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肿瘤的肾脏损害相关症状
- 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绝大多数来自膀胱和肾脏的结石,少数原发于尿道内的结石则常继发于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尿道前列腺部舟状窝或尿道外口。
- 肾区钝痛 肾区钝痛为肾癌另一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已如前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
- 蛋白尿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20mg/100ml。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0~100 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 血尿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是血尿。
-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肾功能接近正常人10%左右时,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一般有比较长的病程,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期又称尿毒症期。
-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原因多因素包括下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成人24h尿蛋白定量>3.5 g,儿童>50 mg/kg.d)。②低蛋白血症(血清清蛋白<30g/L,儿童<25g/L)③高脂血症(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质蛋白、磷脂等)可一项增高或全部增高。④水肿可轻可重,一般较重.甚至浆膜腔积液。⑤脂肪尿,尿中出现游离脂肪呈椭圆形脂肪小体,脂肪营型。①和②两项备条件,其余为参考条件/临床上号称三高一低。
-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发病原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分类目前尚无完美的分类方法,根据习惯分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实体肿瘤的肾脏损害早期症状有哪些?
除肿瘤本身引起肾外临床表现外,肾脏损害多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活动性尿沉渣改变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明显的肾损害并不多见,如果出现明显肾损害多继发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肿瘤致肾损害与确诊肿瘤的时间先后尚无规律可寻,有报道肾病综合征在肿瘤确诊前14个月出现,或肾病综合征于肿瘤确诊后数月或数年出现。肾脏病的症状随肿瘤的有效治疗而缓解,随着肿瘤的复发而加重。一般腺癌所致之肾小球损害最常见的是肾病综合征。有人认为膜性肾炎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有6%~10%可能为继发于隐匿性恶性肿瘤。淋巴瘤和白血病亦可发生肾小球损害,霍奇金病最常引起微小病变,偶可发生急性或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霍奇金病肾小球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霍奇金病的临床病情波动时,蛋白尿可随之而增加或减少。肿瘤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可演变为慢性肾衰。肿瘤引起的肾损害,除肾小球疾患外,还可引起尿酸盐肾脏病、高钙性肾脏病、低钾性肾脏病、急性高尿酸血症所致之急性肾衰(某些肿瘤化疗时)、梗阻性肾脏病等。
在各种原因不明的肾脏病中,应注意排除肿瘤的可能,特别是中年以上的患者,突然发生肾脏病,更需警惕。有些病者可先出现肾脏病(如肾病综合征),后出现肿瘤的症状,应详细检查并注意。霍奇金病是较常见的引起肾小球病变的恶性肿瘤,而其鉴别诊断颇为困难,其诊断要点为:
1.多见于中年男性。
2.突出的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
3.有些浅表淋巴结不大,而深部淋巴结肿大,侵犯肺、脾或腹内淋巴结。
4.发热、皮肤瘙痒、黄疸、可呈回归热型。
5.饮酒后淋巴结疼痛。
6.骨髓穿刺和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诊断。
确诊为肿瘤患者出现活动性尿沉渣改变、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并排除了其他系统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应考虑肿瘤引起肾损害或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