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尤因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Takeshima等提出在HE染色中尤文肉瘤容易误诊为腺癌,而在细胞印片中可清楚见到玫瑰花结样结构,认为必要时可结合细胞印片。
另外,还需注意与其他小圆细胞类肿瘤如恶性淋巴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以及恶性黑色素瘤、Merkel细胞癌、脂肪瘤、巴氏腺囊肿等相鉴别。
一、腺癌:
腺癌(adenocarcinoma)为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结构不一,但没有残留的多形性腺瘤的成分。腺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9%,属于涎腺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
二、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小儿恶性实体瘤的第一位,多发于5~12 岁儿童。病因至今未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及遗传学因素异常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三、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发于8岁前儿童(平均年龄为6岁),腺泡型横纹肌肉瘤见于青春期男性(平均年龄为12岁),多型性横纹肌瘤最常见于,也可见于儿童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四、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亦称黑色素癌,是起源于表皮黑色素细胞或色素痣的恶性肿瘤。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中年和老年,女性稍多于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备地的发病率每年均低于1~2/10万人口,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邦年发病率达16/10万人口。黑种人和亚洲人很少患此病。中国上海地区有资料统计为0.41/10万人口。
五、Merkel细胞癌:
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是原发于皮肤触觉小体的小细胞癌,以往常与淋巴瘤、燕麦细胞癌、汗腺癌、黑素瘤、神经母细胞瘤以及Ewing瘤等相混淆,更易被误诊为皮肤转移癌。
六、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
瘤体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可以推动;瘤体大小不等,小的如枣大,用手摸方能触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肤正常。肿瘤单发或多发,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为多见。多无自觉症状。
七、巴氏腺囊肿:
巴氏腺囊肿又称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后部,腺体开口于小 内侧近处。前庭大腺分 泌液排出受阻而积聚于管腔,引起腺体囊性扩张,就会引起巴氏腺囊肿。
其主要症状为一侧较另一侧肿大,由于巴氏腺囊肿可以长期存在,多年不变,如果不妨碍日常生活,则可以定期观察,无需治疗。如果囊肿逐渐长大,或反复感染,经常形成脓肿,可行巴氏腺囊肿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