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特壶腹周围癌相关症状
- 食欲异常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似乎有饱食作用,可能参与摄食行为调节。食欲异常,包括食欲缺乏、食欲亢进、食欲反常,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或饮食中枢疾患所致。
- 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勤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其中一分钟胆红素(既直接胆红素)低于3.4 umol/L时,当总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临床即出现黄值。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观察黄疸应在天然光线下进行,须与服用大量阿的平、胡萝卜素等所致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尚须与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 阿的平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有文献报道,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愈近角膜而愈深,其时血清胆红素不增高。胡萝卜素所致黄染,是因为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柑桔、木瓜等含量甚多,当进食过多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易致循留而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出现黄染;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及鼻等处皮肤。其鉴别方法甚易,取被检查者血清 2ml,加入 95%或无水酒精8 ml及石油醚振荡 10min,静置,使酒精与石油醚分离,如为胡萝卜素血症,则石油醚层呈黄色;若为胆红素,则黄色仍存留于酒精层内。球结膜下脂肪沉聚,通常见于老年人,黄染在内毗较为明显,细致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皮肤无黄染,血清胆红素不高。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乏特壶腹周围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临床表现
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偶因癌瘤坏死,胆管再通而呈现波动。长期胆汁淤积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胆囊肿大。合并胆道感染者可有高热,寒战,甚至中毒性休克。腹痛一般不重,有时向背部放散。消化道功能紊乱,陶土色大便,全身瘙痒,食欲差,腹泻、消瘦。
2.辅助检查
①血清胆红素>8mg%,尿胆红素强阳性。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降低。SGPT、AKP增高,大便潜血阳性并可查见囊性脂肪滴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②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可见部不规则充盈缺损,肠狭窄及十二指肠第一段被肿大胆囊压迫征象。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显示部充盈缺损区呈不规则粘膜紊乱的癌肿早期征象。
③B型超声检查可确定有无胆囊肿大及肝内外胆管扩张。对无黄疸的患者,胆总管扩张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可早期发现壶腹部占位病灶。
④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可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并可置管引流胆汁(PTCD)缓解梗阻。
⑤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可窥查壶腹部十二指肠形态,粘膜变化,并可取材活检或行胰胆管造影确诊。
⑥放射性核素75Se-蛋氨酸或67Ga胰腺扫描显示胰腺占位病变。CT检查可判明壶腹部占位灶、胆胰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