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囟饱满 在宝宝头颅顶部有一个菱形间隙,称为前囟,大小为2.5厘米X2.5厘米(两对边中点连线),摸上去有搏动感。前囟饱满隆起,表明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膜炎和脑积水等患儿。
- 心音遥远 医师用听诊器进行心脏听诊时若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均微弱、重浊、模糊有遥远感者,为心音遥远。患者往往被迫取半卧位、坐位前倾,若能平卧则心音遥远更明显。
- 脑沟变宽 脑沟变宽是指由于某些脑部病变或者其他病变所导致的大脑众多分叶中,部分或者全部的叶与叶之间的间隙增宽。
- 呼吸不规则 不规则的呼吸类型是颅内压增高的特征。临床常见潮式呼吸、浅而快呼吸、抽泣样呼吸。有颅后窝血肿时呼吸减慢较多见。脑干损伤时呼吸不规则、潮式呼吸多见。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周期约0.5~2秒钟。呼吸由逐渐浅慢以致暂停,然后呼吸逐渐加深加快,周而复始交替出现。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 结核杆菌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为结核杆菌血行播散的结果。多见于儿童,成人亦可发生。在临床上分两个类型:①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或急性粟粒性肺结核;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在小儿最多见者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年龄较大的儿童常表现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迁移性脓肿 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可原发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远处原发感染源的致病菌经血流、淋巴管转移而来。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葡萄球菌感染可并发肺脓肿、脑脓肿及其他迁移脓肿,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抽搐、偏瘫等。
- 神经衰弱综合征 神经衰弱综合症又称类神经衰弱或脑衰弱综合症,神经衰弱综合症是指某些慢性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群。其发生发展、病程经过及预后,均决定于躯体疾病本身,随着躯体疾病的好转和全身状况的恢复,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亦随之消失。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婴幼儿抽风 小孩突然四肢抽动、摇头瞪眼、唤之不醒、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西医称惊厥,中医称之为抽风。
- 脑脊液白细胞增加 指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发现白细胞的数目增多。正常脑脊液不含红细胞,无白细胞或含极少量的白细胞。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都能引起血液和脑脊液细胞成分改变,尤其脑脊液细胞成分异常更为敏感,但往往缺乏特异性,故应对检验结果综合分析。
- 感染性发热 各种传染病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 智能减退 智能减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是在18岁以后出现称为痴呆,18岁之前出现的则称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及成人皆可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为4%~6%,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可高达20%。智能减退是一种综合征,在很多疾病中只是一个症状,因此,它的病因繁多、复杂,有一部分病因引起的智能减退是可治或能被控制的,所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 镇静、麻醉剂所致昏迷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性危象患者对镇静、麻醉剂甚为敏感,一般常用的荆量即可使患者陷入长时期的昏睡以至昏迷。
- 血性耳漏 血性耳漏 大多与外伤有关,但要警惕血管瘤或中耳癌。特别是中耳癌,脓中带血,其脓有恶臭,或有严重耳痛、头痛,则为不祥之兆。应取外耳道或中耳内可疑的组织做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措施。
- 脑功能不全 人脑(brain)由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和1014以上的突触组成,具有极为复杂精细的结构和功能。脑是调控各系统、器官功能的中枢,参与学习、记忆、综合分析、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脑功能异常对人的精神、情感、行为、意识以及几乎所有的脏器功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脑功能不全是指由于某些病因所导致的大脑功能不能完全地发挥出来,或者说不能使机体实行正常的意识情绪活动,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①颈强直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椎疾病等。②Kernig征又称屈髓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能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到135°时为K征阳性。Kernig征阳性除提示有脑膜刺激征之处尚提示后根有刺激现象,腰骶神经根病变,其疼痛仅限于腰部及患肢,而脑膜刺激征时Kernig征为双侧性,且同等强度,疼痛位于胸背部而不局限于腰部及患肢。③Brudzinski征 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髓、膝部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击其耻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称Brudzinski征阳性。
- 昏睡 有意识障碍的运动和言语抑制称为昏睡或昏迷。
- 脑脓肿 健康脑组织对细菌有一定抗御能力,实验证明把致病菌接种于脑内,很难造成脑脓肿。脑损伤、梗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以及术后残留死腔等则有利于脑脓肿的形成。脑脓肿大多继发于颅外感染,少数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开颅术后感染所致。 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
- 颈项强直 颈强直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椎疾病等。
- 无力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脂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主要表现
(1)多呈亚急性,少数呈急性或慢性起病。但在婴儿可见起病较急及以惊厥为首现症状,而被误诊为手足搐搦症。
(2)早期低热、全身无力、头痛并伴喷射性呕吐。
(3)进而高热、头痛加剧、烦躁、精神混乱。
(4)颈部强硬及克氏征( )较早出现,晚期脑神经障碍、偏侧轻瘫、抽搐及眼底视盘水肿。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①脑膜炎型。②脑膜脑炎型。③脊髓型。④混合型。
