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外科 >> 心胸外科
急性心包炎常用药品
  • 安菲林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
  • 脉平片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闭阻的胸痹、心痛病,症见:胸闷、胸痛、心悸,舌暗或有瘀斑等,以及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见上述症状者。
  • 心荣口服液助阳,益气,养阴。用于心阳不振,气阴两虚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倦怠懒言,面色少华等;冠心病见上述证候者。
  • 西红花总苷片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胸痹心痛,心血阻症,症见胸痛、胸闷、憋气,心悸。舌紫暗或有瘀点、瘀班。
  • 步长稳心颗粒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 心宁片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 参芍片活血化瘀,益气止痛。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
  • 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眩晕、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 舒心口服液补益心气,活血化瘀。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
  • 参芍片益气止痛、活血化瘀,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
  • 七叶神安片益气安神,活血止痛。用于心气血不足、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失眠、胸痛、胸闷。
  • 舒心糖浆补益心气,活血化瘀,改善心功能。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痛胸闷,气短,乏力。
显示全部药品

急性心包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解除心脏压塞和对症治疗。
患者必须住院观察、卧床休息,胸痛时给予镇静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必要时可使用类药物。
1.治疗原发病 急性心包炎应根据不同病因选择药物治疗。如风湿性心包炎应加强抗风湿治疗,一般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较好。对结核性心包炎应尽早抗结核治疗,一般采用三联药物,足量长疗程,直至病情控制一年左右再停药,避免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化脓性心包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反复心包穿刺排脓和心包腔内注入抗生素,疗效不佳时及早行心包切开引流。非特异性心包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有效。
2.解除心包压塞 急性心包压塞时,心包穿刺抽液是解除压迫症状的有效措施。20世纪70年代以前,心包穿刺通常是盲目进行;现代有超声心动图定位,安全度大大提高,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仅为0%~5%。心包穿刺前,可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穿刺部位和方向。常用的穿刺部位是:①左侧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侧约1~2cm处,针尖向内向后推进指向脊柱,穿刺时患者应取坐位;②胸骨剑突与左肋缘相交的夹角处,针尖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面推进,穿刺时患者应取半卧位,此穿刺点不易损伤冠状血管,引流通畅,且不经过胸腔,适合于少量心包积液,尤其是化脓性心包炎,可免遭污染;③左背部第7或第8肋间左肩胛线处,穿刺时患者取坐位,左臂应提高,针头向前并略向内推进,当有大量心包积液压迫肺部,而其他部位不能抽出液体时可采用此穿刺部位,如疑为化脓性心包炎时,应避免此处抽液,以防胸部感染。心包穿刺时,也可将穿刺针与绝缘可靠的心电图机的胸导联电极相连接进行监护,用针穿刺时同时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如触及心室可见ST段抬高,偶见QS型室性期前收缩;触及心房时,可见P-R段抬高及有倒置P波的房性期前收缩出现。心包穿刺应备有急救药品、心脏除颤器及人工呼吸器械等,并注意无菌技术,穿刺部位用1%~2%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然后将针刺入,直至穿进有抵抗感的心包壁层继而出现“落空感”为止;针头推进应缓慢,如手感有心脏搏动,应将针头稍向后退;抽液不能过快过猛;积液过稠时,可改为心包切开引流术。心包穿刺失败或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有:①属损伤性心包出血,血液进入心包腔的速度和抽吸一样快;②少量心包积液,即少于200ml,超声提示仅在基底部,心脏前面没有液性暗区;③包裹性积液;④罕见的并发症是心脏压塞缓解后,突然的心脏扩张和急性肺水肿,其机制可能是在心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心脏压塞解除后静脉回流突然增加所致。
(二)预后
急性心包炎的自然病程及预后取决于病因:病毒性心包炎、非特异性心包炎、心肌梗死后或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通常是自限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在2~6周消退;如心包炎并发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等则预后严重;化脓性和结核性心包炎随着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疗法及外科手术的进展,预后已大为改善,有的得以痊愈,部分患者遗留心肌损害或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