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 急诊科
小儿肝性脑病相关症状
  • 脾肿大 脾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隔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 便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除消化道疾励卜便血也可见于全身性疾病。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如肠蠕动增快时,则可排出较鲜红的粪便而不呈柏油样便。小肠出血时,如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久,可排出柏油样便;当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或紫红色血块。结肠或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往往排出较新鲜血块。结肠上端出血时,血与粪便常均匀混杂呈酱红色。乙状结肠或直肠、肛门出血时,常有新鲜血液附着于成形粪便的表面。排便后滴血,粪便与血不相混杂者多见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与直肠癌。血便或脓血样便可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偶尔也可见于阿米巴肠病。血便伴有剧烈腹痛,甚至出现休克现象者应考虑肠系膜血管阻塞、出血坏死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肠套叠、肠扭转等。便血伴有皮肤、猫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 毒物致肝损害 有肝炎接触史或药物、毒物致肝损害史都可能发生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暴发性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量生产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既往无肝病史并在病后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的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 意识朦胧状态 患者意识范围狭窄,集中注意于某些内心体验,而对环境中的事物不加注意,对外界的反应也减退。思维不清晰,有时很混乱。可表现带有焦虑或欣快的情绪。对周围的事物常有错认,也可有各种幻觉。
  • 进行性肝缩小 暴发性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量生产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既往无肝病史并在病后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的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早期症状有黄疸、持续低热病初可有低热、显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进行性肝缩小、肝臭、扑翼样震颤、心率加快、低血压等等,后期症状 表现为肝性脑病,脑水肿当有踝阵挛、呼吸变慢、节律不规则,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出血部位以皮肤、齿龈、鼻粘膜、球结膜及胃粘膜等症状。
  • 腹壁静脉怒张 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位于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脉可发生曲张。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显示全部症状

小儿肝性脑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临床表现:
根据肝脏原发病不同,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出现和发展速度快慢不等。
1、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有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婴儿常表现睡眠紊乱,白天困倦入睡,夜间兴奋玩耍,无故哭闹喊叫、萎靡不振、躁动不安,以及半昏迷、昏迷等。
早期神经系统体征有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有时有“做鬼脸”样不随意运动,非持续性肌痉挛,踝阵挛阳性,出现扑翼样震颤,有时出现握持和吸吮等先天性反射。
2、急性重症肝炎:
肝损害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肝脏缩小,变薄、质地变软,标志着肝实质大块坏死。同时黄疸明显加重,总胆红素平均每天上升17.1µmol/L以上。
慢性肝病肝可增大,质地硬,晚期肝萎缩,体检边缘不易触及。能嗅出略带甜味的霉臭味称肝臭,为预后不良的征兆。
3、出血:
较常见的为皮肤、黏膜和眼结膜的出血点、紫癜、瘀斑、注射部位皮肤渗血、轻重不等的鼻出血,偶见咯血及血尿等。
4、脑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可出现颅内压增高三大主征: 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5、肝肾综合征:
逐渐或突然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肾功能衰竭症状。

小儿肝性脑病相关文章
小儿肝性脑病常用药品
  • 干芬

    用于脑外伤性昏迷、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昏迷、肝昏迷及偏瘫、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头痛和腰痛等。

  • 瑞可安

    用于脑外伤昏迷、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昏迷、肝昏迷及偏瘫、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头痛和腰痛症。

  • 萨尼卡

    用于脑外伤性昏迷、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昏迷、肝昏迷及偏瘫及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头痛和腰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