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风湿科

肝炎病毒相关风湿病

肝炎病毒相关风湿病相关症状
  • 口唇发黄 嘴唇发黄要注意肝炎问题。
  • 肢体或躯干麻木 健康人肢体各种感觉的传递取决于大脑中枢至肢体神经通路的畅通无阻。如果在这一神经通路上的某一局部出现障碍,就会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
  •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肾功能接近正常人10%左右时,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一般有比较长的病程,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期又称尿毒症期。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肝肿大 肝肿大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一个重要体征。正常肝脏大小为长径25 cm x上下径 15 cm x前后径 16 cm。国人成年男性的肝平均重1342 g,女性 1234 s,约占体重 l乃0,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地较成人大,约占体重1/20。正常肝上界与隐穹窿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于第7肋,至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再向左至前正中线后越过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至左锁骨中线稍内侧平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自第11肋,沿右侧肋弓下缘至第9肋软骨尖处,离开胸弓,斜向左上方达剑突之下,在前正中线超出剑突以下约3cm.肝的位置与性别、年龄、体型有关,可随呼吸、内脏活动及体位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站立位及吸气时下降,仰卧位和呼气时上升,在平静呼吸时升降之差约3 cm,5岁以下儿童、多饮水、饭后、晚间、运动后、高原生活2个月以上的人,在肋缘下 l-2 cm,肝脏常可被触及,边缘锐利,质较,无压痛。有时助下触到的肝脏不是由于肝肿大,而是由于肝位置下移,此可见于经产妇女腹壁松弛者、歌唱或演奏者横隔运动过分发达。肺气肿、有胸腔大量积液、腋下脓肿者。有时胆囊肿大、横结肠肿瘤、胰腺囊肿、胃癌、右肾下垂、右肾积水、右肾囊肿、嗜铬细胞瘤等也可被误认为肝肿大,但呼吸移动度不如肝脏大,边缘不如肝脏清晰,故应结合病史、肝脏的位置、形态、质地。呼吸移动度、有否压痛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病理性肝肿大。
  • 啰音 啰音是呼吸音以外附加的声音,由于气管支气管普天同庆为或管腔部分阻塞等病变所致;依声音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干啰音一般分为鼾音和哨笛音;湿啰音的声音有粗、中、细的不同,捻发音和细湿啰音性质很相似,有时较难鉴别。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食欲异常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似乎有饱食作用,可能参与摄食行为调节。食欲异常,包括食欲缺乏、食欲亢进、食欲反常,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或饮食中枢疾患所致。
  • 血象异常 风湿病引起外周血血象异常,一般程度较轻,不需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悬液等特殊治疗。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咽炎、舌炎、龈炎 口腔黏膜是被覆器官,将口腔内部与黏膜下器官分开。口腔部膜的作用是保护黏膜下器官并接受和传递从外环境来的刺激。由于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承担着咀嚼、语言等功能,故口腔黏膜易受到机械的、化学的及细菌的直接损害,常可产生黏膜糜烂。另外,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早期即出现口腔黏膜损害。临床上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和部位给予不同的名称。如病变波及口腔内多处黏膜者称口炎,仅侵犯牙龈黏膜者称龈炎,表现在舌黏膜上者称舌炎。
  • 脾肿大 脾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隔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 胸腔积液 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液体,使两层胸膜在呼吸运动时得以润滑,减少摩擦,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任何病理情况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出现胸腔积液。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转氨酶异常增高 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在体检时常常要做这项检查。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
  • 球蛋白异常 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分子量约15万,含糖2~3。Ig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其中分子量为2.5万的肽链,称轻链,分子量为5万的肽链,称重链。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相连接。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 在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 扑翼样震颤 扑翼样震颤是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粗大,节律稍慢,通常呈又称性,累及上肢及下肢,肌张力高低可变。当病人平伸手指及腕关节时,腕关节突然屈曲,然后又迅速伸直,加上震颤多动,类似鸟的翅膀在扇动,故称扑翼样震颤。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显示全部症状

