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厌氧菌感染相关症状
- 败血症的征象 败血症的征象是细菌侵入血液并迅速生长繁殖,引起全身性感染症状。发病特点是开始剧烈寒战,以后持续40-41℃的高热,伴有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胀和皮下出血点等,严重时血压下降而休克。抽取血液作细菌培养,可找到大量细菌。
- 脓肿 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
- 烧伤创面粪臭味分泌物 烧伤后皮肤做为人体抵御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蔽被破坏,而且坏死的皮肤组织又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的“培养基”。因此,烧伤创面极易感染。近年来,由于烧伤休克救治水平的提高,休克死亡率明显下降。而烧伤感染却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烧伤感染的防治是烧伤治疗的关键。烧伤创面粪臭味分泌物是属于厌氧菌感染感染。
- 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是指血液病病人由于疾病而使机体免疫力降低;进食不佳引起营养不良而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更重要的是由于成熟的白细胞量及质均下降导致不能抵抗细菌的侵袭而感染,是白血病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早期症状有哪些?
厌氧菌具有感染的普遍性,使人体各个部位、器官、组织等感染,如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脑脓肿、肺脓肿、菌血症、鼻窦炎及腹膜炎等。
综合临床和细菌学检查的某些特点可考虑该病的诊断。
1. 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皮肤、口腔、肠道和阴道的感染。分泌物腐臭有气体,存在严重坏死、脓肿、筋膜炎或坏疽。
感染继发于恶性肿瘤,感染性心内膜炎,伴发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人或动物咬伤后的感染。
典型临床表现,如气性坏疽、放线菌病和肺脓肿等。
2.厌氧菌感染临床线索
有厌氧菌菌群的粘膜表面邻近的感染、缺血、肿瘤、穿透性外伤、异物、内脏穿孔、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扩散性坏疽、脓液或感染组织有粪臭、脓肿形成、组织中有气体、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对无抗厌氧菌作用的抗生素治疗无效。
3.厌氧菌感染种类
内源性:
(1)有败血症表现伴口腔黏膜损害可能为噬二氧化碳纤维菌属或口腔纤毛菌性败血症。
(2)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呕吐、腹泻和腹痛者,可能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的结肠炎并常伴有败血症常见于败毒梭菌、第三梭菌或产气荚膜梭菌和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鵻的混合感染。
(3)盆腔感染时,多见放线菌或真杆菌感染。
(4)发生褥疮感染和入侵途径不明的败血症者,致病菌常为脆弱类杆菌组厌氧菌,后者自褥疮入血。
外源性:
(1)导管相关性的感染中,非厌氧菌所致者更常见,而常见的厌氧菌为短棒菌苗属和大消化链球菌。
(2)咬伤患者伤口感染的致病菌常为口腔寄殖厌氧菌和链球菌,被人咬伤者常见啮蚀艾肯菌,而被动物咬伤者常为巴斯德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