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期性发作的巩膜充血 周期性表层巩膜炎(periodic episcleritis)也称一时性表层巩膜炎(transient episcleritis)。多发生在妇女月经期。病变部位的巩膜表层与球结膜呈弥漫性充血和水肿,而呈紫红色。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时间短暂,常数小时或数天即愈。复发不限定于一眼或同一部位。一般常发生前巩膜区,无局限性结节形成。
- 巩膜水肿 巩膜水肿常见于巩膜炎。巩膜为一细胞与血管均少,大部由胶原组成的组织。其表面为球结膜及球筋膜所覆盖,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所以很少患病。据多数学者统计其发病率仅占眼病患者总数的0.5%左右。由于巩膜的基本成分的胶原性质,决定了其病理过程缓慢及所致的胶原紊乱难于修复。眼球是胶原的“窗口”,因此巩膜炎(scleritis)常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 巩膜小泡 带状疱疹病毒性巩膜炎症常伴有结膜和表层巩膜小泡或角膜树枝状改变。
- 血尿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是血尿。
-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呼吸生理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呼吸衰竭监护室(RUCU)建立各种类型机械呼吸装置和呼吸生理功能仪哭的应用,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呼吸衰竭单靠临床难以确诊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做诊断。
- 蛋白尿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20mg/100ml。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0~100 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第2肋软骨痛 肋软骨炎起病缓慢。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胃软骨膨隆、肿大、有明显的自发性疼痛和压痛,局部无红、热改变。多数病例仅侵犯单根肋软骨,亦有个别病例2个以上或双侧多个肋软骨。最常见的病变好发部位为左侧第二肋软骨,其次是右侧第二肋软骨以及第三、四、第一肋软骨。
- 胸壁疼痛 胸壁疼痛(chestwallpain)又称肌肉骨骼疼痛(musculoskeletalpain)。 特色 ● 疼痛的地方只集中一点,病人能明确地指出来。 ● 疼痛时间不长,每次通常只维持一、两秒,有机会复发。 ● 病人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或转身时,胸口即刺痛,甚至剧痛。 ● 痛楚可能比其它疾病引起的胸痛更强烈,但大多数于数天至两、三星期内好转。 ● 任何年龄皆会患上。
- 泪溢 泪溢是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泪液经睑缘溢出现象。迎风时加重。泪溢是泪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泪道病是患者感到极为痛苦的常见眼病。泪溢应和反射性泪腺分泌过多所致的流泪相区别。
- 骨脆 脆骨症(Fragililisossium)又称成骨不全(OsteogenisisImperfECTa),原发性骨脆症(idiopathicosteopsathyrosis)及骨膜发育不良(periostealdysplasia)等。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是一种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疼痛。
- 长骨粗大 畸形性骨炎患者在X线检查中显示长骨弯曲、粗大畸形。畸形性骨炎(osteitis deforman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病,以局部骨组织破骨与成骨、骨吸收与重建、骨质疏松与钙化并存为病理特征。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
- 耳廓红肿 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检查可见耳廓红肿。耳廓软骨膜炎(auricular perichondritis)可分为浆液性和化脓性两种。病变是在软骨和软骨膜间有血清渗出(浆液性)或脓液形成(化脓性)。
- 耳痛 耳痛为一常见症状,可分为耳源性耳痛、反射性耳痛以及神经性耳痛三种。耳源性耳痛又称原发性耳痛,系指耳部本身病变所引起的耳痛。反射性耳痛又称继发性耳痛,是由于支配耳部的神经同时又支配其他部位的感觉,所以其他部位病变引起的疼痛可通过该神经反射至耳部引起耳痛。神经性耳痛是由于耳部感觉神经本身的病变而引起的疼痛。
- 角膜混浊 角膜是无血管结构的透明组织。透明是角膜组织的最大特征,是担负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一旦因外伤或有害因素影响,使其透明度丧失发生混浊,就会引起视力障碍。
- 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指的是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虹膜和睫状体的血液供给同为虹膜大环,故二者经常同时发炎,而总称为虹膜睫状体炎。如果脉络膜也同时发炎,则称为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相当复杂,治疗不当可导致失明,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由于其发病及复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其预防无从着手,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因此,寻求合理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眼科领域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巩膜外层炎 巩膜外层炎是指包围眼球的一个薄层组织的炎症过程。眼睛的白色部分称为巩膜。巩膜是一坚韧、厚实的组织,是眼球的保护性屏障。巩膜外面和眼睑内侧覆盖五层薄膜称为结膜。在结膜和巩膜之间有一薄层组织称为巩膜外层。当巩膜外层发生感染或炎症,统称为巩膜外层炎。
复发性多软骨炎性早期症状有哪些?
1.眼部表现 最常见的眼部病变是巩膜炎或巩膜外层炎,但也可出现前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眼外肌麻痹、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和突眼等。
(1)巩膜炎:RP患者巩膜炎的发生率为14%,反之巩膜炎患者RP的发生率为0.96%~2.06%。巩膜炎可为弥漫性、结节性、坏死性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常与其它活动性病变如鼻软骨炎和关节炎同时发生。巩膜炎多为复发性,和前葡萄膜炎和边缘溃疡性角膜炎相关联。
(2)巩膜外层炎:巩膜外层炎是RP的常见表现。据Foster等报道,RP患者巩膜外层炎的发生率为39%,可为单纯性或结节性、单眼或双眼,易复发。
(3)角膜炎:是常见的与RP性巩膜炎相关的眼部表现。
(4)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是与RP性巩膜炎相关的另一常见眼部表现。
2.非眼部表现 耳软骨炎是RP最常见的表现,约88.6%的患者患有外耳软骨炎,可有单侧或双侧的耳廓突然剧痛、压痛,伴有红肿。长期反复的炎症可致软骨吸收,使耳外形松弛、变软并下垂。约50%的患者累及中耳、内耳,引起听力丧失、前庭功能障碍性眩晕、耳咽鼓管阻塞、外耳道狭窄、传导性耳聋等。50%的患者出现鼻软骨炎,并可进一步发展形成鞍鼻畸形。50%的患者出现喉气管炎,严重的喉部病变可导致声音嘶哑、致死性的呼吸道塌陷或窒息,其中10%的患者因此症死亡。支气管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肺炎和呼吸衰竭。50%~80%的患者可发生关节病变,表现为非侵蚀性、非变形性和RF阴性的单关节炎或多关节炎症,最常受累的是肋软骨关节。25%的病人心血管表现为大血管炎症。主动脉炎伴功能不全引起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关闭不全而使血液反流,以及主动脉根部受累与心传导系统临近部位的病变而出现心电图异常。
中小血管炎症引起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病变、肾脏和神经系统障碍。皮肤病变包括荨麻疹性紫癜、结节性红斑、网状青斑、血管性水肿、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等。肾脏病变可出现由新月体形成的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及IgA肾病。神经系统障碍包括第Ⅱ、Ⅵ、Ⅶ、Ⅷ对脑神经受损,并出现抽搐、偏瘫、运动失调和感觉-运动神经病变。偶尔有发热、口腔病变及生殖器溃疡等。
RP临床特征为复发性耳、鼻部软骨炎、RF阴性、炎症性多发性关节炎、眼组织的炎症、呼吸道软骨炎、耳蜗和(或)前庭损害。临床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RP诊断即可成立:①出现以上3个或更多的临床特征;②至少1个临床特征和活检组织发现有血管炎;③在2个或更多部位发现软骨炎,并对糖皮质激素和氨苯砜药物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