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传染科
肠道蛔虫相关症状
  • 小儿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小儿出现此症状,应疑为胆道蛔虫病。因蛔虫有恶酸喜碱及钻孔的特性,受周围环境影响(驱虫不当、消化不良等)而发生骚动,向上移行而窜入胆道,导致小儿突然出现右上腹绞痛,并向右侧腰部放射。患儿常伴呕吐,吐出胆汁与蛔虫。
  • 眼球斑点 正常人的白眼球无其他颜色,一般白而有光彩。如果内脏有病,在白眼部出现颜色改变。 幼儿的白眼球上,经常见有蓝色、灰色、或暗灰色的斑点,单个或散在多发,境界清楚,斑点周围均正常,多证实患有蛔虫症。
  • 眼白蓝灰色或黑色斑点 眼白出现三角、圆形或半月形的蓝色、灰色或黑色斑点是肠道蛔虫病的常见症状。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国内流行广泛,儿童发病为多。
  • 指甲类似云母 指甲有类似云母的表现。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biliary tract ascariasis,biliary ascariasis)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 指甲出现条纹或斑点 指甲凹变,指的是指甲上出现一些横纹、竖纹以及斑点等等。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超过正常值( 正常人不超过450/微升或占白细胞总数的 7%以下 )的病症。嗜酸性粒细胞描述:细胞质内含深红色大型颗粒。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4%,即100-350个细胞/μ1。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 夜间磨牙 小儿或青少年在睡眠中不自主地上、下颌牙齿咯咯摩擦作响,称之为磨牙。正常人偶而也有之,可能是由于咀嚼肌的异常运动所引起,不属于病态。但如果经常性出现磨牙,则是不正常的表现,其可能与虫积、神经质以及消化不良等有关。由于长期磨牙,可使牙釉质甚至牙本质受损,导致进食时牙齿酸痛,故应引起注意。磨牙症是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醒着时有无意识地磨牙习惯称之磨牙症。本病在临床上常见,且治疗效果不甚明显,往往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时间久了,可造成患者咀嚼无力、颞颌关节疲劳。严重夜间磨牙者还会影响他人休息,甚至由此产生不良后果。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肠蠕动减少 大肠蠕动,是食物被消化后进入到大肠等待被排出体外;小肠蠕动,是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进入到小肠,小肠在吸收营养物质时产生的蠕动.。肠蠕动减少可以引起便秘等疾病。
  • 痰中或可找到蛔蚴或虫卵 肺蛔虫病的临床症状,痰检中或可找到蛔蚴或虫卵。
  •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高于中青年,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蛔虫感染 蛔虫病是吞食蛔虫蚴卵后感染的一种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显示全部症状

肠道蛔虫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肠中有少数蛔虫感染时可无症状,称蛔虫感染者,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称蛔虫病。
肠道蛔虫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和荨麻疹。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等。
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
一、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痛或钻顶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难于忍受,极度不安。常伴有恶心及呕吐。腹壁软仅疼痛发作时腹壁轻度痉挛,剑突下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当进入胆道的蛔虫退到小肠后,则症状突然消失。若蛔虫进入胆囊管或肝内胆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深入肝内胆小管时可产生细菌性肝脓肿。当蛔虫残体或蛔虫卵长期存留胆管或胆囊时,可以其为核心,逐渐形成胆石。
二、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小儿。由于虫数较多,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起部分肠梗阻。病人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壁软,可扪及大小不等粗麻绳样索状块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
三、其它 伤寒或少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感染蛔虫后,蛔虫可穿破病变处肠胃壁引起穿孔,产生弥漫性腹膜炎。蛔虫向上逆行时可由鼻孔、口腔排出,或钻入耳咽管而引起耳鼓膜穿孔,并由外耳道排虫。偶而蛔虫可到达喉或气管,引起窒息。

肠道蛔虫相关文章
肠道蛔虫常用药品
  • 比沙可啶片

    用于便秘的治疗,也可用于腹部X线检查或内窥镜检查前清洁肠道,以及手术前后清洁肠道用。

  • 米雅

    治疗和改善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消化道症状。

  • 阿苯达唑咀嚼片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

  • 当药苦甙、獐牙菜苦甙、獐牙菜甙

    适用于胃肠痉挛、胃肠炎、肠蛔虫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及其它胆道疾患引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