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儿科
暴痢相关症状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指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导致机体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症状
  • 慢性腹痛 慢性腹痛是一种起病比较缓慢的、病程比较长的、或者继发于急性腹痛之后的腹痛,它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
  •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 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
  • 心悸伴乏力、面色苍白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 烦躁不安 患者自觉烦闷急燥, 心神不定。
  •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指对食物缺乏需求的欲望。严重的食欲不振称为厌食。 食欲的中枢在下丘脑,其与大脑皮层有广泛的联系。在下丘脑有两个调节摄食的中枢,一个是饱足中枢,在腹内侧核,动物实验,破坏此中枢,出现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另一个是嗜食中枢,在腹外侧核,破坏此中枢,动物出现食欲丧失,拒食。这两个中枢相互调节,以控制摄食。
  • 休克 休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个急症,系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及脏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发组、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神志迟钝、血压下降等。 休克的特征为微循环障碍,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不论其病因如何,导致休克的根本因素为有效血容量锐减,最终使组织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造成细胞死亡。因而,早期诊断休克,及时处理,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神经衰弱综合征 神经衰弱综合症又称类神经衰弱或脑衰弱综合症,神经衰弱综合症是指某些慢性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群。其发生发展、病程经过及预后,均决定于躯体疾病本身,随着躯体疾病的好转和全身状况的恢复,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亦随之消失。
  • 惊厥 惊厥(Con Vulsion)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其原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臻完善,因而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受刺激后,兴奋冲动易于泛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致惊厥;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缺陷和先天性代谢异常等较常见,这些都是造成婴幼儿期惊厥发生率高的原因。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 四肢肌张力增强 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
  • 肌张力过高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肌张力高的人在运动和静止时均可能表现出异常姿势。
  • 面色苍白 苍白脸色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的,中医认为这是体质差的表现。此外,如大出血、休克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炎、铅中毒等,也均会引起脸色苍白的现象。
  • 嗜睡 嗜睡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嗜睡是一种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这些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且易发生的时间不合适宜,例如当说话、吃饭或驾车时。尽管睡眠可以发生的任何时间,但最常发生的是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
  • 高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高热指体温超过39.1℃。
显示全部症状

暴痢早期症状有哪些?

1.急性菌痢
急性菌痢的潜伏期为数小时到7天不等,大多数为1-2d;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急性中毒型菌痢
多见于2-7岁儿童,也偶有发生。一般发病急,发展快,中毒症状重而消化道症状不一定重。高热,偶见体温不升。根据微循环障碍突出的部位不同分4型:
1)脑型
占毒痢的大部分。早期有烦躁,嗜睡,面色苍白,肌张力增高,伴惊厥,血压正常或稍高,晚期昏迷,甚至发生脑疝;
2)肺型
主要为肺的微循环障碍,又称休克肺。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常发生于病程第16-24h,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一般吸氧不能缓解;
3)休克型
多见,四肢或肢端发绀,发凉,脉细速,血压低,脉压差小,尿量减少。少数为高排低阻型;
(2)急性普通型菌痢
也称急性典型菌痢,症状主要为起病急,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同时或数小时后出现腹痛,初见于脐周或全腹,后转为左下腹,体检常有左下腹压痛。腹泻频繁,初为黄稀便,后为粘液及脓血,量少,伴里急后重;
(3)混合型菌痢
以上3型,任何二型同时或先后存在,发生率低。
2.慢性菌痢
多由于急性菌痢未彻底治疗或自行缓解而成为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有食欲不振、大便不正常,时干时稀,少有粘液。一般无腹痛,仅在排便前有下腹部隐痛或肠绞痛,排便后腹痛消失。部分病人可有失眠、多梦、健忘、神经衰弱等症状,在临床上主要可分为3型:
(1)迁延型
急性菌痢后迁延不愈,病程2个月以上;
(2)急性发作型
半年内有菌痢病史,此次发病症状同急性普通型,大便培养细菌菌型与前次相同;
(3)隐伏型
半年内有菌痢病史,症状持续2个月以内消失,但大便培养痢疾杆菌仍阳性,或肠镜检查有菌痢慢性期变化;
3. 中毒型菌痢
起病急,突发高热,24小时之内迅速出现休克、惊厥和意识障碍。大便次数不多,常发生在儿童,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
4. 根据症状轻重及病情急缓分为
(1)轻型菌痢
无中毒症状,体温正常或稍高,腹痛腹泻较轻,大便次数多10次以下/日,呈糊状或水样,含少量粘液,里急后重感不明显,可有恶心呕吐;
(2)普通型(中型)菌痢
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中毒症状,体温在39℃左右,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次数为10-20次/日,脓血便量少,少数病人以水样腹泻为特点,失水不明显;
(3)重型
起病急骤,畏寒、高热、恶心呕吐、腹痛剧烈、粘液血便且次数频繁,20次以上/日、里急后重、四肢厥冷、意识模糊。

暴痢相关文章
暴痢常用药品
  • 磷霉素钙胶囊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包括细菌性痢疾)等。也可与其他抗菌药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重症感染,如败血证、腹膜炎、骨髓炎等。

  • 复方五指柑片

    用于中毒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痢疾,风热感冒。

  • 香连丸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

  • 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

    适用于慢性溃疡性肠炎、痢疾、急性肠炎。

  • 穿心莲片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邪毒内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 莲胆消炎片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引起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带粘液脓血和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