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外科 >> 泌尿外科 >> 儿科
小儿遗尿相关症状
  • 尿失禁 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遗尿 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无神经系统或泌尿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夜间睡眠无意识地排尿。婴儿不能控制排尿应视为正常现象。遗尿可分为夜间遗尿及白天遗尿,以夜间遗尿为多。
  •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俗称尿床,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
  • 习惯性尿裤 习惯性屎裤是儿童遗便症的主要表现,儿童遗便症是指在3-4岁以后仍不能根据场合排便的非生理疾病因素造成的疾病。所谓生理疾病因素是指器质性因素(包括损伤或功能不全)和痢疾、尿道炎等和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有关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儿童遗便症都是心因性疾病,即心理疾病。
  • 逼尿肌无反射 逼尿肌无反射是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其中一种类型。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两类:①逼尿肌反射亢进;②逼尿肌无反射。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注意力缺乏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小儿多动症”。本病以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及易于冲动为特征。并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但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本病**多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发病与遗传、环境、产伤等有一定关系。本病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本病属中医“躁动”、“健忘”、“失聪’等范畴。
  • 夜惊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安定。
  • 梦游症 梦游症俗称“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近年,夜游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夜惊与梦游症均为睡眠障碍,夜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儿期,偶有梦游症的比例为15%,频繁发生的比率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内梦游症发生率高,这说明梦游症有一定遗传性。夜惊发作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本病发作次数不一,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偶可一夜发作数次。
  • 尿失禁与遗尿 尿失禁与遗尿是指同时出现尿失禁和遗尿这两种症状。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则指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则指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无神经系统或泌尿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夜间睡眠无意识地排尿。婴儿不能控制排尿应视为正常现象。遗尿可分为夜间遗尿及白天遗尿,以夜间遗尿为多。
显示全部症状

小儿遗尿早期症状有哪些?

据报道,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其中尤以夜间遗尿最常见,以**多见,夜间遗尿者约有半数每晚尿床,甚至每晚遗尿2~3次,白天过度活动、兴奋、疲劳或躯体疾病后往往遗尿次数增多,日间遗尿较少见。遗尿患儿常常伴夜惊、梦游、多动或其他行为障碍。
1.患儿和家庭的评估 在评估的过程中,取得患儿和家庭的信任,这是遗尿症治疗的一个前提。
2.病史 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
病史中需了解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患儿对遗尿的感觉如何;家庭中,父母及患儿,谁对此最为烦恼;父母是否因遗尿而惩罚患儿;患儿是否要求治疗,家庭中最近或经常有无情绪冲突;遗尿对儿童生活有无影响;患儿是否因为遗尿而不能参加集体活动如夏令营、春游等;父母对遗尿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患儿的要求是否合理。
病史中还要包括家族史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父母或近亲是否有遗尿史,如有,何时消失;以前治疗的日期,持续的时间及疗效;治疗方法包括服药或其他措施。此外,还应询问患儿每天清醒时排尿的次数,有无尿急、尿流细等现象,以排除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还应了解患儿的大便情况,有无便秘或遗粪情况;在睡眠方面,要了解患儿在睡眠中是否易被唤醒。其他如食物过敏与遗尿的关系也需要考虑。
3.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时的异常,还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大多数遗尿症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无异常发现。
4.实验室检查 应进行尿常规或尿培养检查以排除尿路感染、慢性肾脏疾病等。尿比重测定排除因血管加压素缺乏所致的遗尿。大多数遗尿症儿童的病因并不复杂,但也有少数病例需要作详细的检查。遗尿症的实验室检查流程见图1。

 
5.诊断标准 根据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研究用诊断标准,WHO,1993,中文版)诊断依据为:
(1)儿童年龄与智龄至少5岁。
(2)不自主地或有意尿床或尿湿裤子,7岁以下每月至少2次,7岁以上每月至少1次。
(3)不是癫痫发作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遗尿,也不是泌尿道结构异常或任何其他非精神科疾病的直接后果。
(4)不存在符合ICD-10类别标准的任何其他精神障碍的证据,如精神发育迟滞、焦虑症、抑郁症等。
(5)病程至少3个月。

小儿遗尿相关文章
小儿遗尿常用药品
  • 缩泉胶囊

    补肾缩尿。用于肾虚之小便频数,夜卧遗尿。

  • 金鸡虎补丸

    补气补血,舒筋活络,健肾固精。用于四肢麻木,腰膝酸痛,夜尿频数。

  • 弥凝

    弥凝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服用弥凝后可减少尿液排出,增加尿渗透压,减低血浆渗透压,从而减少尿频和夜尿。弥凝用于治疗夜间遗尿症(五岁或以上的患者。)

  • 龙牡壮骨颗粒

    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也有治疗作用。

  • 盐酸黄酮哌酯胶囊

    本品适用于以下疾病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症状。(1)下尿路感染性疾病(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等)。(2)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早、中期前列腺增生症,痉挛性、功能性尿道狭窄)。(3)下尿路器械检查后或手术后(前列腺摘除术、尿道扩张、膀胱腔内手术)。(4)尿道综合征。(5)急迫性尿失禁。

  • 津源灵

    本品适用于以下疾病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症状。(1)下尿路感染性疾病(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等)。(2)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早、中期前列腺增生症,痉挛性、功能性尿道狭窄)。(3)下尿路器械检查后或手术后(前列腺摘除术、尿道扩张、膀胱腔内手术)。(4)尿道综合征。(5)急迫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