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外科 >> 心胸外科 >> 儿科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相关症状
  • 抬举性搏动 抬举样搏动是指心脏徐缓的、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心室肥厚的体症。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样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 收缩早期喀喇音 心音异常的表现之一,在二尖瓣听诊区听到收缩早期出现喀喇音。
  • 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瓣膜增厚 瓣膜增厚主要是由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由于增厚、变形、粘连、钙化和破裂等而失去单向阀门作用的一种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可以引起心脏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使血液不能通畅的流过或流过后倒流,血液不能通畅流过者称为瓣膜狭窄,血液流过后倒流者称为瓣膜关闭不全。最常见的是二尖瓣病变,其次是主动脉瓣病变。
  • 肺动脉杂音 肺动脉杂音分为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肺动脉有杂音一般提示有肺动脉畸形或者是有肺动脉瓣返流、肺动脉关闭不全等因素引起的。
  • 肺含水量增加 肺水肿及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的病理状态,不论何种病因所致的肺水肿,其呼吸病理生理大体相同,即液体在肺脏内储留和气体交换发生障碍,肺顺应性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呼吸困难、发组、频繁咳嗽、咯大量泡沫样痰,双肺有弥漫性湿暖音,X线表现呈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肺水肿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为常见的呼吸急症,救治目标针对病理生理和基础疾病二方面,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肺水肿的预后和转归起决定性作用。
  • 心音异常 通过心音图检查证实正常心音有四个,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心音。通常可听到的是第一和第二心音,某些雕儿童及青年人有时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40岁以上的健康人偶可出现第四心音。 正常心音的发生机理及特点: 第一心音:主要是心室收缩开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骤然关闭的振动所致。此外,,动室肌收缩、心房肌收缩的终末部分、半月瓣开放以及血流冲人大血管所产生的振动,均参与第一心音形成。第一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第一心音音调低钝,听起来似“Le(勒)”声,较响亮,在心尖部较第二心音响高50%,在心底部与第二心音相等或低于第二心音。历时较长,一般为0.10-0.16 s,在心尖区和心尖区与胸骨左缘之间听诊最响。 第二心音:主要是心室舒张开始时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关闭的振动所致。此外,心室肌的弛张、大血管内血流以及二尖瓣、三尖瓣开放等所产生的振动,亦参与第二心音的形成。第二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清脆,听起来似“De(得)”声,其强度不如第一心音,时间较第一心音短,一般为0.08-0.12 s。在主动脉瓣区和肺动脉瓣区最响,直取卧位听诊。小儿及青年人,肺动脉瓣区较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响,中年人两者相等,老年人则相反。 第三心音:有时在第二心音开始后0.12-0.20s还可听到短而弱的声音,称为第三心音。此音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时心室壁的振动所产生。第三心音音调低沉、音弱、钝而重浊,听诊时呈“Le(勒)-De(得)-He(合)Le-De-He”声,似是第二心音的回声。历时很短,一般为0.03-0.8s,出现于第二心音音后 0.12-0.18 s。 第四心音:发生在舒张晚期,于第一心音开始前0.07-0.10s,它是由于心房肌在克服心室舒张末压用力收缩的振动所产生。此音很弱,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听不到。 第一、二心音的区别: 正确地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听诊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先将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区别开来,才能准确地判定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进而确定异常心音或杂音是在收缩期还是在舒张期及其与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之间的时间关系。两者的区别:①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时间较长,以心尖部最响;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时间较短,以心底部最响。②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间隔较短,而第二心音与下一个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间隔较长。③第一心音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而颈动脉搏动也几乎同时出现,第二心音则出现于心尖搏动之后。④移动法,在心尖部不能判断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时,可先在心底部进行听诊确定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然后将听诊器体件逐渐移向心尖部,按照此规律把心尖部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区别开来。
  • 第一心音亢进 在二尖瓣狭窄时左心室充盈减少,于舒张晚期二尖瓣位置较低,其次,由于左心室血容量减少,收缩期相应缩短,这时左心室内压力迅速上升,致低位的二尖瓣突然紧张并关闭,因而产生高调而清脆的第一心音,听起来呈拍击声,通常称为拍击性第一心音。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和心室的搏动各不相关,形成房室分离现象,当心房和心室偶合地同时收缩,则第一心音极响亮,通常形象地称为“大炮音”。
  • 心悸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肺血增多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平时一般无症状,但一旦发病,病程进展很快,左心隆起是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肺血增多是由于左室压力高,引起左房压力高,再引起肺郁血。
  • 第三心音奔马律 舒张早期奔马律是指病理性的第三心音而言,是舒张早期血液极快的充盈到扩大的心室引起室壁的振动或振动房室瓣所产生的声音,常见于严重的心肌损害、左心衰竭、瓣膜关闭不全、大量左至右分流等。病人左侧卧位用钟型听诊头在心尖部听诊最清楚,是一种低调的声音。如果是右心病变则应在胸骨左下缘听诊最清楚,病理性第三音即使心率不快临床上也趋向于称为奔马律。也叫室性奔马律。因为它实际上是由病理性S3与S1、S2所构成的节律,故又称第三心音奔马律。
  •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 收缩期杂音 收缩期杂音是临床最常见的杂音,可为功能性或器质性,以功能性多见,是心脏杂音中的一种。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处,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在左心室收缩期,血液自左室返流至左房并产生杂音,并向所产生的收缩期杂音则向左腋下传导.任何可以增加收缩期左室和左房之间压力阶差的因素都可以使以杂音增强.吸气时,胸腔内压力下降(小于大气压),右心室泵入肺循环的血量增少,左心室充盈量也会减少,同时受胸腔压力影响,在收缩期左室左房间压力阶差相对会下降,反流血量相对减少,杂音会减弱.呼气时,胸腔压力升高(大于大气压),右心室泵入肺循环的血量增多,左心室充盈量也会增多,同时受胸腔压力影响,在收缩期左室左房间压力阶差相对会升高,反流血量相对增多,杂音会增强.
显示全部症状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临床表现与后天获得的二尖瓣病变相似,但呈现症状的时间早,且无风湿热病史,约30%的病人在出生后1个月内,75%在出生后1年内呈现症状。常见的症状为气急、端坐呼吸、肺水肿和反复发作肺部感染。病情严重者由于并发肺循环高压,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紫绀。
体格检查:体格生长发育差,易倦乏。二尖瓣狭窄病例典型体征是心尖区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并可伴有震颤,第一心音亢进和开放拍击音,若瓣叶活动受限制则上述体征不明显。并发肺循环高压病例则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分裂。肺部感染者可听到湿性罗音。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心尖区可见到、扪到有力的抬举性搏动,心尖区尚可听到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到左腋部,常可听到第三心音。肺循环高压者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
二、病理生理:
(一)二尖瓣狭窄常见的有下列异常(图2):
      
