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相关症状
- 大块软组织撕脱 大块软组织撕脱指大面积的皮肤、浅筋膜、皮神经和浅血管撕裂脱落下来。软组织包括皮肤、浅筋膜、皮神经和浅血管。
- 纵隔淋巴结增生 中纵隔肿瘤,极大多数是淋巴系统肿瘤,多以中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但也可侵入肺组织形成浸润性病变。
- 淋巴结充血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由日本红十字中心的川崎(Kawasaki)于1967年首先报道,故又称Kawasaki综合征。本综合征好发于儿童病原未明,为一种独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眼结膜充血、嘴唇潮红及皲裂、手足硬性红肿、全身多形性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后出现关节炎及心血管病变,严重者可因心肌梗死而死亡。
- 淋巴增生 淋巴滤泡是人体的淋巴组织。咽部的扁桃体、增殖体等都是淋巴组织。正常情况下淋巴滤泡不明显,而当咽部有慢性炎症之后而增生、肥大,这就是我们临床上经常说的淋巴滤泡增生了。淋巴滤泡增生本身不是病,而是淋巴组织对炎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正和下肢有炎症感染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一个道理。 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本生对人体并无妨碍,只是会造成一种咽部异物感。对于淋巴滤泡的增生,如果症状不明显的话,可以不用管它。根本问题是治疗原发病,是什么原因造成淋巴滤泡增生肥大的?这个原因不除,淋巴滤泡就无法杜绝,例如,嗜烟、酗酒的人都有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如果不戒烟禁酒的话,即使把淋巴滤泡除掉了,以后在烟酒的剌激下还可能出现。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肿胀是慢性肥厚性咽炎的常见症状。
-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常提示淋巴结周围的组织器官出现了病变。因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通常提示腹股沟周围的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
- 耳前淋巴结肿大 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发生不同性质的“报警信号”,有其不同的意义。肿大是淋巴结最常见的异常现象。耳前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眼睑、腮、腺、颊、耳、颧颞部等炎症。
- 浅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临床常见的体征。可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而发现,浅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是恶性淋巴瘤的重要的阳性体征之一。
- 浅表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临床常见的体征。可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而发现,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①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②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③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因此在确定淋巴结肿大后,关键是确定其原因和性质,局部肿大伴明显疼痛者常提示感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者常提示恶性肿瘤性疾病。骨髓穿刺特别是淋巴结活检可帮助确诊。淋巴结肿大的治疗以病因而定,如淋巴腺结核可应用链霉素和雷米封等,若为恶性淋巴瘤,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若为癌症晚期转移,则预后极差。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 淋巴管破裂 当人体患丝虫病后引起淋巴管炎症,并使管壁增厚,从肠干到胸导管间的淋巴管都扩张,管内瓣膜关闭不全而产生动力上的障碍,并引起淋巴液阻滞,淋巴管内压力增高,于最薄弱处发生破裂。常见的破裂部位在肾盂穹窿处,且可产生肾盂-淋巴瘘。
- 淋巴管淤积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管堵塞而出现的淤积和浮肿。淋巴管阻塞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原发性(原因不明)和继发性。继发性包括有炎症、肿瘤、损伤后和放射治疗后等。
- 淋巴液流出 淋巴液:(又称淋巴) 成份与组织液相同,因是由血液经微血管所渗出来的,所以不含红血球,而且蛋白质为血液的四分一。淋巴液具有防止病原体感染的作用。一旦引起感染时,淋巴液会从毛细血管中渗出,聚集在淋巴管防止感染。
- 局部淋巴结肿大 局部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局部体积增大的现象。
-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检查的淋巴结主要是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肿大早期多无表现,需经过一些特殊检果,如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才能发现。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常呈组群分布,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边,除颌下、腹股沟、腋下等处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由于炎症或肿瘤等原因时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液。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判断原发病灶的部位及性质有重要临订意义。
- 食欲异常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似乎有饱食作用,可能参与摄食行为调节。食欲异常,包括食欲缺乏、食欲亢进、食欲反常,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或饮食中枢疾患所致。
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起病
浅表淋巴结起病占多数,而HD又多于NHL。受累淋巴结以颈部为最多,其次是腋下、腹股沟。一般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中等硬度。早期可活动,晚期多发生粘连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有些HD患者淋巴结肿大在某一时间可暂时停顿,甚至缩小,以致于误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核。
深部淋巴结起病,以纵隔淋巴结为多见,肿大之淋巴结可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也可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而相应发生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纵隔NHL并发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者较多见。而青年妇女纵隔首发之HD多为结节硬化型,对治疗反应常不满意。
原发于腹膜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以NHL为多见,可引起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
首发于咽淋巴环的淋巴瘤,多见于NHL,且常伴随膈下侵犯。症状有咽痛、异物感、呼吸不畅和声音嘶哑等。
二、结外起病
除淋巴组织以外,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其中以原发于胃肠最为常见,胃及高位小肠淋巴瘤可有上腹痛、呕吐等症状。小肠淋巴瘤好发于回盲部,常有慢性腹泻,也可发生脂肪泻,还可引起肠梗阻。
三、全身症状
常有全身无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及不规则发热。少数HD可有周期性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