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斯特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利斯特菌病为单核细胞增多性,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感染引起的。此菌于1926年从自然感染的兔中分离出,因患病动物单核细胞增加,而命名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杆菌。
病菌一般由胃肠道侵入,小肠微绒毛的上皮细胞摄取后感染巨噬细胞,并播散至全身。在巨噬细胞菌内,菌体可产生溶血素与细胞膜的胆固醇结合从而引起巨噬细胞的死亡。影响李斯特菌在细胞内生长如铁化合物、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细菌表面成分及溶血素等。被感染者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细胞免疫。所以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抗感染的能力差,得病后表现也比较严重。孕妇因其特殊情况,受染后本身病情较轻,但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造成新生儿或胎儿的严重感染。病理检查可见胎儿或新生儿的肝脏有散性、多发性针尖大小黄白色小脓肿,其次为脾充血肿大、肾上腺、肺、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局灶性坏死和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