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肿瘤科
蝶骨嵴脑膜瘤相关症状
  • 颞骨隆起 颞骨隆起属于蛛网膜囊肿的症状。蛛网膜囊肿为良性脑囊肿的一种。有蛛网膜样囊壁及脑脊液样的囊液。囊肿位于脑表面,与蛛网膜下腔关系密切,但不侵入脑内。多为单发,少数多发,常位于脑裂及脑池部。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改变。
  • 眼面痛 颅内动脉的血管性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等
  • 眼眶缩小 蝶骨嵴外1/3脑膜瘤 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症状出现较晚,肿瘤发生在蝶骨大翼,引起眼眶后外侧壁及颞部骨质增生,眼眶缩小,或肿瘤直接侵入眶内致使眼球前突。
  • 导水管周围受损 第四脑室上接中脑导水管,下端以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其位置相当于小脑桥脑角处,以中孔与枕大池相通。第四脑室接受由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流来的脑脊液,并通过中孔或侧孔流向蛛网膜下腔,再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静脉系统。第四脑室底呈菱形,桥脑与延髓的神经核团多与此相毗邻,如延髓的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耳蜗和前庭神经核;桥脑的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等。导水管周围灰质进行性受损则可能是延长头痛发作时间,并使发作性偏头痛转变成慢性偏头痛的原因。当第四脑室发生肿瘤时,首先产生脑脊液循环受阻,肿瘤向脑室周围扩延侵犯或使其周围组织受压时,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颅神经受损症状。
  • 高颅压综合征 高颅压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的综合征,指颅腔内的压力即脑内压力增高,一般颅内压力常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来表示。临床上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其主要特征。正常颅内是指正常人在水平卧位时经腰池穿刺所测得的压力:正常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 0.49-0.98kPa(50-100mmH2O)。如果压力超过1.96 kPa(200mmH2O)时,一般认为颅内压增高。
  • 蝶鞍空泡 正常情况下,蝶鞍与脑垂体之间紧密相贴,几乎没有空隙.当各种病理因素导致蝶鞍变形(鞍隔缺损),扩大或脑垂体萎缩变小,使蝶鞍中央凹陷与脑垂体之间的间隙扩大,形成“空泡”样改变,在颅骨X片,脑室造影,CT或脑部核磁共振检查时可发现明显的密度降低形如“空泡”的影像,称为“蝶鞍空泡”.
  • 癫痫和癫痫样发作 癫痫样发作和癫痫是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以在病程中反复发作的神经无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按照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功能失常可能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兼有之。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痫性发作。患者可有一种或数种痛性发痫性发作并存。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是指眼球突出度超出正常范围。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在12-14m,平均13mm,两眼差值不超过2mm。眼球突出可为眼病征象,也可为全身病的病征。除眶内本身病变外,常与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 深部性头痛 深部性头痛多见于脑脓肿、脑炎、脑肿瘤,并向同侧外部放射。
  • 脑室受压移位 脑室受压移位是指CT检查或脑血管造影发现脑室移位、脑室受压,多出现在脑外伤或脑肿瘤。
  • 蝶鞍变形 空蝶鞍是指蛛网膜下腔从鞍隔与垂体柄相接处疝入蝶鞍内,其中为脑脊液填充,使蝶鞍扩大变形,垂体受压变扁.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ESS)是指蝶鞍扩大,鞍内垂体组织被挤压而出现的症候群,包括头痛,视力障碍,脑脊液鼻漏,内分泌功能紊乱,高血压,肥胖等.
  • 骨骼肿块 骨骼肿块不是一种疾病,它是某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引起骨骼肿块的病因有很多,但大部分与肿瘤有关。刚开始时可能没有感觉,当肿块较大的时候可能有肿胀,压痛的感觉。
显示全部症状

蝶骨嵴脑膜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内侧型早期症状明显,病人早期可出现脑神经受压表现,如视力下降等。如肿瘤向眼眶内或眶上裂侵犯,眼静脉回流受阻,病人可以有眼球突出等症状。内侧型病人还可出现Ⅱ、Ⅳ、Ⅵ及Ⅴ第1支脑神经损害症状。精神症状和嗅觉障碍多见于肿瘤向前颅窝生长者,但较少见。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症状出现较晚,早期仅有头痛而缺乏定位体征。一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颞叶癫痫发作,如肿瘤侵犯颞骨可出现颧颞部骨质隆起。上述两型病人肿瘤生长较大时,均会引起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和颅内压增高。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及MRI,一般可明确做出临床诊断。

蝶骨嵴脑膜瘤相关文章
蝶骨嵴脑膜瘤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