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传染科

常现丝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雌虫长、宽为(70~80)mm×120μm,雄虫长、宽为45mm×60μm。微丝蚴长、宽为200μm×4μm,无鞘膜。微丝蚴虫体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有鞘膜。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罗阿丝虫病相似。虫体进入人体后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中,主要见于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虫体移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皮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致游走性肿块或肿胀。虫体可以非周期性地进入周围血液,引发机体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

常现丝虫病相关文章
常现丝虫病常用药品
  • 硝碘腈酚,硝羟碘苄腈

    抗蠕虫药。主用于羊肝片形吸虫病,胃肠道线虫病。

  • 阿苯达唑胶囊

    本品为广谱驱虫药,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

  • 噻苯达唑片

    适用于粪类圆线虫病、蛲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蛔虫病及皮肤幼虫移行症等。也可用于治疗旋毛虫感染。重要用于类圆线虫病和旋毛虫病(肠内期)

  • 丙硫咪唑片

    本品为广谱驱虫药,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施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

  • 甲苯达唑

    可用于防治勾虫、蛔虫、蛲虫、鞭虫、粪类圆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 海正麦克丁

    适用于盘尾丝虫病和类圆线虫病及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