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肿瘤科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相关症状
  • 胸腺缺如 胸腺缺如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又称DiGeorge综合征或第3、4对咽囊综合征。是因胚胎早期第1至第6对咽囊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免疫缺陷。
  • 吞咽困难 正常吞咽功能发生障碍时称为吞咽困难,即食物从口腔至胃运过程中受到阻碍的一种症状,可由咽部、食管或喷门的功能或器质性梗阻引起。患者进食后即刻或8~10秒钟内在咽、胸骨后或剑突后粘着、停帶或哽塞感。
  •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检查的淋巴结主要是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肿大早期多无表现,需经过一些特殊检果,如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才能发现。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常呈组群分布,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边,除颌下、腹股沟、腋下等处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由于炎症或肿瘤等原因时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液。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判断原发病灶的部位及性质有重要临订意义。
  • 气管移位 让病人头居中位、用右手中指沿胸骨切迹向后触摸气管,食指与无名指分别在左、右两侧胸锁关节处,看中指是否与其它两指等距离,或将中指触摸气管,观察中指与两侧胸乳突肌所构成间隙的大小,以判断气管是否移位.气管移位对诊断胸部疾病有重要意义。
  • 甲状腺肿 是因地方性缺碘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俗称“大粗脖”“粗脖根”“瘿袋”,多流行于山区、半山区,平原地方有散在发生。近年在沿海高碘地区也发现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也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估计全世界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约有两亿人。
  • 分娩后甲状腺肿大 患产后甲状腺炎病人大多数表现为甲状腺肿出现或在原有基础上增大。产后甲状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PPT)是产后一年所发生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综合征,可以为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其病理基础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是最常见而又最具有特征的产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妊娠5~20周流产后也可发生该病。产后甲状腺炎与产后甲状腺综合征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后者指原有或正在发生甲状腺疾病而在产后出现的甲状腺功能紊乱。
  • 身体下部短于上部 地方性克汀病患者体格发育迟缓、发育不良是本病的另一特征、身材矮小且不匀称,身体下部短于上部。
  • 凉结节 凉结节:结节组织无吸收碘的功能,故结节处无放射性。此类结节约20%左右为癌。对单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十分清晰者,癌的可能性较大。配合血清降钙素的测定,可提高诊断率。凉结节多见于甲状腺未分化癌、髓样癌、甲状腺囊性变及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
显示全部症状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PTML的临床表现常有:
1.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中约23%亦可发生于小于40岁年轻人。患病人群平均年龄约59岁。
2.女性病人多于男性,**比例为1∶2.7。
3.病人常表现为甲状腺短期迅速增大,并可出现气管、喉部受压症状。文献报道甚少有发热、夜汗、体重明显减轻等所谓“B”症状。
4.多数病人就诊时可触及甲状腺肿块,肿块大小不等、质地硬实,常固定,活动度差。可累及局部淋巴结及邻近软组织,40%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5.30%的病人伴有言语不清。
6.20%病人出现声嘶,10%出现呼吸困难,7%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
7.远处转移多见于纵隔,可见骨、脾脏侵犯。
临床诊断PTML,有一定困难。术前诊断率低于50%。近年随着影像技术及诊断技术的进步,术前诊断率有较大的提高。
1.临床上如出现下列情况应该高度怀疑本病:①甲状腺肿块短期迅速增大,同期伴颈部淋巴结肿大。②早期即出现声嘶、呼吸困难。③体检胸部X光片提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④病人既往有HT病史。⑤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TG、TM明显升高。
2.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穿刺、全身骨扫描等可排除血液疾病;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X线检查、CT扫描、B超等,有助于发现转移病灶。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相关文章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常用药品
  • 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

    1.急性白血病,尤其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2.恶性淋巴瘤。3.生殖细胞肿瘤。4.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5.乳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化道癌、黑色素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