获得成功。 四联症的两个主要解剖异常,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和心室间隔缺损均颇多变异。 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可位于漏斗部,肺动脉瓣膜部,肺动脉瓣环,肺动脉主干或肺动脉分支,有的病例可以两处存在狭窄。
-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眶上 、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声,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 心悸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胸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鉴别时可先分析属于哪一大类,再在此大类中鉴别各个原因。
- 无脉症 肢体的脉搏明显减弱或缺如,血压明显降低或测不出,即称无脉症(pulsless disease)无脉症作为异常的动脉搏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尤其多见于心血管疾病,也可见于非心血管疾病,如外界或邻近血管的组织等因素使动脉受压、覆盖于血管上的组织增厚也可发生无脉症。无脉症为大多数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线索和依据。
- 抽搐 抽筋是抽搐的俗称,是大脑功能暂时紊乱的一种表现。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大脑控制的,当管理肌肉运动的大脑有关细胞暂时过度兴奋时,就会发生不能自控的肌肉运动,可局限于某群肌肉或身体一侧,或波及全身,即抽筋
- 意识丧失 患者无自发运动,对任何刺激都不产生反应,此时,许多反射如吞咽、防御,甚至瞳孔对光反应均消失,并可引出病理性反射。
- 面色苍白 苍白脸色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的,中医认为这是体质差的表现。此外,如大出血、休克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炎、铅中毒等,也均会引起脸色苍白的现象。
- 面色青紫 面孔、口唇等处颜色发青发紫。青紫又叫紫绀,是因为血液中有一种不带氧的血红蛋白、叫一种还原血红蛋白的量增多时,透过了皮肤比较薄的口唇周围等处的结果,因为这种还原血红蛋白的颜色呈暗紫色,透过皮肤后解表现出青紫。
老年人心室扑动与颤动早期症状有哪些?
1.意识丧失、抽搐,即Adams-Stokes综合征。
2.面色苍白或青紫,脉搏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为零。
3.如不及时抢救,随之呼吸、心跳停止。
1.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为快速而规则的室性异位心律,但不能辨认QRS波及ST段和T波。频率为150~250次/min(图1)。
2.心室颤动心电图特征为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一、大小不等、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min(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