肝炎病毒相关风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两性均可发病,HBsAg阳性者以男性为多,男女之比为9∶1,而HBsAg阴性者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为1∶4。HBsAg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发病年龄较大,以40~50岁多见,HBsAg阴性慢性活动性肝炎以30~40岁多见。本病多以消化道症状为早期表现,但也有的病人先以肝外症状起病,HBsAg阴性病人以肝外症状起病更为多见。
1.肝病表现 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者病情进展缓慢,常见症状为无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及肝区隐痛、腹胀、腹泻、体重减轻、低热、头晕和失眠等,多无黄疸。严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持续性或进行性黄疸。皮肤有色素沉着,面色黝黑,在面、颈、胸和臂部可见蜘蛛痣,有肝掌和皮下出血点。肝脏常肿大,质地较硬,有触痛和叩击痛。脾可触及,甚至呈进行性肿大。重型者还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并有出血倾向,以皮下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子宫出血、胃肠出血为常见。
2.肝外表现
(1)关节症状:受累关节表现为多个或单个关节,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游走性或持续性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可伴有关节腔积液,但未发现关节变形。产生关节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而造成局部炎性反应。
(2)肾脏病变:表现有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的特征。当本病发生结节性多动脉炎时,肾脏病变进行性加剧,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炎,最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并伴有高血压及体内电解质失调。肾小管受累时,可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
(3)舍格伦综合征。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由HBsAg-抗HBS复合物造成,其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多关节炎或关节痛、肌痛、皮疹、荨麻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血嗜酸粒细胞增多、氮质血症、肝功能异常。
(5)心脏病变: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传导阻滞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样胸痛,偶尔可出现阿-斯综合征及心肌梗死。
(6)血液系统改变:有质和量两方面变化。量的改变比较常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质的改变较少见,如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巨幼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寿命缩短和溶血性贫血等。
(7)皮肤改变:除可见皮肤蜘蛛痣外,尚可出现皮肤瘙痒症、脱屑、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花纹、紫纹、痤疮、硬皮症、皮肤松垂症、面部蝶形红斑、对日光及药物过敏、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秃发和体毛减少等。目前认为一些特异性皮疹系皮肤过敏性血管炎所致,皮肤病变与肝病有直接联系,故称之为“肝-皮综合征”。黏膜病变表现为口腔溃疡,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烟酸缺乏样口炎;②口疮样溃疡;③在充血的口腔黏膜上出现散在性浅溃疡。
(8)神经系统病变:除肝性脑病外,尚可表现中枢神经异常,如癫痫样抽搐、颅内压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度偏瘫伴有偏身感觉低下、锥体外系统平衡障碍及脑神经麻痹等。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有末梢神经炎,感觉与运动神经均可受累,也可表现为复合性单神经元炎,呈非对称性分布。神经系统损害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所造成的,但细胞免疫损伤作用对神经系统病变也起重要作用。
(9)内分泌代谢异常:代谢方面障碍主要为糖代谢异常,有的可表现为低血糖发作及糖尿病,后者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和糖尿。
(10)肺部病变: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出现剧烈咳嗽,迁延不愈,但痰少,胸痛明显。病情恶化期可出现胸腔积液。
本病的诊断依据为:①有肝炎病史,病程接近或超过一年。②经常或反复出现乏力、肝痛和腹胀等症状,一般健康状况和劳动能力减退。③肝大伴有质地改变和压痛。④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进行性脾大或蜘蛛痣、肝掌等。⑤肝功能检查反复或持续异常。⑥HBsAg测定大多为阳性。有些病例虽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而肝功能试验仍可正常,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因此,对病情必须进行动态观察,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等各方面材料,全面考虑,才能作出诊断。
慢性活动性肝炎根据血清HBsAg检测情况,又可分两种类型:①HBsAg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②HBsAg阴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即狼疮样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两型的鉴别要点见表2。

 

肝炎病毒相关风湿病相关文章
肝炎病毒相关风湿病常用药品
  • 奥尔芬

    严重炎症或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关节炎、脊椎关节病、疼痛性脊椎综合症、关节外的风湿病。急性痛风发作。肾绞通和胆绞通。损伤或术后的疼痛、炎症和肿胀。

  •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用于急、慢性肝炎,初期肝硬化,中毒性肝损害的辅助治疗。

  • 乙肝解毒胶囊

    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用于乙型肝炎、辩证属于肝胆湿热内蕴者。临床表现为: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或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腻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 益脉康片

    活血化瘀,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

  • 血塞通注射液

    适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前房出血,青光眼,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

  • 麝香祛痛搽剂

    活血祛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用于各种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瘀阻,关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