(1)瓣叶组织过多
   (2)降落伞型狭窄   
(3)肌与交界融合,腱索消失


(4)漏斗状狭窄
(5)瓣上环
(6)腱索附着于单一肌,瓣口被腱索分隔成多个小瓣口

图2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病变
1.二尖瓣瓣环发育不良,但无其它瓣膜异常。瓣环比正常小20~50%,产生不同程度的二尖瓣狭窄。
2.腱索缺失,两个增粗的肌直接与瓣叶交界融合,瓣膜呈漏斗状,瓣叶活动受限制,位于肌之间的瓣口高度狭窄。
3.所有腱索均附着于仅有的一个粗肌顶部,腱索间隙被逾量的瓣叶组织闭塞。二尖瓣呈降落伞状,此种畸形较常见。
4.两个肌发育正常,但腱索间隙被异常的瓣叶组织所闭塞。有时多余的瓣叶组织形成拱桥,跨越前后瓣叶之间,使二尖瓣分隔成两个瓣口。
5.正常肌缺失,被位于心室后壁许多细小的纤维或肌肉束所替代。前瓣叶腱索跨越瓣口附着于心室后壁的异常肌样组织,瓣口被分隔成多个小的瓣口。
6.瓣上环 左心房壁下方靠近二尖瓣瓣环处出现环状纤维组织,窄边纤维环可不影响二尖瓣瓣口血流,瓣上纤维环宽即可遮盖一部分二尖瓣瓣口,产生二尖瓣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产生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常见的有下列数种畸形(图3):
                                                                     
(1)瓣叶裂缺 (2)瓣叶发育不良形成小孔
                                                                    
(3)瓣叶脱垂 (4)瓣环过大 (5)降落伞型瓣膜
图3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变
1.瓣叶裂缺 前瓣叶裂缺最常见。裂缺游离缘常附着异常腱索,少数病例裂缺位于后瓣叶。有时二尖瓣有三处裂缺呈三个瓣叶,瓣叶交界扩大,引致关闭不全。
2.瓣叶部分发育不良或形成小孔。这种畸形较常见于后瓣叶。
3.瓣叶脱垂 前瓣叶过长过大,腱索缺失、腱索过长或肌过长等均可引致心脏收缩时瓣叶(常见的是前瓣叶)游离缘脱入左心房,产生关闭不全。
4.瓣环扩大,致二尖瓣瓣口前后径的长度超过横径,心脏收缩时两片瓣叶未能对拢闭合。
5.瓣叶活动度因腱索过短或肌异常致二尖瓣呈降落伞状或漏斗状,以及肌缺失,前后瓣叶均通过异常腱索附着于左心室后壁或前肌发育不良,相应的前瓣叶部分和前外交界也发育不良,形成交界部裂缺等均可产生关闭不全。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相关文章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常用药品
  • 蕴安

    ⑴ 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⑵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预防给药; ⑶ 慢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的叶酸缺乏

  • 叶酸片

    ⑴ 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⑵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预防给药; ⑶ 慢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的叶酸缺乏

  • 贝可力

    适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

  • 二羟丙茶碱片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尤适用于不能耐受茶碱的哮喘病例。

  • 布美他尼片

    (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2)高血压。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4)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5)稀释性低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7)急性药物毒物中毒 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8)对某些呋塞米无效的病例仍可能有效。

  • 氨茶碱片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