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传染科 >> 儿科
肠梨形鞭毛虫病相关症状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脱水 指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其伴有的血钠或渗透压的变化,脱水又分为低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高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等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显示全部症状

肠梨形鞭毛虫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梨形鞭毛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空肠可引起腹泻,最常见于2~10岁儿童,特别是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于小儿,是慢性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病,主要通过水传播,临床大多为无症状感染;成为带虫者,有出现轻微症状者,亦有出现严重症状者,潜伏期约为1~2周,最长者45天。
肠梨形鞭毛虫感染后症状的轻重,与虫株毒力和人体状况有关,当受染者胃酸缺乏和全身性免疫球蛋白低下时易发病。病变部位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有的仅为无症状带虫者,有的则可导致严重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根据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感染者常表现为爆发性腹泻、水样便、恶臭、血便及粘液便少见,可与阿米巴和细菌性痢疾鉴别。大便每日3~10次或更多,伴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明显。
  2)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者,表现为间歇性稀便,持续数月或数年。儿童久病不愈可致营养不良、贫血、发育障碍等。如寄生在胆道系统,可出现胆囊炎或胆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按发病症状可分为胆道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和肠胃道症状3类。
一、胆道系统症状
肠梨形鞭毛虫病在胆道系统寄生,可以引起胆囊炎及胆管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嗳气、胃部烧灼感、肝脾肿大,有压痛、进食油腻时加重,有时可出现黄疸。
二、全身性症状
1、神经症状:如失眠、头痛、乏力、眩晕、眼发黑、出汗、神经兴奋性增强、肌腱反射亢进等较为常见。
2、甲状腺机能失调:曾有人发现部分(15.5%)肠梨形鞭毛虫病患者的甲状腺机能有改变,其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占大多数,基础代谢增高16%~20%,部分患者可增高30%,因而也会产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三、胃肠道症状
1、急性或慢性阑尾炎型: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似。切除的阑尾,呈炎性病变,粘膜有时可见溃疡,绒毛间可发现大量滋养体。
2、十二指肠炎型:有似十二指肠溃疡样疼痛,伴有纳差、低血压等。X线检查多显示球部变形,甚至有溃疡征。抗虫治疗后可以消除上述症状。
3、直肠乙状结肠炎型:与一般直肠乙状结肠炎同。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者有圆形溃疡,溃疡表面覆有渗出性假膜。拭子检查可见大量滋养体。无特殊病理改变。
4、结肠炎型:主要症状有腹部钝痛,阵阵加剧,伴恶心、呕吐、腹泻,常被误诊为痢疾。
根据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二医院儿科李炳照肠梨形鞭毛虫病20例误诊分析:
小儿肠梨形鞭毛虫病并不少见,但因其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常易误诊和漏诊。
1、临床资料
男12例、女8例。年龄2~3岁5例。3~7岁15例,病程6~15天11例。15~30天9例。上腹沉痛9例,脐周阵痛1l例。其中l例右上腹阵发痛。呕吐6例,腹泻18例.其中脓血便7例,水样便6例,大便性质不定5例。每日7~15次不等。发热16例,其中6例高热,皮肤黄染5例。I营养不良体征2例。肝脏肿大5例,肝区压痛5例,莫非氏征阳性l例。肠鸣音活肤16例。外周血;Hb 60~90g/L 4例,~110g/L 6例,白细胞≤10×109/L 6例,>10×109L14例,中性0.6~0.85,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11例,红细胞(++)~(+)11例,脂肪球(++)~(+)7例。大便2次以上培养均无菌生长。大便均经3次以上检查才发现包囊6例,滋养体14例。
2、误诊情况
急性病毒性肝炎4例,急性胆囊炎1例,急性胃炎2例,慢性菌痢4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4例,秋季腹泻4例,营养不良1例。
3、讨论
从本资料看,大部分误诊者均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与一般腹泻病临床表现井无特异性,大便前3次检查均未发现犁形鞭毛虫包囊或滋养体.这是本组误诊的主要原因。梨形鞭毛虫经肠道传播,此虫可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尤其是十二指肠内,也可寄生于胆囊、肝胆管、胰管内引起相应部位粘膜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加之该虫的机械刺激妨碍宿主消化系统正常活动和吸收功能,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当该虫侵犯胆囊、胆道时就会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发热等胆囊炎症状,如果经抗菌等常规治疗无好转即应想到本虫感染之可能,当该虫侵及肝胆管时临床就会出现乏力、纳差、厌油腻、尿黄、皮肤黄染、肝脏肿大、谷丙转氨酶升高等病毒性肝炎症状,此时极易误诊。如果经一般保肝治疗上述症状无好转.临床又伴有腹泻.应反复查包囊及滋养津.以除外本病,如果该虫侵及十二指肠,临床即酷似胃炎或十二指晒溃疡,给一般抗溃疡和治胃药无效时就应积极查该虫包囊及滋养体,必要时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如引流液乙、丙二部胆汁中查到此鱼包囊或滋养体即可确诊,如仍未发现,则应以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活检.在此粘膜中发现车虫滋养体即可确诊,慢性患儿易致营养不良,此时肠粘膜皱壁消失,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吸收不良性腹泻形成恶性循环。又由于病变程度不同,临床上又可出现脓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等,久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当出现发热时常常易误诊为慢性菌痢,鼠伤寒沙门氏茵肠炎等。因此,遇此情况,在除外耐药菌株的同时应首先想到该病。反复查梨形鞭毛虫包囊和滋养体,并投入灭滴灵试验治疗。磺酰眯唑治疗本病具有用药少、疗效佳的优点,临床宜推广使用。

肠梨形鞭毛虫病相关文章
肠梨形鞭毛虫病常用药品
  • 盐酸黄连素片

    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

  • 药用炭片

    用于腹泻及胃肠胀气。

  • 药用炭片

    用于腹泻及胃肠胀气。

  • 腹泻啶

    用于成人及5岁以上儿童,本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用于回肠造瘘术患者可减少排便体积及次数,增加粪便稠度。也可用于肛门直肠手术后的病人,以抑制排便失禁。

  • 复方樟脑酊

    用于干咳及腹泻。

  • 培菲康

    主治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腹泻、便秘,也可用于治疗轻、中型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及消化不良、腹胀,以及辅助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内毒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