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传染科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相关症状
  • 呼吸不规则 不规则的呼吸类型是颅内压增高的特征。临床常见潮式呼吸、浅而快呼吸、抽泣样呼吸。有颅后窝血肿时呼吸减慢较多见。脑干损伤时呼吸不规则、潮式呼吸多见。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周期约0.5~2秒钟。呼吸由逐渐浅慢以致暂停,然后呼吸逐渐加深加快,周而复始交替出现。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 肌性肌无力 肌性肌无力是指神经肌肉接头之间传递障碍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即突触前膜、突触隙、突触后膜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所导致的肌肉无力。如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酸胆碱受体遭到损害;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活力受到影响,使乙酸胆碱的作用过度延长而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性麻痹是由于膜电位的改变。肌强直性肌病是膜电位的不稳定;肌磷酸化酶缺乏症和肉碱棕相酸转移酶缺乏症,是由于肌肉的能源供应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和多发性肌炎均是肌纤维本身的病变。肉毒中毒和高血镁症影响钙离子进人神经末梢,氨基着类药物阻碍乙酸胆碱的释放,均影响突触前神经冲动的传出;美洲箭毒素和乙酸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影响乙酸胆碱和乙酸胆碱受体的结合等均可导致肌性肌无力。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检查的淋巴结主要是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肿大早期多无表现,需经过一些特殊检果,如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才能发现。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常呈组群分布,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边,除颌下、腹股沟、腋下等处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由于炎症或肿瘤等原因时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液。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判断原发病灶的部位及性质有重要临订意义。
  • 身痛 疼痛的部位分类广义上讲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心因痛三大类。然而多处疼痛一般系指四肢与躯干多部位具有躯体痛症状。这种分部广泛,程度不一,性质不一的疼痛也称作一身痛。诉有多处疼痛者,多由于全身性疾病引起,但是局部的病变也不应当忽略,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 流感样症状 很多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也能引起流感样症状,称之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DFS)”。 众所周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但近几年来,临床发现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貌似流感的不良反应。早在1967年,就有学者发现,在应用干扰素(IFN)时,可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文献报道渐多。临床上逐渐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候群为主,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 但药物引起“流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且是无传染性的,一旦停止用药,流感样症状就会慢慢消失。由于这一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易与流感混淆,而常被漏诊或误诊为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或流感而被滥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随着新病毒或病毒变异所致新病种的出现,如何及时鉴别DFS与各型流感受到大家的关注。
显示全部症状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感染了本病毒后,表现可以从无症状感染、流感样全身性疾患、脑膜脑炎以至于严重的脑膜脑炎。但各型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不同的临床表现是否与不同的病毒株有关,目前尚未能肯定。
流感样全身症状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8~12天。起病急,发热可高达39.5℃,伴有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有些患者出现咽痛、咳嗽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少数还可有皮疹、淋巴结肿大与压痛、恶心、呕吐与腹泻等表现。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部分患者,经过一段间歇后,可有第二次,甚至偶尔有第三次类似的发作,但症状常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患者逐渐恢复,有些则发展到脑膜炎。
脑膜炎患者起病时可先有流感样全身性症状,也可以一开始就以头痛、颈硬、呕吐、腰背肌肉痛等脑膜刺激征为主要特征,但病情不如化脓性脑膜炎严重。脑脊液检查符合淋巴细胞性脑膜炎的特征。病程一般持续1~2周。脑脊液的改变较症状恢复稍迟。
偶尔病变波及脑脊髓实质,出现脑膜脑炎的表现。病者可有个性改变、谵妄、嗜睡,甚至昏迷,亦可有脑神经与外周神经的感觉丧失与运动障碍、腱反射的改变等。个别严重者可致死。
只具有流感样全身症状的患者,由于临床上缺乏脑膜炎表现,没有指征做腰椎穿刺,诊断只能依靠流行病学资料的提示,以及病毒血清学诊断证据。此类患者脑脊液检查可出现异常。
有脑膜炎表现的患者,脑脊液检查有一定帮助。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增加(即使在病程早期,仍以淋巴细胞占绝大多数),糖含量稍低,对诊断本病有一定提示。但是,脑脊液改变也是非特异性的,难以与其他原因的淋巴细胞性脑膜炎鉴别。
患者确诊需要有病毒分离或血清抗体检测的证据。急性发热期可从患者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到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病毒抗体,有助于鉴定急性感染。免疫荧光技术在病程早期便可检出抗体,是一种快速而灵敏的诊断方法。在仅有单份血清标本的情况下,高效价的补体结合抗体可能是近期感染的指征。由于中和抗体可在血清中持续存在多年,仅有中和抗体阳性,不足以确定本病的诊断。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相关文章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常用药品
  • 青霉素V钾干糖浆

    1. 青霉素V钾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产褥热等。

  • 固特

    本品适用于敏感原生动物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1.用于毛滴虫引起的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2.用于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肝阿米巴虫病(包括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3.用于贾第鞭毛虫病;4.用于厌氧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手术后伤口感染、产后脓毒病、脓毒性流产、子宫内膜炎以及敏感菌引起的其他感染;5.用于预防各种手术后厌氧菌感染。

  • 苯唑西林钠片

    本品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包括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混合感染

  • 盐酸吡硫醇片

    本品适用于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等的头晕胀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的改善;亦用于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性精神症状等。

  • 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

    由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妇科、生殖系统感染;腹部和肝、胆系统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和心内膜炎;脑膜炎。

  • 氯霉素胶囊

    1.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为敏感菌株所致伤寒、副伤寒的选用药物,由沙门菌属感染的胃肠炎一般不宜应用本品,如病情严重,有合并败血症可能时仍可选用;在成人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中,以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孕妇及小儿不宜用该类药)。 2.耐氨苄西林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或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本品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3.脑脓肿,尤其耳源性,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4.严重厌氧菌感染,如脆弱拟杆菌所致感染,尤其适用于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时存在的需氧和厌氧菌感染。 5.无其他低毒性抗菌药可替代时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如由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常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6.立克次体感染,可用于Q热、落矶山斑点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