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 营养科
小儿肥胖症相关症状
  • 向心性肥胖 当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持续存在过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体型。由于糖皮质激素对身体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作用不同:四肢脂肪组织分解增强而腹、面、肩及背部脂肪合成有所增加,以致出现的一种以面部圆润、背部肥厚、腰宽且腹部呈球形隆起,四肢近端肥胖粗大而远端细弱、与躯干不相对称的特殊体型。
  • 肥胖性低通气 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即肥胖-肺换气低下综合征(obesity-pulmonary hypoventination syndrome),又称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肥胖症伴心肺功能衰竭、特发性肺泡低换气综合征、心肺-肥胖性综合征、肥胖-呼吸困难-嗜睡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伴发糖尿病性高胰岛素综合征等。本病征常见于体型极度肥胖的儿童,是严重肥胖症的一个临床综合征。与过度肥胖至通气功能低下有关,属肺泡换气低下综合征的一个分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源性心脏病,是肥胖症患者中一种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本病征是指极度肥胖患者在没有原发性心脏或肺脏疾病的情况下,发生肺泡换气不良,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若能将体重减轻,则临床症状可明显好转。
  • 水、钠潴留性肥胖症 肥胖,根据病因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肥胖又包括单纯性肥胖和水、钠潴留性肥胖症。 水、钠潴留性肥胖,亦称特发性浮肿。此型肥胖多见于生殖及更年期女性。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慢等因素有关。脂肪分布不均匀,以小腿、股、臀、腹部及乳房为主。体重增加迅速,与体位有密切关系,劳累和立位体重增加,休息及平卧后减轻。早晚体重变化正常人为0.4千克,本病患者早晚体重变化在1千克以上。该病浮肿变化往往呈周期性,晨起面、眼睑浮肿,起床后活动,下肢、躯干逐渐浮肿,到晚餐前体重较早饭前增加1.2~4.5千克,平均2.4±0.7千克。立卧位水试验表明患者有水、钠潴留。
  • 肥胖纹 由于骨骼和肌肉或脂肪的体积增加过快,超过了皮肤的延长的速度,真皮的弹力纤维被拉断,从而形成这种纹。体重增加过快的人就可以见到这种情况,许多在发育期的人即使长胖不是很明显也可以出现。即使减肥成功恢复了原有的体形,但这种生长纹却无法消除,它开始是红色,随时间能够逐渐变暗,最后变成白色的条纹。如果不再变胖,时间长了,可以变成比较窄的白色条纹。如果在发胖的期间或怀孕的期间用一些增加皮肤弹性、促进胶原生长的药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避免出现生长纹,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亡羊补牢的方法。这种情况对于健康没有影响,所以可以不用治疗。
  • 下身肥胖 下身肥胖:不同的内分泌环境能造成不同的肥胖体态,雌激素增多者为下身肥胖(即女性型肥胖)。属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的一种表现。
  • 腹部型肥胖 苹果型身材的人腰腹部过胖,状似苹果,细胳膊细腿大肚子,又称腹部型肥胖。
  • 内脏性肥胖 “内脏肥胖”这个新名词正在为人们所熟悉。所谓内脏肥胖所谓的内脏肥胖大多是因为代谢问题引起的,所以内脏肥胖症状我们也可以说成是“代谢症候群”,它主要是指引起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一系列复杂的生活习惯病的状态。“内脏肥胖”是体内营养过剩,堆积在内。“内脏肥胖”的临床表现为脂肪肝、胰腺炎、心脏病、中风等病症。
