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软骨瘤相关症状
- 骨膜反应 在病理情况下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产生的骨膜新生骨。骨膜反应一般意味着骨质有破坏或者损伤。组织学上可以见到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形成新生骨小梁。 骨膜是骨的组成结构,分骨内膜和骨外膜。骨外膜覆盖在关节面以外所有骨的表面,由外层的纤维层、内层的细胞形成层和其间的过渡层组成。纤维层含粗大的胶原纤维束,部分纤维(sharpey纤维)穿入外环骨板,将骨膜固定于骨表面;细胞形成层则主要含骨原细胞和血管、神经等。静止的骨膜含较少的细胞成分,主要为成熟的纤维组织,当骨膜被激活时,各层细胞均可发生变化而成骨。
- 骨皮质变薄 骨皮质变薄常见于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是较常见的肿瘤,主要见于肢体上的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随着肿瘤的生长,患骨的皮质变薄和膨胀。这情况多见于指骨、掌骨或跖骨。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可以转变为软骨肉瘤,但这种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软骨瘤,而短管状骨内者很少有恶性变。
- 弥漫性骨膜增厚 弥漫性骨膜增厚是骨膜增生厚皮症的症状之一。骨膜增生厚皮症(pachydermoperiostosis)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性常因肝、肺及消化道疾病或恶性肿瘤而激发。本病男性多见。
- 骨骼停止发育 骨骼停止发育是指骨骼到了某个年龄停止发育了,这个年龄指的是骨龄而并非我们生命的实际年龄。我们的身高能长到什麼时候,要看全身生长板关闭的情况而定,生长板如果关闭了,表示骨骼已经发展成熟,骨头不再生长,身高也不会再增加。
- 骨外团块 中心性软骨肉瘤是起源于骨内的软骨肉瘤,主要症状是深部疼痛,不剧烈,非持续性。 在肿瘤的进展期,可形成大的球形骨外团块。有明显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尤其是近端)、骨盆、肱骨近端、肩胛骨、胫骨近端。软少发生的部位有躯干的其它骨、桡骨、尺骨、足和手(软骨瘤常见于手,少见于躯干骨)。
- 骨囊肿 骨囊肿为骨的瘤样病变,又名孤立性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simplebonecyst)。囊壁为一层纤维包膜,囊内为黄色或褐色液体。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骨囊肿的确切病因不明,学说很多,Mirra推测可能是在胚胎时期少许具有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陷入骨内,结果引起滑液聚集而形成骨囊肿。骨囊肿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少出现症状,大部分病人是由于外伤造成病理性骨折后产生局部肿痛、肿胀、压痛、不能活动等骨折表现而发现。少数病例表现为局部包块或骨增粗,关节活动多正常,肌肉可轻度萎缩。发生在下肢的患者,偶有跛行。
- 骨骼肿块 骨骼肿块不是一种疾病,它是某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引起骨骼肿块的病因有很多,但大部分与肿瘤有关。刚开始时可能没有感觉,当肿块较大的时候可能有肿胀,压痛的感觉。
骨膜软骨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临床症状和体征 骨膜软骨瘤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2∶1。各年龄组均有报道,但多数发病在30岁以下的青年或成年人。临床表现为在发病之初,较长时间存在的肢体局部肿胀,伴有轻度至中度的间歇性疼痛。或在肢体上发现生长缓慢的不规则硬块。
2.好发部位 骨膜软骨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特别是肱骨及股骨约占病例总数的70%。手、足部骨骼发病为25%。骨膜软骨瘤主要侵及干骺端。典型的部位是肱、胫骨的近端及股骨的远近端,常位于肌腱、韧带的附着点处。
依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好发部位及典型的X线表现,即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