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平滑肌瘤相关症状
- 全身弥漫性潮红 全身弥漫性潮红是指以全身多处皮肤的潮红、水肿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症状。全身弥漫性潮红是红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 胸肌萎缩 肌肉萎缩指骨骼肌体积的缩小,可由于肌纤维变细或消失,是许多神经肌肉疾病的重要症状和体征。胸肌萎缩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主要是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肩胛带肌等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 肌纤维大小不等 观察肌肉群时,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这些钢缆组合成较粗较长的缆绳群组,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每根肌纤维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蛋白质(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单位。
- 多形红斑样皮疹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粘膜损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损害。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可与感染细菌、病毒(特别是单纯泡疹病毒)、酶菌、原虫有关,也可由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妥类、水杨酸盐类及生物制品致病,还有人与寒冷有关。
- 丘疹 丘疹(papule)为一限局性隆起皮肤表面的实质性损害。视诊可看到,触诊可触及丘状损害,一般范围较小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若丘疹扩大或丘疹互相融合成扁平隆起呈片状则称为斑块。丘疹多为圆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丘疹的顶部可以是尖的呈锥形,圆的呈半球形,扁平形或中间凹陷如脐窝。颜色可以是红色如银屑病、紫红色植扁平苔薛黄色(黄色瘤)白色(萎缩性硬化性苔舞)褐色(色素病)等。丘疹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或毛囊、汗腺的部位。存在时间可长可短,数目可多可少,可柔软或坚硬,表面光滑或粗糙,可呈乳头状或表面覆以鳞屑。可散在分布,群集分布,可局限性或全身性或对称性。自觉症状轻重不同,如症痒等或无任何自觉症状。若损害介于丘疹与斑疹之间表面扁平稍隆起则称为斑丘疹。丘疹顶端上有水疮或脓疤则称为丘疤疹或脓疮丘疹。
- 结节 结节损在较斑疹,丘疹损害大且深,多向下侵入真皮深层,重者可达皮下组织。表面呈半圆形降起较光滑。炎症性结节表面发红,痛并有角痛,直径大小为0.5~5cm。晚期常有破溃,如晚期梅毒结节性皮损,皮肤结核结节均契溃结疤。结节的组织病理改变较深多在真皮深层,并可侵犯皮下脂肪层,故可伴脂膜类及血管类改变。鸸有皮真皮浅层病理改变轻微,此点斑疹、丘疹病理改变多在表皮及真皮浅层有所不同。结节根据其病因不同,可为限局性,发病不对称,数目少;也可为系统性,对称性发病,数目也较少或稀疏。结节性皮肤病一般急性全身症状较轻,起病缓,病程相对较长,如皮肤结核,梅毒、结节性红斑慢性迁延性。因此在临床上与斑疹、丘疹性皮肤疾病有所不同。结节分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两种。
- 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 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是由于皮肤纤维瘤的产生所出现的一种症状。
- 出生后即有持续青紫小儿无脾综合征患者于出生后即有持续青紫。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心动过速并呈现缺氧症状。酷似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无脾综合征又名Ivemark 综合征,无脾伴先天性心脏病综合征、脾脏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脾缺如伴房室和内脏转位综合征等,其特征是指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或无脾,伴有心脏大血管畸形兼有腔、肺静脉反流异常,同时合并有胸腹腔内脏位置异常的疾病。
- 局部皮肤变紧 局部皮肤变紧,最常见于硬皮病。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顾名思义,就是皮肤变硬的疾病。皮肤的改变是系统性硬化症的标志性症状。但病变程度差别很大,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的硬化和钙化,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广泛性皮肤硬化增厚。典型的皮肤损害依次经历肿胀期、浸润期和萎缩期三个阶段。病变呈对称性,病变多由手指逐渐向近端扩展,病变皮肤与正常皮肤的界限不清。
- 血离脉络 血离脉络是挤压综合征的临床的症状表现。挤压综合征是指人被石块土方压埋,尤其是肌肉丰满的肢体被压一小时以上(如大腿),而后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病理改变。由于皮肉受损,血离脉络,瘀血积聚,气血停滞,经络闭塞,局部出现疼痛,肢体肿胀,皮肤有压痕、变硬,皮下瘀血,皮肤张力增加。
- 细网状到斑片状的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斑呈细网状到斑片状,初期淡红。后转为青灰至暗褐色,多发于面颊、颈背部等暴露部位,尤其是眼眶周围及颞颧部最明显。
- 寒冷刺激下皮损表面出现皱缩 临床上出现单个或群集的痛性丘疹或结节,且在寒冷刺激下皮损表面出现皱缩时,应考虑为皮肤平滑肌瘤病。皮肤平滑肌瘤(leiomyoma cutis)是由皮肤中立毛肌、肉膜或血管壁平滑肌组成的一种良性瘤。皮肤平滑肌很少,主要见于毛囊附近的立毛肌,皮下深层血管周围的肌纤维,阴囊和阴唇内的平滑肌束等。
- 核分裂象增多 细胞分裂是细胞新陈代谢、繁殖的基础,它是以细胞核的分裂为主要形式。细胞分裂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两种,一般说的核分裂象是指有丝分裂,即细胞的丝状体以中心体为 核心,将染色质聚集形成的染色体一分为二,进一步将细胞一分为二,完成细胞分裂周期。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可分为多极,如3极、4极、5极甚至更多不规则的形态,这样就使一个瘤细胞在分裂时可分为3个、4个、5个或更多细胞,故恶性肿瘤生长较快。
皮肤平滑肌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有3种类型。
1.毛发平滑肌瘤 (piloleiomyomas) 男性较多见,可多发或单发。好发于面颈部、背和四肢伸侧,为硬固结节,高出皮面,大小不一,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肿物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被推动。表面皮肤呈红棕色、褐色或蓝色。多发者,皮损不对称,常成簇出现,可融合成片,也可散在分布,皮损直径为0.1~0.6cm。单发者,结节较大,直径可达2cm。有触痛。在寒冷和压迫时可有自发性疼痛,疼痛时肿瘤隆起。成群的结节有时可融合成斑块。大多数病变对触觉敏感,可有自发性疼痛症状。无自觉症状。
2.肉膜状平滑肌瘤(dartoic leiomyoma) 亦称生殖器平滑肌瘤(genital leiomyomas)源自或生殖器平滑肌。发生于或阴囊(图2)、大。病变呈单发性结节,界限清楚,直径约0.5~1cm,表面可为正常肤色,或呈红色或淡蓝色,可长至数厘米,早期无自觉症状,日久可有阵发性疼痛。
3.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 较多见,常发生于成年妇女(平均47岁)。源自血管平滑肌,皮损通常为单发性结节,呈球形,可推动,直径为0.5~10cm,皮色呈蓝紫色,常有阵发性刺痛或压痛,持续2~3min,可因寒冷、运动、压迫、情绪激动或疲劳而诱发。疼痛程度随时间而逐渐加重。病程缓慢,不能自行消退。常见于女性下肢,尤其是小腿屈侧及足部。通常位于皮下组织内,也可涉及到真皮(图3)。
临床上出现单个或群集的痛性丘疹或结节,且在寒冷刺激下皮损表面出现皱缩时,应考虑为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