  • 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指肥胖者同时还患有另一种疾病,被称为原发性疾病,而且肥胖就是由这原发性疾病所引起的。
  • 上半身肥胖型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表现为上半身肥胖型的患者是由于病人的脂肪组织消失、特殊肥胖及正常脂肪组织三者异常而出现的症状。
  • 肥胖并痛性结节或脂肪块 痛性肥胖病主要表现为在肥胖基础上出现痛性结节或脂肪块。痛性肥胖症(adiposis dolorosa)是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躯体某些部位皮下脂肪异常堆集,并伴有该部位自发性疼痛。本病由Dercum(1892)首先描述,故又称为Dercum病(Dercum’s disease)。
  • 生理性肥胖 生理性肥胖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由于人体自身的需要,使脂肪蓄积过多的状态。
  • 青春期肥胖 青春期肥胖是指青少年身体里脂肪过多蓄积造成体重超标准的现象。青春期肥胖中体重超标10%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 药物性肥胖 精神病及某些疾病的患者长期使用氯丙唤、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制剂、糖皮质激素。息斯敏等药物,使患者食欲亢进、多食而肥胖。
  • 更年期肥胖 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趋向稳定,加之当前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常劳动减少,能量消耗减少,休息时间增多,饮食条件越来越好,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更年期肥胖。
  • 脂肪代谢障碍 脂肪代谢障碍也叫脂肪重新分布,是你身体生产、利用和储存脂肪的一种紊乱。有两种不同的脂肪转移。一种是,脂肪流失也叫肌肉萎缩,脂肪从身体的某个部位丢失,特别是胳膊、腿、脸和屁股。另一种是脂肪堆积,也叫过度肥胖。脂肪堆积在身体的特殊部位,特别是肚子、胸部和后颈部。
  • 活动后气促 活动后气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常在活动后出现呼吸短促急促。常常是呼吸促而不能续,似喘而无痰声。
  • 重度肥胖 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50%时候称为重度肥胖。肥胖症又名肥胖病,英文名称为“obesity”。当前肥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TOTF)指出,肥胖将成为新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
  • 肥胖前期 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标准,其缺点是不能反映局部体脂的分布。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请看下表: BMI分类 WHO标准 亚洲标准 中国参考标准 相关疾病发病的危险性 肥胖前期 25.0~29.9 23~24.9 24~26.9 增加
  • 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 小儿肥胖症一般表现 常有家族肥胖史;智力佳,皮下脂肪丰满,分布比较均匀,身体脂肪积聚以乳部、腹部、臀部及肩部为显著,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
  • 脊柱和四肢畸形 脊柱和四肢畸形是发生于骨、关节或软组织的畸形,它造成机体的躯干和四肢在形态上和功能上的异常状态。脊柱和四肢畸形既可以是原发的疾病或损伤,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
显示全部症状

