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射性呕吐 周围性呕吐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有恶心先兆,吐后不感到轻松,胃虽已排空但仍干呕不止。见于腹腔器官的炎症(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胆道蛔虫症、肠梗阻。
- 左、右腰腹痛 急慢性左、右腰腹痛,伴血尿是腹痛的表现,应确诊有无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造成的尿潴留等。
- 皮肤色素沉着呈青铜色 失盐性肾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多尿和夜尿,皮肤色素沉着呈青铜色等,失盐性肾炎又称Thorn综合征,目前认为它是一组以严重肾性失盐为特征的某些肾脏病的特殊类型。
- 肾乳头及肾盂出血 肾乳头及肾盂出血,通常表现为血尿。
- 尿素廓清障碍 血压长期增高致肾脏细小动脉硬化,会逐渐影响肾脏功能。高血压病早期仅有肾小动脉痉挛,而临床上一般没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到后期,高血压可促进肾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或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 据活组织检查结果发现,肾小动脉硬化在4个月以上病程的高血压病人中占82.4% 。当肾功能减退时,可出现多尿、夜尿等症状,说明肾脏浓缩功能降低。如果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时,可出现尿少、血尿(多属显微镜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氮质潴留等,最后可发生尿毒症。高血压死于尿毒症者达1.5%~5% 。
- 高钠血症 血清钠浓度>145mmol/L为高钠血症,高钠血症必然合并有血浆渗透压增高,故亦称高钠性高渗综合征。高钠血症仅仅反映血清钠浓度增高,而机体内钠的总量可多、正常,也可减少。
-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 年增长,我国是从1959年开始对高血压进行普查防治工作的,当时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到1979-1980年第二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包括临界高血压)已增加到7.73%;1990-1991年第三次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在十年间又有显著增长,估计当时全国至少有6000万高血压患者。另据最新统计资料,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11.68%,尤其高血压继发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 真性菌尿 真性细菌尿是指:①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菌落数>102/ml。②导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③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105/ml,一次准确性80%;连续两次培养得到同一菌株,菌落数≥105/ml,准确性达95%;
- 肾内动脉变细或阻塞 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的肾动脉造影可发现肾内动脉变细或阻塞,常说明已有浸润。
- 白细胞尿 白细胞尿:指新鲜离心尿液每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或者一小时新鲜尿液白细胞数超过40万或者12小时尿液中超过100万个。
- 黑尿 黑色尿比较少见,常常发生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人,如恶性疟疾病人,医学上称黑尿热,是恶性疟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病人的血浆中有大量的游离氧、血红蛋白与定氧血红蛋白,随尿排出而造成尿呈暗红或黑色。另有少数病人服用左旋多巴、甲酚、苯肼等后,也会引起排黑尿,停药后即会消失。 国外有资料报告,患阵发性肌红蛋白尿的病人,在运动后也会排出棕黑色尿,同时伴有肌肉无力,可逐渐发展为瘫疾。此外,黑尿还可见于酚中毒、黑色毒瘤、尿黑酸病。
-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肾血管收缩,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的改变等都可以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多尿 正常健康人24 h尿量约 1500~2 000ml;如果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 小管间质性肾炎 小管间质性肾炎可分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和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 尿中磷酸盐排出增多 维生素D 佝偻病,主要是肾远曲小管对磷的转运机制有障碍,尿排出磷酸盐增多,学林酸盐降低而影响骨质钙化,患者身材矮小,用维生素D治疗无效。
- 无尿 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或者闭尿,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流行性出血热的少尿期中无尿标准为24小时尿量小于50ml。
- 尿酸代谢亢进 尿酸代谢亢进是由于高尿酸血症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又称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 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除少数 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者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合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常发作痛风性关节炎或有痛风结节、尿酸性尿路结石,尿和肾功能检查呈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并且血中尿酸酸增高。
- 腰背痛 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由肌肉、骨骼、内脏疾病引起
-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排尿困难系指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病情严重时膀胱内有尿而不能排出称尿潴留。排尿困难可分功能性和阻塞性两大类。
- 排尿障碍 因为输尿管阻塞等原因,导致排尿不顺畅或者无法排尿的症状。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的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复杂多样。重者急性发病时可表现为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的症候群。可有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较常见的症状有全身不适、体重减轻、低热、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多尿、夜尿等。少数病人表现为腰痛、腹部隐痛或肾绞痛。轻者可无症状,仅有尿液改变。个别病人仅有高血压。有尿流梗阻、留置导尿或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出现慢性菌尿时应怀疑有慢性肾盂肾炎,常见的有下列5型:
1.复发型 常多以急性发作,发病时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尿路局部表现及尿液变化等均类似急性肾盂肾炎。
2.低热型 以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可伴乏力、腰酸、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
3.血尿型 可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呈镜下或肉眼血尿,发病时伴腰痛、腰酸和尿路刺激症状。
4.隐匿型 无任何全身或局部症状,仅有尿液变化,尿菌培养可阳性,又称无症状性菌尿。
5.高血压型 在病程中出现高血压,偶可发展为急进性高血压,常伴贫血,但无明显蛋白尿和水肿等。
除上述类型外,少数病例尚可表现为失钠性肾病、失钾性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老年人肾盂肾炎常存在尿滞留的因素,易引起尿路败血症,应加警惕。Posito等报道100例老年败血症,34%由肾盂肾炎所致,其中仅7例有尿路刺激症状,8例有尿路插管史。Tunn等报道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中,55%来源于尿路感染,尿路败血症易并发休克,病死率甚高。
慢性肾盂肾炎较早期肾浓缩功能障碍而GFR相对保存完好。由于一开始细菌在髓质繁殖,引起广泛的炎症反应,最终出现瘢痕,肾小管结构扭曲,从而干扰髓质转运机制。这些变化可引起多尿、夜尿、肾性尿崩症和电解质穿孔。病变累及皮质,有广泛的瘢痕形成时导致肾衰。
易复发是肾盂肾炎的临床特点,再次发作可以是原病复发或是重新感染,两者性质不同,且处理与预后各异,必须区分。复发是指肾盂肾炎未治愈,只是病情暂时缓解,在某些因素促发下,潜伏的细菌又引起炎症而发病;重新感染则是原病已愈,细菌已灭,由新的致病菌入侵所致。
尿细菌培养结果符合真性细菌尿或肾盂肾炎病程超过半年,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影像学检查发现肾盂肾盏变形、缩窄;两肾大小不等,肾表面凹凸不平;肾小管功能有持续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