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传染科

类鼻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病原因
人接触污染的土壤,粪便,尿液或水,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吸血昆虫叮咬等感染发病。人与人之间未见相互传染。类鼻疽杆菌在污染的土壤或水中生存能力较强,可存活1年以上。在自来水中也可存活28~44天。杆菌在其中是一种常居菌,在外环境中生长,不需要任何动物作为它的贮存宿主。以下几种情况均可感染:
(1) 经皮肤伤口感染:直接接触污染的土壤,粪便,尿液或水,是主要传播途径
(2) 经呼吸道感染:吸入含有病原菌的尘土或气溶胶。
(3) 经消化道感染: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
(4) 经吸血蚊虫叮咬感染:本杆菌能在印度客蚤和埃及伊蚊的消化道内繁殖,并保持传染性达50天之久。
病原体
类鼻疽杆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性球状杆菌。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地区。
类鼻疽杆菌具有几种毒力:一为不耐热的外毒素,包括坏死性毒素与致死性毒素;二为耐热的内毒素及几种组织溶解酶,这些毒力在发病中的真正作用尚不明。
类鼻疽杆菌有两种主要抗原,一为特异性耐热多糖抗原,另一为与鼻疽杆菌相同的不耐热蛋白质共同抗原;其次还有鞭毛抗原。

类鼻疽相关文章
类鼻疽常用药品
  • 再克

    本品主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耳鼻喉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 苏刻乐

    主要用于由敏感菌所致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耳鼻喉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