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急诊科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相关症状
  • 旋转性眩晕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 无故发笑 无故发笑又称空笑、傻笑,是一种自发的、毫无动机、毫无内心体验的空虚的傻笑。属自动症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 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温度升高常见于红斑性肢痛。红斑性肢痛(erythermalgia)是一种肢端血管发生过度扩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温热环境中阵发性肢端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和烧灼样疼痛。原发性者比较多见。本病属少见病。病人多为儿童或>40岁者。国外报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约为2/1。但广州报告的433例中,青年女性最多,占92.86%,**比率为1/13。
  • 痴呆 痴呆(dementia)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智能障碍。这是指病人的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智能也发育正常,但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造成智能严重障碍。常见于脑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及麻痹性痴呆等。此时病人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其思维活动却变得不很完善。在言语中出现病理性赘述,既往知识的储存(记忆力)以及计算力均有削弱,理解能力减弱,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综合,对主要的、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都不能明确区别,不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和周围环境发生的问题,并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学习和工作困难,有时生活也不能自理。
  • 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
  • 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sorders cused by nn-ependent sbstances),某些非依赖性物质如激素、异烟肼、苯、有机磷等来自体外,虽不产生心理、生理依赖,但可影响个体的精神状态,产生精神病性症状,往往会与精神分裂症相混淆。
  • 脑细胞出现营养不良性蜕变 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psychonosema caused by hypertension)是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指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伴随其出现的精神障碍。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症样综合征,也可出现抑郁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等。当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时,常表现有意识障碍。就高血压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而情绪不稳,精神紧张等因素又常使病人血压持续升高。高血压病人对精神因素的这种敏感性,临床上有人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出现精神障碍的促发原因。 一级高血压(轻度)指成年人收缩压持续≥18.7~21.1kPa(140~159mmHg),舒张压≥12.0~13.2kPa(90~99mmHg)。患者仅有全身及脑部细小动脉痉挛,部分患者出现脑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部不适,情绪易激惹,自主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或心前区不适感,以及睡眠障碍等。患者易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能力减低等。 二级高血压(中度):指收缩压多持续在21.3~23.8kPa(160~179mmHg),舒张压多在13.3~14.5kPa(100~109mmHg)。患者脑部有小动脉痉挛、硬化,使脑细胞出现营养不良性蜕变。临床上可出现发作性焦虑、抑郁,同时伴有兴奋不安。少数患者可出现幻觉和妄想,但其情感协调,接触良好。 三级高血压(重度):指收缩压多持续在≥24.0kPa(180mmHg),舒张压≥14.7kPa(110mmHg)。患者可表现为高血压脑病或危象,可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暂时性偏瘫失语、假性脑肿瘤样综合征及心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 躯体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在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血液、胶原病和感染以及其他内科疾病的整个病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障碍。是在原发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产生以急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多见。是原发的躯体疾病的全部症状中一个组成部分。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不包括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头晕 头晕英文是dizziness, 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
  • 门诊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英文名:white coat hypertension;别名:白大衣性高血压)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病人自身携带着测血压装置,无医务人员在场)时血压正常。这是病人见到穿白大衣大夫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的儿茶酚胺,同时也使某些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血压上升。过去认为这种“白大衣高血压”仅精神紧张,本人血压尚属正常。现在经研究发现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因为早期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具有波动的特点,可以出现血压高与正常交替现象,因此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应加强随访观察。
  • 血流阻力增加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增大。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 易激惹 一种反应过度状态,包括烦恼、急躁或愤怒。可见于疲劳、慢性疼痛,或作为情感异常的临床特征,发生于老年性、脑外伤、癫痫和情感性精神障碍。