小儿肥胖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一般表现 常有家族肥胖史;智力佳,皮下脂肪丰满,分布比较均匀,身体脂肪积聚以乳部、腹部、臀部及肩部为显著,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四肢肥胖,尤以上臂和臀部明显。无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常有疲劳感,活动时气短或腿痛,行动笨拙,膝外翻或扁平足。
2.食欲极佳 小儿食欲极佳,食欲旺盛、食量大大超过一般小儿,且喜食淀粉类、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喜欢吃蔬菜等清淡食物。
3.体重/体脂超过参照人群值的界值点 体格生长发育迅速,但骨骼正常或超过同年龄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或体重超过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 2SD);或体重指数大于23者。
4.性发育 性发育一般较早或正常。**由于大腿会脂肪过多,可掩藏在脂肪组织中,而显得很小,实际上属正常范围。
5.有氧能力损伤 肥胖症小儿临床上常无其他不适,但明显肥胖有氧能力损伤,最大耐受时间、最大氧消耗明显减低;最大心率、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产量、做功量明显增高;无氧阈各项指标均低,呈现“无氧阈左移"现象。肥胖儿活动时心跳、气短、易累的外部表现和不爱参加体力活动的行为习惯。
部分肥胖症可并发高血压,极度肥胖儿可由于胸廓及膈肌活动限制,使得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形成低氧血症,出现发绀,可并发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即所谓肺通气不良综合征(pickwickian综合征),可危及生命。
6.心理上的压抑和损伤 个性、气质、性格、潜能发育以及日后的能力发育、人际交往都有消极的影响。对自己体型的压抑大,自我评价差。人际交流时易受奚落、被取外号,甚至受到歧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冲突,丧失自信心,变得孤僻。青春期因苦恼于肥胖的体型或急于减肥造成许多激烈的心理冲突,有的甚至自杀。
肥胖症从外观上即可判断。营养史有过度进食、过食/偏食高热卡、高油脂食物等。奶方喂养、过早喂养固体食物等。行为习惯有多食、体力活动少、占有欲强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体重增加,行为偏差和全身体脂普遍增加。
1.标准身高体重法
(1)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①3~12个月婴儿体重(㎏)=(月龄+9)/2
②2~6岁体重(㎏)=年龄×2+8
③7岁~12岁体重(㎏)=(年龄×7-5)/2
(2)分度:一般小儿体重增加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者或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2SD)者,即可诊断肥胖症;超过20%~29%,或超过2~3个标准差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39%或超过3~4个标准差为中度肥胖症,超过40%~59%或大于4个标准差为重度肥胖症。超过60%以上为极度肥胖。
(3)身高与体重:幼儿身高<125cm,身高与体重一起发展,即身高每增长3.8cm体重增长1kg。标准体重(kg)计算公式为:3+[身高(cm)-50]/3.8。
(4)国外Broca公式:标准体重(㎏)=身高(㎝)-100,我国常用Broca改良式:
①男性体重(㎏)=身高(cm)-105;或平田公式:[身高(cm)-100]×0.9。
②女性体重(㎏)=身高(cm)-105;或等于[身高(cm)-100]×0.85。
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kg)/身高(m)
WHO1997年公布:正常BMI为18.5~24.9;≥25超重;25~29.9为肥胖前期;30.0~34.9者属Ⅰ度肥胖(中度);35.0~39.9者属Ⅱ度肥胖(重度);≥40者属Ⅲ度肥胖(极重度)。
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亚洲成年人正常BMI范围为18.5~22.9;<18.5为体重过低;≥23为超重;23~24.9为肥胖前期;25~29.9者属Ⅰ度肥胖;≥30属Ⅱ度肥胖。
目前诊断肥胖病多采用BMI的方法,BMI是一项比较准确且被世界广泛接受、采纳的诊断方法。
肥胖度测定:(实测体重- 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100%。
肥胖度20%~29%者为轻度,30%~50%者为中度,>50%者为重度。
3.皮褶厚度 用卡尺测量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部位处皮褶厚度,正常20~40mm,>P85为肥胖,>P95为高度肥胖。有局限性已逐渐少用。
4.腰围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荷兰某大学对0~59岁的5800名男子和7000名女子做了调查。他们把这些分为3组:小腰围组:男子腰围<94cm,女子<80cm;中腰围组:男子是94~102cm,女子为80~88cm;大腰围组(中央性肥胖):男子腰围>102cm,女子>88cm。
5.腰臀比(WHR) 分别测量肋骨下缘至髂前上棘之间的中点的径线(腰围)与股骨粗隆水平的径线(臀围),再算出其比值。正常WHR男性<0.90,女性<0.85,超过此值为中央性(又称腹内型或内脏型)肥胖。
调查结果显示,小腰围和中腰围组一般的健康状况都比较好,大腰围组中高血脂和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比中、小腰围组高出2~4倍,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出4.3倍,心脏病患者多出3.5倍。因此,大腰围者需注意身体健康。
人体测量学指标如腰围、臀围、大/小腿围、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过度增加。实验室检查:有氧能力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行为偏差。
体脂含量明显增加,体重指数符合肥胖。

小儿肥胖症相关文章
小儿肥胖症常用药品
  • 盐酸二乙胺苯丙酮片

    临床用于各种程度的单纯性肥胖症及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

  • 盐酸安非拉酮片

    临床用于各种程度的单纯性肥胖症及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

  • 苯甲吗啉、盐酸芬美曲秦

    适应症用于肥胖症。

  • 氯丙苯丙胺

    苯丙胺类食欲抑制剂,长效片剂每天服用1次即可,适用于各种肥胖症

  • 祛浊茶

    祛浊利湿,清热通便。用于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症属湿浊阻滞证。

  • 氯苄雷司

    苯丙胺类食欲抑制剂,适用于各种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