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 年增长,我国是从1959年开始对高血压进行普查防治工作的,当时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到1979-1980年第二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包括临界高血压)已增加到7.73%;1990-1991年第三次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在十年间又有显著增长,估计当时全国至少有6000万高血压患者。另据最新统计资料,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11.68%,尤其高血压继发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 眼底点状或火焰状出血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及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血管炎以及血液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性眼底出血。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本病由于病因复杂,所以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视力,引起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黄斑病变(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萎缩、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 眼结膜黑变 kan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s syndrome)又称支气管扩张-鼻旁窦炎-内脏转位综合征,1902年stewat首先报道。支气管扩张-鼻旁窦炎-内脏转位综合征可以引起眼结膜黑变。
- 头晕 头晕英文是dizziness, 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
- 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温度升高常见于红斑性肢痛。红斑性肢痛(erythermalgia)是一种肢端血管发生过度扩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温热环境中阵发性肢端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和烧灼样疼痛。原发性者比较多见。本病属少见病。病人多为儿童或>40岁者。国外报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约为2/1。但广州报告的433例中,青年女性最多,占92.86%,**比率为1/13。
-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血管阻塞的原因多为动脉痉挛引起,但也可由栓塞(如心内膜炎、心脏手术形成的栓子)或血栓形成(如动脉内膜炎)所致。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属末梢血管,无侧枝联系,一旦发生阻塞,必将使供血区的视网膜缺血缺氧、水肿、变性、坏死甚至萎缩,从而使视力遭到严重破坏。
- 血流阻力增加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增大。
- 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中心周围或中心旁盲点、中心盲点伴视敏度下降、罕见视野狭窄。视野意思是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整个范围,而视野的缺损则表示看事务时,视野不完整,好像有什麼阴影挡住视线,有时也会某角落完全黑影,看不到东西。视野缺损是一种病症状况,可能表示患者有某种疾病,可算具有视野缺损的疾病,都属於眼科的重症,各人对视野缺损的感受都不一样,有的轻微,有的严重,程度相差很大。有时一眼的视野缺损,可以被另一正常眼的视野填补,所以容易忽略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 门诊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英文名:white coat hypertension;别名:白大衣性高血压)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病人自身携带着测血压装置,无医务人员在场)时血压正常。这是病人见到穿白大衣大夫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的儿茶酚胺,同时也使某些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血压上升。过去认为这种“白大衣高血压”仅精神紧张,本人血压尚属正常。现在经研究发现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因为早期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具有波动的特点,可以出现血压高与正常交替现象,因此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应加强随访观察。
- 视物变形 视物变形是由于视网膜或者黄斑的病变,导致看客体形象发生扭曲,改变。
- 眼底樱桃红斑 因眼底动脉血运中断,视网膜后极部出现弥漫性灰白色水肿,眼底黄斑中心凹处,在周围灰白色水肿区的陪衬下,呈现醒目的“樱桃红斑”。
- 脑干出血 1)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其预后差,病死率高。 (2)脑干出血量在15ml以下的,死亡率17.1%左右。脑干出血量在15ml以上,死亡率81.8%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20ml以上的死亡率更高。 (3)脑干出血量较少者(6~9ml左右),一般在大量应用白蛋白1~2周左右,意识障碍多有恢复,脑干功能障碍明显好转,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4)在中等量脑干出血(10~14ml左右)、症状较重者,大剂量持续应用白蛋白一般在3~4周左右,部分病人生命体症渐趋于平稳。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眼底出血和渗出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及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血管炎以及血液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性眼底出血。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本病由于病因复杂,所以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视力,引起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黄斑病变(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萎缩、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 闭症中风时出现牙关 紧闭、面赤、气粗、痰涎壅盛、两手握固,脉弦滑或沉缓等,称为“闭症 ”。
- 中心暗点扩大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表现之一是中心暗点扩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圆点扩大型(又称墨渍弥散型):以染料渗漏的一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大。
- 眼前冒紫烟 所谓紫视是指眼前发生冒紫烟之感。
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症状有哪些?
