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外科 >> 心胸外科
单心室相关症状
  • 杵状指(趾) 指(趾)末端软组织增厚似鼓格状膨大,呈拱形隆起,甲纵脊和横脊高度弯曲,表面呈玻璃状,称为杵状指(acropachy.clubbing finger)。亦称褪状指。健康人手指末节侧面指甲与甲周皮肤的角度为160度随着林状指的发生,此角度可逐渐变大至180度及以上。按压指甲根部,可有明显的弹性感,并可有压痛。不同疾病出现的种状指,指端色泽也不尽相同。发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林状指,指端常紫黑,甲弧显红褐色,甲床毛细血管增多,指端血流增加。肺脏疾患者林状指指端干燥不光滑,呈黄白色,血管增生不显著。作状指(趾)是内科某些疾病的较常见症状。
  • 紫绀 紫绀又称发绀(cyanosis),人是指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格高铁血红蛋白和硫化血红蛋白等人使皮肤和部膜呈现紫蓝色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绀可以出现在全身皮肤和我膜,但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血循环末梢,如口唇。舌、口腔级膜、鼻尖、颊部、耳垂、甲床等处较易观察到。有时黄疽、水肿或异常色素沉着可以掩盖发绀的存在。良好的自然光线是早期发现发绀的必要条件。
  • 心音异常 通过心音图检查证实正常心音有四个,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心音。通常可听到的是第一和第二心音,某些雕儿童及青年人有时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40岁以上的健康人偶可出现第四心音。 正常心音的发生机理及特点: 第一心音:主要是心室收缩开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骤然关闭的振动所致。此外,,动室肌收缩、心房肌收缩的终末部分、半月瓣开放以及血流冲人大血管所产生的振动,均参与第一心音形成。第一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第一心音音调低钝,听起来似“Le(勒)”声,较响亮,在心尖部较第二心音响高50%,在心底部与第二心音相等或低于第二心音。历时较长,一般为0.10-0.16 s,在心尖区和心尖区与胸骨左缘之间听诊最响。 第二心音:主要是心室舒张开始时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关闭的振动所致。此外,心室肌的弛张、大血管内血流以及二尖瓣、三尖瓣开放等所产生的振动,亦参与第二心音的形成。第二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清脆,听起来似“De(得)”声,其强度不如第一心音,时间较第一心音短,一般为0.08-0.12 s。在主动脉瓣区和肺动脉瓣区最响,直取卧位听诊。小儿及青年人,肺动脉瓣区较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响,中年人两者相等,老年人则相反。 第三心音:有时在第二心音开始后0.12-0.20s还可听到短而弱的声音,称为第三心音。此音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时心室壁的振动所产生。第三心音音调低沉、音弱、钝而重浊,听诊时呈“Le(勒)-De(得)-He(合)Le-De-He”声,似是第二心音的回声。历时很短,一般为0.03-0.8s,出现于第二心音音后 0.12-0.18 s。 第四心音:发生在舒张晚期,于第一心音开始前0.07-0.10s,它是由于心房肌在克服心室舒张末压用力收缩的振动所产生。此音很弱,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听不到。 第一、二心音的区别: 正确地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听诊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先将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区别开来,才能准确地判定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进而确定异常心音或杂音是在收缩期还是在舒张期及其与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之间的时间关系。两者的区别:①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时间较长,以心尖部最响;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时间较短,以心底部最响。②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间隔较短,而第二心音与下一个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间隔较长。③第一心音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而颈动脉搏动也几乎同时出现,第二心音则出现于心尖搏动之后。④移动法,在心尖部不能判断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时,可先在心底部进行听诊确定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然后将听诊器体件逐渐移向心尖部,按照此规律把心尖部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区别开来。
  • 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心室肥大 心室肥大,系由心室(舒张期或和收缩期)负荷过重所引起,是器质性心脏病的常见后果。也可以这么说,由于心血管堵塞,心脏承受不了长期超负荷工作,已经变形。
  • 右心室流出道 法乐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每万次分娩中发现患此症的婴儿3.6例,在先天脏病中占12%~14%,在发绀型心脏畸形中则居首位,占50%~90%。1988年Fallot对此症的四种病剖和临床特征作了全面的阐述,故后人称之为法乐四联症。1944年,Blalock首先应用锁骨下动脉与肺吻合的分流手术,减轻发绀。1954年,Lillehei首次在控制性交叉循环和直视下行法乐四联症的心内获得成功。 四联症的两个主要解剖异常,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和心室间隔缺损均颇多变异。 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可位于漏斗部,肺动脉瓣膜部,肺动脉瓣环,肺动脉主干或肺动脉分支,有的病例可以两处存在狭窄。
  • 心悸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cordiac murmur)是指心音及附加心音以外出现的一种非心音性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噪杂声音。它可与心音分开或相连续,亦可完全覆盖心音。心脏杂音可见于健康人,更多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某些杂音是诊断心脏病的主要依据,如在心尖区出现舒张中期伴收缩期前递增性隆隆样杂音,可诊断为二尖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响亮的杂音,且伴有连续震颤,常提示动脉导管未闭的存在屈而心脏杂育在心脏病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显示全部症状