  • 神经衰弱综合征 神经衰弱综合症又称类神经衰弱或脑衰弱综合症,神经衰弱综合症是指某些慢性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群。其发生发展、病程经过及预后,均决定于躯体疾病本身,随着躯体疾病的好转和全身状况的恢复,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亦随之消失。
  •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 年增长,我国是从1959年开始对高血压进行普查防治工作的,当时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到1979-1980年第二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包括临界高血压)已增加到7.73%;1990-1991年第三次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在十年间又有显著增长,估计当时全国至少有6000万高血压患者。另据最新统计资料,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11.68%,尤其高血压继发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显示全部症状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级高血压(轻度)指成年人收缩压持续≥18.7~21.1kPa(140~159mmHg),舒张压≥12.0~13.2kPa(90~99mmHg)。患者仅有全身及脑部细小动脉痉挛,部分患者出现脑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部不适,情绪易激惹,自主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或心前区不适感,以及睡眠障碍等。患者易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能力减低等。
二级高血压(中度):指收缩压多持续在21.3~23.8kPa(160~179mmHg),舒张压多在13.3~14.5kPa(100~109mmHg)。患者脑部有小动脉痉挛、硬化,使脑细胞出现营养不良性蜕变。临床上可出现发作性焦虑、抑郁,同时伴有兴奋不安。少数患者可出现幻觉和妄想,但其情感协调,接触良好。
三级高血压(重度):指收缩压多持续在≥24.0kPa(180mmHg),舒张压≥14.7kPa(110mmHg)。患者可表现为高血压脑病或危象,可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暂时性偏瘫失语、假性脑肿瘤样综合征及心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本病的病程和预后常取决于高血压本身的严重程度,精神症状的出现可使高血压加重。意识障碍多阵发性出现,如果意识障碍持续存在则预后不好。
精神障碍常表现于以下几点:
1.早期症状 精神障碍早期症状主要为脑衰弱综合征。表现头部不适,情绪不稳,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能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2.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较常见的有假性延髓性麻痹、构音困难、吞咽困难、中枢性面瘫、程度不同的偏瘫、失语、失用或失认、癫痫发作、尿失禁等。不同部位的脑出血或脑梗死产生的局限性症状不同,如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发生障碍时,可有同侧偏盲、空间失认及自知力缺乏等。
3.智能损害(痴呆) 早期为局限性,即认知功能损害不平均,尽管有记忆障碍、智能损害,但自知力和判断力保持较好。焦虑抑郁只表现对自身疾病的过分注意,以后即产生恐惧、忧虑、抑郁及疑病观念等。常突然起病,呈阶段性退化。在以后的进程中,部分病人出现感知觉障碍及思维障碍,产生各种幻觉、妄想状态,如关系、被害、疑病、嫉妒、被窃妄想等。常是中期高血压病的表现。但没有意识障碍。有的病人由情感脆弱逐渐发展为情感迟钝、强制性哭笑,少数发生情感爆发。随着病情进展,若出现躯体合并症、精神创伤、急剧环境变化,特别在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情况下,痴呆症状会呈阶梯式加重,晚期即成为全面性痴呆。
出现高血压危象、脑病时,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可伴有恐怖性幻觉或片断妄想,兴奋、冲动、言语不连贯或出现假性脑肿瘤样综合征(颅压升高体征)。有些病人意识恢复后,短期内仍有类似躁狂或抑郁表现。
4.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可有记忆、智能障碍和局限性神经症状体征。多数病人的病程呈阶梯性、波动性变化,有的因脑卒中而恶化,仅少数病人病情可缓解。病程短者约2个月,长者20余年,平均5年左右。半数病人伴有高血压病,有的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人的高血压、颈动脉杂音、伴短暂抑郁心境的情绪不稳、哭泣或爆发性大笑、短暂意识混浊或谵妄发作等症状常因进一步的梗死而加剧。人格相对保持完整,但也可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如淡漠、缺乏自控能力,或原有人格特点更突出,如自我中心、偏执或易激惹。多数病人因反复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或冠心病发作或继发感染死亡。
5.躯体症状 常有头痛、呕吐、眩晕,血压升高、眼底动脉短暂性痉挛或硬化、X线见心脏的改变、实验室检查见肾功能改变等。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1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WHO的新标准:理想血压:<120/80mmHg;正常血压:<130/85mmHg;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是高血压了(须连续2次以上)。
2.精神症状出现以前,有明确的高血压史。即在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病人出现脑衰弱综合征,或出现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状态及意识障碍等表现,且精神症状随血压和躯体症状波动,也就是症状的起伏与血压的波动关系密切。
3.早期以脑衰弱综合征为主,晚期常有意识障碍。
4.病人无意识障碍时情感鲜明,接触良好,但判断力欠缺。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相关文章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常用药品
  • 卡托普利片

    1.高血压; 2.心力衰竭。

  • 芦丁片

    要用于脆性增加的毛细血管出血症,也用于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视网膜出血、出血性紫癜、急性出血性肾炎、再发性鼻出血、创伤性肺出血、产后出血等的辅助治疗。

  • 复方三嗪芦丁片

    用于早期和中期高血压病。

  • 尼群地平贴片

    高血压。

  • 奋乃静片

    1、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及焦虑激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因镇静作用较弱,对血压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器质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及儿童攻击性行为障碍。2、止呕,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 天麻钩藤颗粒

    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