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传染科

埃及血吸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雄虫长10~15mm,宽0.8~1.0mm。体表有微小结节覆盖,口吸盘与腹吸盘各一。雄在腹吸盘后两侧体表折叠,形成抱雌沟,有4~5个睾丸。雌虫细长,20mm×0.25mm,子宫内含虫卵20~100个。产卵500~3000个/d。成熟虫卵淡棕黄色,大小83~187×40~73μm,卵壳透明,尾端有一终末小棘(尾棘)为特征,从尿与粪便排出时,内含活动毛蚴。毛蚴侵入截形小泡螺、球形小泡螺、狭窄铁色螺、梅提扁卷螺等中间宿主,并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成尾蚴。
尾蚴呈圆形,内有五对穿刺腺,尾蚴从螺体逸出后在水中自由流动,在水中最长可生活3天,但大多在24h以内死亡。当人与疫水接触,尾蚴脱去尾部,侵入肤,在皮下组织进一步发育为童虫。童虫经小静脉、右心、肺血管到达肝脏,在肝内门静脉发育为性成熟成虫。雌雄虫合抱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有时停留在直肠静脉内,但大多数成虫移行至膀胱与盆腔静脉丛产卵。少数成虫也可在直肠与肠系膜下静脉内产卵。从尾蚴侵入至成虫产卵为10~12周。
(二)发病机制
尾蚴侵入皮肤后在皮肤组织中移行,引起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并有痒感。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是引起机体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免疫反应的原因。
(三)病理改变
埃及血吸虫病病变主要由虫卵肉芽肿引起,成虫很少产生病变。病变主要发生在泌尿系统。埃及血吸虫寄生在膀胱与盆腔静脉丛内,其所产生的虫卵主要沉积在膀胱与远端输尿管黏膜下层与肌肉层,产生肉芽肿性病变,尤以膀胱三角区为多。虫卵破入膀胱腔,从尿排出,可产生血尿。壁膀胱颈也是病变好发部位,肌肉因虫卵肉芽肿损害,引起纤维化与萎缩,则产生膀胱颈弛缓不能与排尿困难。经X线检查常可在发病6—2年的患者中发现膀胱壁呈蛋壳状、线状或弧线形钙化。输尿管或膀胱颈部可引起肾盂积水,导致肾脏多形扩大、继发性细菌感染,最后导致肾衰竭。男性患者可有前列腺与龟头病变;女性患者子宫颈,阴道与也可被累及,但较少见。在肠道中的虫卵可通过肠系膜下静脉至结肠、盲肠、阑尾,尤其直肠产生病变。虫卵可从粪便中排出。虫卵可经静脉进入肺部,大量的虫卵可引起肺小动脉反复栓塞,导致肺循环阻塞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常呈血管瘤样扩张。

埃及血吸虫病相关文章
埃及血吸虫病常用药品
  • 呋喃丙胺片

    主要用于日本血吸虫病,也可用于姜片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

  • 硝硫氰胺胶囊

    本品为近年合成的抗血吸虫病新药,临床上可用于各型血吸虫病。对急性血吸虫病病人,退热较快,有确切疗效。对慢性血吸虫病效果也好,6月后阴转率约为80%~85.4%。对有并发症的病人也可应用。此外,对勾虫病、姜片虫病也有效。

  • 异硫氰硝胺苯酯

    本品为合成的抗血吸虫新药,对3种血吸虫均有杀灭作用,可能由药物干扰虫体三羧循环代谢与糖原代谢而杀灭成虫。为广谱杀虫药,对钩虫、姜片虫及蛔虫均有效。临床治疗各型血吸虫病,对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有退热较快的疗效。

  • 吡喹酮片

    为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

  • 氟苯达唑

    主要用于抗蛔虫、钩虫、鞭虫、晓虫、绦虫、棘球蚴、囊尾蚴等,疗效较好,亦可用于粪类圆线虫、盘尾丝虫、华枝睾吸虫、后睾吸虫等蠕虫感染。

  • 硝米达唑、硝咪达唑

    本品于1963年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埃及血吸虫病,也可用于治疗日本和曼氏血吸虫病,但不良反应较重,疗效较差。现己被吡喹酮代替。本品还可用于治疗麦地那龙线虫病和治疗阿米巴病。还可在器官移植后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免疫抑制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