单心室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临床表现
大多数单心室病人早年即有明显的先天性心脏病表现,如紫绀、心动过速或体重增加缓慢等,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即引起人们注意。对肺血较多的病人,早期常无所发现。不经治疗,单心室病人的自然寿命较短。据多伦多儿童医院统计,182例中死亡的117例(64%),50%死于出生后1个月内,74%死于头6个月。Moodie等分析83例未经手术治疗且多数已度过婴儿期的病人,自诊断之日起,50%的A型病人平均死于14年内。C型病人预后更差,50%死于4年内。有无肺动脉瓣狭窄,不影响寿命的长短。死因主要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或原因不明的猝死等。
2、体格检查
肺血流量减少者可见紫绀及杵状指(趾)。肺血流异常增多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生长发育差、消瘦。充血性心衰时或右侧房室瓣狭窄而无房间隔缺损时,颈静脉饱满或怒张。如右侧房室瓣关闭不全严重,则颈静脉和肝脏会有收缩期搏动。
视诊和扪诊时,示心脏搏动弥散,由于许多病人其主动脉相对偏前,扪诊时在胸骨左缘可感知主动脉瓣的关闭。
听诊时第一心音可增强,第二心音也较强且单一,多数病人可闻及较响的收缩期杂音,系来自肺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下狭窄。肺血流增多的病人在心尖区可听到左侧房室瓣相对性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
3、病理改变
单心室本身可分为许多亚型。Van Praagh等根据心室主体的形态学将其分为四型:A型,形态学上的左室伴有包括右心室漏斗部的原始流出道部;B型,形态学上的右室而无左室窦部(左心室的残迹可呈一无功能的裂隙或袋隙);C型,心室包括左、右室两者的主体部分,无室间隔或仅有其残迹;D型,心室不具有右心室抑或左心室的特征(无右室和左室窦部)。这四型可进一步根据其与大动脉的连接关系以及大动脉空间排列位置,将其各分为Ⅰ(正常)、Ⅱ(右袢)或Ⅲ(左袢)型。据Van Praagh报道,A型占78%,B型占5%,C型为7%,D型10%;而大血管转位情况,则右袢或左袢例数基本相仿,各为42%与43%,大动脉呈正常排列关系者占15%。
尸检常可按上述Van Praagh法仔细分型,临床医师则基于影像学资料,常难以对B、C及D型三者详加分辨,因此简单地将该三型无流出道腔室者统归于C型,而将具有流出道腔室者统归于A型,再根据大动脉的排列关系分别划归Ⅰ、Ⅱ或Ⅲ类。Ritter等145例临床病例资料,各型在单心室发病率中各占的比例及其合并肺动脉狭窄的百分比见表1。
表1临床145例单心室病例,各型分布情况及其并患肺动脉狭窄的百分比情况
分型 所占% 合并肺动脉狭窄(%) A-Ⅰ 6 44 A-Ⅱ 10 50 A-Ⅲ 47 45 C-Ⅰ 4 68 C-Ⅱ 20 76 C-Ⅲ 13 94  单心室的病理生理学取决于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瓣下狭窄、房室瓣关闭不全等的有无及其程度,以及心室的功能状态。有明显肺动脉瓣狭窄者呈现紫绀,并随着时间的伸延出现红细胞增多症。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则肺循环血流增多,呈现肺充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后期出现肺血管阻力增高和肺动脉高压。心室功能低下和房室瓣关闭不全可由于长期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或房室瓣原已有异常。随着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加重和心功能恶化,充血性心衰的表现也逐步加重。主动脉瓣下狭窄常伴随肺动脉瓣狭窄而来,或特别易见于因肺含血量多曾行肺动脉环束术者,概因心室壁过度肥厚所致,此种病例行纠治术时,其死亡危险性特别大。由于房室结和总传导束的位置异常,A-Ⅲ型单心室自发性或手术造成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特别高。据McGoon等报道,术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17%,而心室分隔术后复加30%。

单心室相关文章
单心室常用药品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适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适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

  • 利心丸

    养心安神。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而见心血不足之证者。

  • 地高辛口服溶液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 地高辛酏剂

    (1)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对于高血压、瓣膜病(重度单纯二类瓣狭窄或主动脉瓣狭窄者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肌外机械因素所致心功能不全疗效差;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 琥乙红霉素颗粒

    1.本品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2.军团菌病。3.肺炎支原体肺炎。4.肺炎衣原体肺炎。5.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6.沙眼衣原体结膜炎。7.厌氧菌所致的口腔感染。8.空肠弯曲菌肠炎。9.百日咳。10.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的预防用药(青霉素的替代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