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多重肺部感染相关症状
  • 支气管以下的损伤 支气管以下的损伤是重度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之一,括支气管及肌实质的损伤
  • 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 多重肺部感染尽管临床上相当常见,但确诊甚为困难,一是因为某些病原体如病毒等实验室诊断技术不能适应临床需要;二是由于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困难,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而在长期住院或抗菌治疗过程中其菌群经常变化,经口咳痰标本易遭污染,培养有多种细菌生长不表示真正存在多重感染,相反培养无菌生长或单一细菌生长并不能排除多重感染。
  • 肺部化脓性感染 肺炎球菌等病原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其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肺感染症状或中毒症状。以化脓菌最常见。化脓性炎症的共同特征,即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脓肿 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周身炎症反应 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它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毒性物质的打击时,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 同时机体产生的内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应”。 危重病人因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以及代谢功能紊乱,最易引发SIRS。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 嗜睡 嗜睡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嗜睡是一种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这些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且易发生的时间不合适宜,例如当说话、吃饭或驾车时。尽管睡眠可以发生的任何时间,但最常发生的是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
  • 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是病原微生物通过伤口侵入机体后,在体内生长、繁殖,致机体的正常功能、代谢、组织结构受到破坏,引起组织损伤性病变的病理反应。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后,能动员各种防御功能以消除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以恢复机体的相对稳定性。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能引起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
  •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临床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但婴儿期症状可不典型,诊断多有困难。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小儿时期反复感染者,多伴有泌尿系结构异常,应认真查找原因,解除先天性梗阻,防止肾损害及瘢痕形成。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其次有变型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等感染,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呼吸生理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呼吸衰竭监护室(RUCU)建立各种类型机械呼吸装置和呼吸生理功能仪哭的应用,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呼吸衰竭单靠临床难以确诊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做诊断。
  •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
  • 痰有恶臭味 痰的气味呈恶臭味时,肺部炎症伴有厌氧菌感染。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及肺的恶性肿瘤晚期等肺部疾病。
  • 脓痰 脓痰:随着咳嗽加重,痰液会逐渐变浓,成为黏脓性痰,外观多呈淡黄色块状,多由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肺部混合感染、肺结核等疾病引起,也常见于急、慢性咽炎或 化脓性扁桃体炎。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则会出现黄脓性痰,多为黄绿色黏稠的块状或不透明的脓汁状,此时就要怀疑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合并严重感染等病症。
  • 反复肺炎 反复肺炎是膈膨出和麻痹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膈膨出和麻痹疾病的临床表现在新生儿、幼儿及儿童,完全性膈膨出主要是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反复肺炎,胃肠道症状不多不典型。膈膨出和麻痹(Eventration and Paralysis of the Diaphragm)系指膈肌完整,但全膈或膈的某一部分不正常的上升或高位,前者为先天性膈肌纤维发育不全所致,后者由膈神经损伤引起。据统计占常规成人胸透的1/10000。
  • 咳痰 咳痰是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凭借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支气管肌肉的收缩及咳嗽时的气流冲动,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从口腔排出的动作,咳痰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观察痰的量,色,气味,性状常可提示诊断,有时显微镜检查的发现和细菌培养的结果是呼吸系统疾病因诊断的主要依据。
显示全部症状

多重肺部感染早期症状有哪些?

厌氧菌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可有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如咳脓臭痰。其他类型的多重感染缺少特征性症状。一般而言,多重感染患者症状更严重。
多重肺部感染尽管临床上相当常见,但确诊甚为困难,一是因为某些病原体如病毒等实验室诊断技术不能适应临床需要;二是由于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困难,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而在长期住院或抗菌治疗过程中其菌群经常变化,经口咳痰标本易遭污染,培养有多种细菌生长不表示真正存在多重感染,相反培养无菌生长或单一细菌生长并不能排除多重感染。
临床上凡有上述好发多重感染的病种和危险因素或者中重度肺部感染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都应该提高警觉,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可能。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症常见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如果临床症状典型,便可按多重感染处理。在其他类型肺炎其多重感染包括二重感染的诊断需要确切的病原学证据。血液和胸液标本培养结果最具诊断价值,下呼吸道防污染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需要结合定量培养。咳痰经过筛选,取合格标本培养,若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是优势生长均达到106CFUml,有重要参考价值。条件致病性真菌亦需从下呼吸道应用防污染技术进行采样,口痰标本培养结果无意义。病毒检测因培养困难,血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参考价值。病理组织学检查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和某些特殊病原体感染(真菌、卡氏肺孢子虫、分枝杆菌)结合特殊染色有重要诊断价值。

多重肺部感染相关文章
多重肺部感染常用药品
  • 恒奥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1)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2)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3)生殖系统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副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4)皮肤软组织感染: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5)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6)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7)其他感染:乳腺炎、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必要时合用甲硝唑)、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等。

  • 注射用羧苄西林钠

    主要用以治疗全身性绿脓杆菌感染,如绿脓杆菌败血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细菌的药敏低于 120μg/ml时,疗效都满意。也有人以本品治疗小儿的绿脓杆菌脑膜炎、乳突炎,获得满意疗效。不产青霉素酶的变形杆菌和某些大肠杆菌感染也可应用本品治疗,本品也用于治疗腹腔和女性生殖道感染,因两者病原菌以脆弱类杆菌为主。

  • 注射用舒巴坦钠

    本品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支气管感染、耳鼻喉科感染、腹腔和盆腔感染、胆道感染、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 注射用舒巴坦钠

    本品肌内注射 0.5g 和 1.0g 半小时后血药峰浓度( Cmax )分别为 13mg/L 和 28mg/L ,静脉滴注 0.5g 和 1.0g ,血药峰浓度( Cmax )分别为 30mg/L 和 68mg/L 。血消除半衰期 (t1/2() 为 1 小时。蛋白结合率为 38% 。给药后 24 小时经尿排出给药量的 85% 。组织间液和腹腔液的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当。本品可透入有炎症的脑膜。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乳汁中亦含有本品。

  • 注射用舒巴坦钠

    本品肌内注射 0.5g 和 1.0g 半小时后血药峰浓度( Cmax )分别为 13mg/L 和 28mg/L ,静脉滴注 0.5g 和 1.0g ,血药峰浓度( Cmax )分别为 30mg/L 和 68mg/L 。血消除半衰期 (t1/2() 为 1 小时。蛋白结合率为 38% 。给药后 24 小时经尿排出给药量的 85% 。组织间液和腹腔液的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当。本品可透入有炎症的脑膜。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乳汁中亦含有本品。

  • 注射用舒巴坦钠

    本品肌内注射 0.5g 和 1.0g 半小时后血药峰浓度( Cmax )分别为 13mg/L 和 28mg/L ,静脉滴注 0.5g 和 1.0g ,血药峰浓度( Cmax )分别为 30mg/L 和 68mg/L 。血消除半衰期 (t1/2() 为 1 小时。蛋白结合率为 38% 。给药后 24 小时经尿排出给药量的 85% 。组织间液和腹腔液的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当。本品可透入有炎症的脑膜。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乳汁中亦含有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