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外科 >> 肝胆外科 >> 肿瘤科
胰岛素瘤相关症状
  • 步态异常 步态是指患者步行时的姿势。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许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以及各种姿势反射的完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因此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索。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特殊步态,但是步态并非是确诊的依据,而是对诊断有参考意义。检查时注意排除由骨骼的畸形及骨、关节、肌肉、血管、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 出汗异常 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当我们觉得热的时候,或者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出汗可以通过汗液的蒸发帮助机体把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异常也不是件好事。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癫痫和癫痫样发作 癫痫样发作和癫痫是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以在病程中反复发作的神经无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按照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功能失常可能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兼有之。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痫性发作。患者可有一种或数种痛性发痫性发作并存。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牙关紧闭 本病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其特征为随意肌间歇性强直性痉挛和咬肌痉挛,由此而被称为“牙关紧闭症”。
显示全部症状

胰岛素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胰岛素瘤典型的临床表现为Whipple“三联征”或胰岛素瘤三联征,即:
1.阵发性低血糖或昏迷,往往在饥饿或劳累时发作。
2.急性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50mg%)。
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低血糖是各种临床表现的基本原因,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是由于血内胰岛素浓度升高所致,多于清晨、空腹、劳累后和情绪紧张时发作,早期每隔数日、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经久则发作频繁而加剧。在血糖迅速下降时,机体代偿机制为了促进肝糖原分解,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而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表现为软弱、无力、冷汗、心悸、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口渴、心动过速、饥饿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血糖持续下降,机体失去代偿反应时,脑细胞供糖不足,一般先累及大脑皮层,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伴有精神失常、意识蒙眬、抽搐、颜面抽动、角弓反张、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视物模糊、复视或呆视、一过性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反射消失、昏迷等。轻者可表现为两眼发直、痴呆不语、反应迟钝等;重者可有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性格变态、甚至幻听、幻视及妄想等精神异常表现。继而依次累及间脑、中脑、脑桥和延脑,当中脑、脑桥和延脑受累时,可出现昏迷。若多次低血糖发作则可引起大脑营养不良性退行性改变,出现慢性症状如狂躁、抑郁、痴呆、肌肉皱缩等。
有些病例出现慢性的低血糖病则症状不典型,病人常有不自觉的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理智丧失、步态不稳、视物不清,有时出现狂躁、幻觉、行为异常,以致被误诊为精神病。少见的尚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进行性肌肉萎缩;有的为避免饥饿或缓解症状,而频繁进食,故可出现“肥胖症”。
胰岛素瘤患者病程长,进展缓慢,初发时症状轻,时间短,每年1~2次,似属偶然。以后发作日频,症状日重,甚至一日数次。如长期的脑低血糖症反复发作可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致使病人在缓解期也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而成痴呆,丧失劳动力。
部分病例伴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约有10%病人伴有消化性溃疡。但必须指出,任何一种低血糖症都可出现多种多样症状。不少病人为防止低血糖发作而多进饮食,终因摄取过多热量而致肥胖。癌肿病人,病程进展快,肝脏肿大、质硬、消瘦、腹痛、腹泻等严重低血糖症状。
详细的病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对功能性胰岛素瘤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实际上从症状出现到确定诊断的间期常自数月到数年不等。一组1012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细胞瘤总计在1年内得到诊断的为34%,5年内得到诊断为46%,多数病例在2年以上。不少病人曾被误诊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癫痫、脑瘤、精神分裂症等。在国外文献中尚有误诊为酒精或其他药物的作用。因此早期诊断首先要依靠医务人员能意识到本病的可能性,及时进行血糖检查。
1.本症特点
(1)Whipple三联症: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即:
①阵发性低血糖或昏迷,往往在饥饿或劳累时发作,空腹时具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
②急性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50mg%);
③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则诊断多无困难。
(2)国内总结出五联症:
①饥饿或劳累后突然发生低血糖。
②空腹或发作时血糖<2.78mmol/L(50mg/dl)以下。
③不能耐受禁食。
④在良好的健康状况下发病。
⑤口服或注射葡萄糖后症状迅速消失。这些传统的诊断方法和不具有特殊检查的基层医疗单位,目前还在应用,而且仍具有提示诊断的实用价值。
2.胰岛素瘤的肯定诊断 需根据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浓度的测定,具有与血糖降低不相适应的高胰岛素血症的特征时可作肯定诊断,对一些症状不典型的病人,诊断困难时,可作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胰岛素和C肽不适当分泌过多 正常人空腹胰岛素在172pmol/L(24µU/ml)以下,胰岛素瘤患者超过正常。一般采用胰岛素释放指数作为诊断指标。
(1)胰岛素释放指数=[血浆胰岛素(µU/ml)]/[血浆葡萄糖(mg/dl)],正常人<0.3,胰岛素瘤患者>0.4,可在1.0以上。
(2)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血浆胰岛素(µU/ml)×100]/[血浆葡萄糖-30(mg/dl)],正常人<50µU/mg,>85µU/mg提示本病。
(3)C肽测定:血糖、胰岛素测定可同步进行(有条件或必要时检查)。
3.饥饿试验(禁食试验) 必要时进行。胰岛β细胞瘤患者禁食12~18h后,约有2/3的病例血糖可降至3.3mmol/L以下,24~36h后绝大部分患者发生低血糖症(血糖<2.8mmol/L,而胰岛素水平不下降)。如禁食72h不发生低血糖症者,可排除本病。
此试验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取血分别测血糖和胰岛素,同时给患者进食或注射葡萄糖并终止试验。
4.刺激试验
(1)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行4小时OGTT,同时测定血糖和胰岛素),如胰岛素高峰超过150µU/ml为阳性。
(2)磺丁脲(D860)刺激试验,胰高糖素试验,可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而诱发低血糖,对病人比较危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在医生监护下进行。
(3)C肽抑制试验:要时进行(略)。
5.定位检查
(1)影像检查:超声和CT、MRI有助于肿瘤的定位诊断;但大部分肿瘤的瘤体较小(直径5.5~10mm),可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血管造影来进行术前定位。有条件可经皮肝穿刺插管做胰腺分段取血,测定胰岛素和C肽等。
(2)对疑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应做相应部位的定位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生化检查和激素测定。
6.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糖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与功能性低血糖、严重肝脏病变、其他部位癌肿及药物引起的低血糖鉴别。
由于胰岛素瘤瘤体较小,位置不恒定,可做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腹腔动脉造影、选择性门静脉系统分段取血(SPVS)、选择性动脉注射美蓝等定位诊断技术的检查,可正确判断肿瘤的位置。

胰岛素瘤相关文章
胰岛素瘤常用药品
  • 美新达

    食欲抑制剂,适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单纯性肥胖症,以辅助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减肥作用

  • 德巴金

    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发作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特殊类型综合症:West,Lenn0x-Gastaut综合症。

  • 卡马西平片

    为抗惊厥药。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精神运动性癫痫和局限性癫痫等效果较好。亦可用于三叉神经痛。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对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性情感性疾病,顽固性精神分裂症及与边缘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的失控综合征。

  • 丙戊酸镁

    用于治疗各型癫痫。也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

  • 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症候者。

  • 十香返生丸

    开窍化痰,镇静安神。用于中风痰迷心窍引起:言语不清,神志错迷,痰涎壅盛,牙关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