2.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症候
(1)一般症候:主要为结核中毒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消瘦、睡眠不安、性情及精神状态改变等功能障碍症状。
(2)神经系统症候:包括5方面:
①脑膜症状,是由于病理改变直接刺激软脑膜而引起。
②脑神经损害症状。
③脑实质刺激性或破坏性症状。
④颅压增高症状。
⑤脊髓障碍症状。
3.病程 病程一般3~4周,无特效治疗以前病死率达100%。自出现抗结核药物后,如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
根据临床表现,病程可分3期:
(1)前驱期(早期):约1~2周,前驱症状包括有精神状态的改变,如烦躁好哭,或精神呆滞,不喜游戏。此外可有低热、食欲减退、睡眠不安、见瘦、便秘或无原因的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期多轻微或非持续性。婴幼儿可起病急遽,前驱期很短或无,一发病即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2)脑膜刺激期(中期):约1~2周,头痛持续并加重,呕吐加重并可变为喷射状,呕吐是各个年龄组最常见的症状。逐渐出现嗜睡,或嗜睡与烦躁不安相交替。患儿可有知觉过敏,在触动他或检查时因感痛楚而喊叫。便秘加上经常同时出现的舟状腹,为小儿结脑典型症状之一。可有惊厥发作,但发作后神志尚清醒。
此时期体征可有前囟饱满或膨隆,项强直,屈髋伸膝征(Kernig′s sign,克氏征),屈颈动腿征(Brudzinski′s sign,布氏征)及病理跖反射(Babinski′s sign,巴氏征)阳性,浅层反射一般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多亢进。此外有肌肉震颤及皮肤红色划痕等。
常见脑神经障碍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可见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瞳孔散大,展神经及颜面神经麻痹。
此期不少患儿已有明显颅压高及脑积水的症状及体征,如高热,呼吸不正常,颅缝裂开有破壶音,头皮静脉怒张,头皮及眼睑水肿,瞳孔不等大,眼底视盘水肿等,最后可出现角弓反张、偏瘫或肢体强直等。
(3)昏迷期(晚期):约1~3周,以上症状逐渐加重,神志由意识朦胧、半昏迷而进入完全昏迷,多于惊厥后陷入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发作频繁。
颅压增高及脑积水现象更为明显。最后四肢肌肉松弛、瘫痪,出现尿潴留,一切反射消失,或呈去大脑强直;临危时可体温骤增,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陈-施氏呼吸,终因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1.患者有结核史及结核接触史 早期诊断依靠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密切接触史及BCG接种史,周密的临床观察及对本病的高度警惕性;北京儿童医院1180例结脑中,63%有结核病接触史,92%未接种过BCG,约1/3发生于春天。
对可疑为本病的小儿应早做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反应对诊断有助,但结脑患儿对结核菌素试验反应有时较弱,因此OT 0.1mg或PPD 5U不引起反应时,应以OT 1~2mg或PPD 250U的剂量复试。北京儿童医院曾对345例结脑患儿进行分析,约有7%患儿直到OT 1mg才出现阳性反应,而且有4.4%患儿呈假阴性,因此不能因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而轻易否定结脑的诊断。近来有用特异抗原如PPD在体外作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协助诊断结脑者,皮试阴性的结脑患儿作此试验可呈阳性。
2.早期发热、头痛、颈项强直以及呈亚急性发展 皮肤粟粒疹的发现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眼底检查对诊断亦有帮助。眼脉络膜上发现结核结节与肺X线片中见到粟粒型肺结核有同等的价值。有报告根据213例结脑患儿的眼底检查结果有脉络膜粟粒结节者占14%。
3.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显示较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改变凡临床上怀疑本病者应及时检查脑脊液。在诊断未决定时,不可用退热、镇静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免掩盖症状,耽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4.对本病的确切诊断 应有病原学的依据。由于CSF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出率较低,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又不十分可靠,故目前早期诊断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结核菌的DNA。病程6~15天者阳性率为88.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SF中结核抗体,病程超过1个月者阳性率达90%以上。以上两项检测同时应用更可提高确诊的可靠性。
5.胸部X线摄影对诊断有帮助 根据1180例结脑患儿X线检查,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者达86.9%,其中属于粟粒型肺结核者454例,占活动性肺结核的44.2%。但需注意亦有8.6%患儿肺部正常,这些都是年长儿童。
6.脑CT检查 北京儿童医院自1986~1992年对50例结脑患儿做脑CT检查发现最常见异常为脑积水(66%),其次为脑梗死(34%)、脑萎缩(16%)、脑水肿(12%)、结核瘤(10%)、钙化灶(8%)及硬膜下积液(4%),只10%患儿无异常所见。
7.脑电图检查 急性期患儿绝大多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弥漫性δ波(3周/s以下)及θ波(4~7周/s)慢活动,不对称。可见不对称偶发尖式棘波;重度异常时可见明显不对称,多发尖、棘、尖-慢、棘-慢等病理波。于合并结核瘤或局部脑梗死时可见占位性或局灶性改变:表现为局部δ波。但脑电图的改变无特异性,仅可作为临床的辅助诊断,而对病原的鉴别诊断方面意义不大。而对随访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及后遗症有帮助。
8.对本病的确切诊断应有病原学的依据。最可靠的诊断根据是从脑脊液查见结核杆菌。应尽量争取在未进行治疗以前认真检查。将脑脊液静置后形成的蛋白膜固定于玻璃片上作耐酸染色,可查到结核杆菌。曾统计50例脑脊液留膜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高达54%。除用直接涂片检查外,还可用脑脊液沉淀作病理切片检查、进行脑脊液培养或豚鼠接种。
由于CSF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出率较低,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又不十分可靠,故目前早期诊断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结核菌的DNA。病程6~15天者阳性率为88.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SF中结核抗体,病程超过1个月者阳性率达90%以上。以上两项检测同时应用更可提高确诊的可靠性。
典型的结脑诊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结脑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的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