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传染科

间插血吸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该虫成虫大小随宿主而异,易与其他种血吸虫混淆。雄虫长11.5~14.5mm,宽0.3~0.5mm;睾丸2~7个,4个多见,小棘自睾丸后方起分布于腹面、侧方及背面,表皮有小结节。雌虫长13~24mm,宽0.2~0.25mm,卵巢位于肠支之间,大都呈螺旋状扭曲。子宫内虫卵平均140μm×37μm,约有25%~60%的虫在感染后80天开始产卵,最多每虫产卵122个。卵末端有棘,微弯,卵娄-尼染色反应阳性,卵壳耐酸染色阳性。以Bouin液固定,毛蚴中间凹陷呈眼镜玻璃状。尾蚴的腺分泌物呈颗粒线样。尾蚴腹吸盘后腺体的粘性分泌物使其出现聚集倾向。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病基本相同。一方面进入人体的虫卵、尾蚴可对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成熟虫卵中毛蚴排泌物(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在虫卵周围产生炎症反应。在虫卵周围有大量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虫卵肉芽肿,甚至脓肿。

间插血吸虫病相关文章
间插血吸虫病常用药品
  • 佛卜那密得

    抗寄生虫病药物/驱肠虫药

  • 硝硫苯酯

    本品为硝硫氰胺的衍生物,有明显抗血吸虫作用,毒性较低。临床用于治疗血吸虫病。

  • 呋喃丙胺片

    主要用于日本血吸虫病,也可用于姜片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

  • 睇波芬

    用于治疗血吸虫病。

  • 硝米达唑、硝咪达唑

    本品于1963年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埃及血吸虫病,也可用于治疗日本和曼氏血吸虫病,但不良反应较重,疗效较差。现己被吡喹酮代替。本品还可用于治疗麦地那龙线虫病和治疗阿米巴病。还可在器官移植后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免疫抑制剂使用。

  • 羟氨喹、羟胺喹

    作为仅次于吡喹酮的第二选择药用于治疗曼氏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