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传染科 >> 外科 >> 骨科病

脊髓灰质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大多正常,少数患者的白细胞数轻度增多,(10~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也略见增高。1/3~1/2患者的血沉增快。
2.脑脊液检查 在前驱期脑脊液一般正常,至瘫痪前期细胞数常增多,通常在(50~500)×106/L之间,偶可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但以后即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在早期可以正常,以后逐渐增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轻度增高。至瘫痪出现后第2周,细胞数迅速降低,瘫痪后第3周时多已恢复正常;但蛋白量常继续增高,可达1~4 g/L,4~10周后才恢复正常。这种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对诊断本病可能有一定帮助。极少数瘫痪患者的脑脊液可始终正常。
3.病毒分离 从粪便分离病毒,于起病后数周内仍可取得阳性结果。可用拭子采集标本并保存于含有抗生素之Hanks液内,多次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在病程1周内可采咽拭子,用同法保存。血液标本可用无菌法分离血清,或用肝素抗凝。在瘫痪发生前2~5天可从血中分离出病毒。分离病毒常用组织培养法接种于猴肾、人胚肾或海拉(Hela)细胞株中,先观察细胞病变,再用特异性抗血清做中和试验鉴定,整个过程需时约2~4天。脑膜炎病例可采脑脊液分离病毒,但阳性率较低。国内所分离的病毒以Ⅰ型居多,在个别流行中Ⅱ型也可占较高比例。在发达国家或本病发病率很低的地区,应注意分离疫苗相关病毒,但野毒株和疫苗相关病毒的鉴别需在较高水平实验室中才能做出。
4.免疫学检查 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清,第1份在起病后尽早采集,第2份相隔2~3周之后。脑脊液或血清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效价有4倍升高者,有诊断意义。中和抗体最有诊断意义,而且可以分型,它在起病时开始出现,病程2~3周达高峰,并可终身保持。故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不能鉴别过去与近期感染。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较低,但操作较中和试验简单。恢复期抗体阴性者可排除本病。近年来采用病毒cDNA做核酸杂交及用RT-PCR检测病毒RNA,均具有快速诊断的作用。
侵犯心肌,心电图显示T波,ST段和P-R间期异常。

脊髓灰质炎相关文章
脊髓灰质炎常用药品
  • 硝酸一叶秋碱注射液

    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和面神经麻痹。

  • 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

    用于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以及拮抗氯化筒箭毒碱及类似药物的非去极化肌松作用。

  • 地巴唑片

    轻度高血压、脑血管痉挛、胃肠平滑肌痉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周颜面神经麻痹。也可用于妊娠后高血压综合征。

  • 田可

    1、预防和治疗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的排斥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经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狼疮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 田可

    1、预防和治疗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的排斥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经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狼疮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 萨尼卡

    用于脑外伤性昏迷、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昏迷、肝昏迷及偏瘫及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头痛和腰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