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儿科
脊柱裂和有关畸形相关症状
  • 皮肤不仁 证名。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的症象。又称肌肤不仁。由于邪入于肌肤或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治宜益气养血,祛风通络等法。见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疾患。
  • 椎管大小变化 椎管大小变化主要表现为椎管的狭窄及扩大。
  • 竹节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一个明显症状是竹节脊柱。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 腰部酸胀及无力 脊柱棘突间有深在性胀痛,以下腰部酸胀无力为多发症状。棘间韧带损伤(ligamentitis interinale)是由于脊柱突然过度扭转牵拉而引起的损伤,在临床上易和棘上韧带损伤相混淆。
  • 窦道相 脊椎结核并发窦道是脊椎结核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之前发病率为18。窦道越长,生命越短,当时死亡率高达34%。抗结核药物特别是有了利福平等药物问世后,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 椎间隙变化 椎间隙变化表现为椎间隙的异常增宽、狭窄或消失。
  • 脊柱后突 脊柱后突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后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X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 脊髓压迫 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性质的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受压的一组病症。
  • 脊柱的成角畸形 脊柱畸形:人类脊柱在胚胎期发育较快,全部结构在数周内完成。脊柱形成后即有其形态和稳定性。全部发育过程分为四期。第一期称脊索期,于胚胎的第十五天形成,其残留部分终生存在,称为髓核;第二期称膜性期,第21天开始到三个月结束;第三期为软骨期,从5~6周到出生前;第四期为骨性期,从二个月到出生后完成一部分。 胚胎发育到第14~21天时有板状细胞层将羊膜腔和卵黄囊分开。从此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其中部下陷成为神经沟,继之发育成神经管。 脊索源于间叶细胞,位于神经管的深层,上自枕后下达尾椎。沿正中线围绕脊索形成42对体节。中胚层沿神经管形成原始的体节渐演变成"生骨节",沿神经管和脊索发育,最后形成椎体。
  • 瘫痪 瘫痪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 发育性畸形 先天性畸形和发育性畸形是指在出生时或出生前有异常,或潜在异常因素。人类在解剖构造上可以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若这种异常超出正常范围,井对形态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应从属于先天性或发育性畸形。
  • 脊柱骨质改变 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脊柱骨质改变就是指脊柱的骨质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通常都是病理上的改变。脊柱骨质改变包括脊柱骨质疏松和脊柱骨质增生。
  • 脊柱裂 脊柱裂是指由于先天性的椎管闭合不全,在脊柱的背或腹侧形成裂口,可伴或不伴有脊膜、神经成分突出的畸形。临床上此种畸形十分多见,在普查人口中占5%~29%.其中多发于第1和第2骶椎与第5腰椎处。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胚胎期成软骨中心或成骨中心发育障碍,以致双侧椎弓在后部不相融合而形成宽窄不一的裂隙。单纯骨性裂隙者称为隐性脊柱裂,最为多见;如同时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则为显性脊柱裂,占1‰~2‰,后者在治疗上相当困难,且多属神经外科范畴。
  • 感觉障碍 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 脊柱生理弯曲消失 正常脊柱各段因人体生理需要,均有一定的弯曲弧度,称为生理曲度,由于长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颈椎的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弯曲。
  • 脊髓内胶质增生 脊髓空洞症亦称脊髓空洞积水症,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的脊髓变性病;以脊髓内空洞形成与胶质增生为病理特征。
显示全部症状

脊柱裂和有关畸形早期症状有哪些?

完全性脊柱裂多为死胎,临床意义不大。部分性脊柱裂主要表现如下:
1.隐性脊柱裂 最为多见,约占成活新生儿的1/1000,多见于腰骶部,有一个或数个椎板闭合不全,椎管内容物不膨出。可以没有任何外部表现,多在摄片时偶尔发现。偶尔腰骶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皮肤呈脐形陷窝,毛发过度生长或有皮肤脂肪垫。有时上述结构由一条纤维索通过椎板裂隙附着于硬脊膜、神经根,甚至脊髓,使脊髓固定在椎管上,限制了脊髓在发育中的上移,并可伴发脊髓内胶质增生甚或中央管扩大,产生脊髓牵系综合征。隐性脊柱裂本身很少症状,也许有些腰痛和遗尿与此相关。皮肤潜毛窦和皮样囊肿有可能导致脑膜炎的反复发作。
2.脊膜膨出 多见于腰部和腰骶部;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硬脊膜经椎板缺损向外膨出到达皮下,与皮肤共同组成中线上的囊肿样肿块,其中充满脑脊液。或仅覆盖一薄层表皮,脊髓与神经根的位置可正常或与椎管粘连,神经根可进入膨出囊内并与之粘连。
3.脊膜脊髓膨出 比脊膜膨出少见。脊柱裂缺损较大,除脑脊液进入膨出囊之外,脊髓亦进入膨出囊。膨出囊基底较宽广,囊表面的覆盖皮肤菲薄、色暗,光照不很透光。有时皮肤透明,透过皮肤可以看到血管、神经根和脊髓。
4.脂肪脊膜膨出和脂肪脊膜脊髓膨出 在膨出囊内伴发脂肪瘤。
5.脊膜脊髓囊肿膨出 脊膜脊髓膨出伴发局部的脊髓中央管扩大畸形(脊髓积水)。后者形如髓内囊肿,可一起突入膨出囊内。
6.脊髓外翻 是部分性脊柱裂中最严重的一种。脊髓中央管裂开直达体表,形成一个暴露的肉芽面,经常有脑脊液溢出。
7.脊柱前裂 是一种罕见的脊柱裂类型。脊膜向前膨出进入体腔。
绝大多数隐性脊柱裂终身不产生症状,仅由于其他原因在X线摄片时被偶然发现。少数患者有遗尿或轻度尿失禁。也可能是腰痛的原因之一。个别隐性脊柱裂和所有的膨出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下列神经损害症状。
腰骶部畸形产生有关节段的神经损害。小腿和足部肌肉呈现对称的松弛性瘫痪和萎缩;膝部以上肌肉功能受累者比较少见;踝反射大都消失。足部、会和下肢后侧的皮肤可有感觉缺失,痛觉和温度觉的障碍常较明显。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下肢并有各种营养性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皮肤温度下降、青紫、水肿、溃疡、慢性骨髓炎及足部畸形。有些患儿在出生时并无明显的神经症状,而在生长期间因膨出囊对脊髓和神经根的牵拉或是牵系综合征的影响使神经损害渐趋加重。
颈段的畸形产生上肢的松弛性瘫痪、肌肉萎缩、神经营养障碍和下肢痉挛性瘫痪。上述症状可能在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生长期逐渐发生。高位颈段畸形则可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和痉挛性四肢瘫。
脊膜膨出诊断不困难。X线摄片可发现骨性缺损,CT及MRI已取代脊髓造影,为脊柱裂和脊膜膨出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脊柱裂和有关畸形相关文章
脊柱裂和有关畸形常用药品
  • 蕴安

    ⑴ 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⑵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预防给药; ⑶ 慢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的叶酸缺乏

  • 叶酸片

    ⑴ 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⑵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预防给药; ⑶ 慢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的叶酸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