1.血管收缩期 在血管收缩期,升高的血压刺激柔软和未硬化的视网膜动脉血管,经自我调节作用使其张力增高。视网膜血管愈年轻和富有弹性,这种反应愈大。临床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局限性狭窄,若病程持久则出现普遍性狭窄。
2.硬化期 若升高的血压在血管收缩期经药物或手术治疗被迅速控制,视网膜血管可恢复正常而不发生永久性病变。若高血压持续一段时间则发生硬化改变。在临床上,硬化的血管具有的特征包括:①动脉普遍狭窄;②动静脉压陷;③血管壁硬化导致血管壁光反射改变;④血管迂曲;⑤动脉和小动脉分支角度增大。虽然这些视网膜血管改变在有些“正常”人中也可发现,但在高血压患者中肯定更为常见。这些改变在这2种人中都与年老有关。临床特征如“动脉变直,动脉变细,动静脉交叉改变和光反射增宽”并不是高血压血管疾病可靠的指征。
(1)动脉狭窄:小动脉普遍狭窄,有或无局限性收缩,是识别高血压的有用指标。血管狭窄极难定量。有些作者将动脉管径与静脉作对比,但静脉常现扩张,不宜作参考标准。早期狭窄最多见于视网膜动脉第2或第3级以后的较小分支。必须注意,许多眼病如高度近视、葡萄膜炎和视网膜营养不良可导致视网膜血管狭窄,检查者在估量动脉狭窄时须作临床判断。
(2)动静脉交叉处的改变比动脉狭窄能比较客观地判明。动脉行经静脉的前方,可见动静脉压陷征,反之则无。这一特征可分为3级:①轻度动静脉压陷。②中度动静脉压陷。③分支静脉阻塞。轻度压陷者,动脉下的静脉偏曲,并现早期隐蔽现象。中度压陷则动脉后的静脉变尖并缩窄和偏移(Gunn征)。静脉在交叉外稍远处可现轻度膨胀,称为静脉“斜坡”。第3级损害则在动静脉交叉的远侧端见静脉阻塞的出血和渗出。
(3)动脉壁硬化常由血管壁的光反射进行估计。虽然年龄较大者也可见这种改变,但仍能提供一种估计慢性高血压对血管壁作用的有用参数。可将硬化分为3级:①轻度光反射增加。②“铜丝样”。③“银丝样”。硬化过程的早期动脉壁光反射增宽,以后逐渐增加,最后覆盖整个动静脉的前面,血管呈磨光的铜丝外观。动脉硬化的极度表现,血管壁变厚并透明样变,呈白色银丝状,但即使这样,可能仍有血流。
(4)慢性高血压所见的动脉迂曲:管腔内压力增高,肌纤维渐有透明样变和纤维化,以致动脉长度增加。视网膜动脉在视网膜内呈迂曲行程。但应与一种常见的良性视网膜动脉迂曲鉴别。
(5)高血压血管疾病的另一有用体征为动脉大分支处的角度,尤其是第2或第3级分支。血压愈高则分支的角度愈大。轻度者分支动脉的夹角为45°~60°,中度分支角为60°~90°,重度分支角大于90°。
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硬化期,经荧光血管造影和玻璃体荧光光度测定,可能没有血-视网膜屏障的主动破裂。然而,若压力突然或进行性升高,则患者可进入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渗出期。
3.渗出期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渗出期,可与高血压脉络膜病变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血管收缩或硬化期相伴或随后发生。此期的出现表明视网膜的灌注压已超越其生理性自我调节机制,导致了血-视网膜屏障破坏,从循环系统中漏出液体和血细胞,血管壁破损和血流异常,常发生缺血。
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体征之一为小的线状或焰状出血,多数在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内。出血的线状形态是由于:①发生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②血管漏出的血液沿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延伸,出血也可呈斑或点状;若出血发生于视网膜深层,则呈卵圆轮廓,因漏出血液的扩散被Müller细胞突限制。偶尔可发生血液穿破内界膜而位于玻璃体下,在后极呈舟状出血。硬性蜡样渗出表明血管漏出血浆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这种渗出呈有光泽的黄色,最常分布于后极,可在黄斑中心区呈星芒状,从黄斑区沿Henle纤维层放射。有一些患者硬性渗出可形成一个晕环,围绕一巨大血管瘤或成簇的渗漏的微血管瘤。因这种硬性渗出的环形外观,被称为环状视网膜病变。
棉絮状斑为灰白或黄色斑,边缘发毛,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内,大多位于后极。尤其是围绕视盘周围。棉絮斑的长轴常与神经纤维层的方向成直角,最常位于视网膜血管的浅面。经过一段时间,棉絮状斑可发生粒状外观且最终消失,此时视网膜外观变薄,内界膜出现反光的不规则外观。这些部位被称为“斑状凹陷”,表明死导致的局部性内层视网膜结构的损失。荧光血管造影常显示围绕棉絮状斑的一些无灌注区,还有毛细血管的扩张和微血管瘤。还可见到侧支血管伴念珠样血管改变,并有视网膜组织荧光素着染。
主要根据高血压病的病史及控制情况结合眼底改变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