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叠体受压 四叠体受压是由于松果体瘤压迫出现瞳孔散大,两眼球同向上视与下视运动障碍称为四叠体综合症。
- 脑室出血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大脑半球内有左右各一个侧脑室。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叫第三脑室。延脑、桥脑、小脑之间为第四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相通。 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 脑室出血在临床上,除表现出脑出血的一般表现外,还常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为血液破入脑室的标志。
- 多尿 正常健康人24 h尿量约 1500~2 000ml;如果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 癫痫和癫痫样发作 癫痫样发作和癫痫是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以在病程中反复发作的神经无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按照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功能失常可能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兼有之。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痫性发作。患者可有一种或数种痛性发痫性发作并存。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重度痛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世界卫生组织(WT0)将疼痛程度划分为: O 度: 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II度: 中度痛, 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III度: 重度痛, 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Ⅳ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常见于癌症疼痛。
- 高颅压综合征 高颅压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的综合征,指颅腔内的压力即脑内压力增高,一般颅内压力常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来表示。临床上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其主要特征。正常颅内是指正常人在水平卧位时经腰池穿刺所测得的压力:正常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 0.49-0.98kPa(50-100mmH2O)。如果压力超过1.96 kPa(200mmH2O)时,一般认为颅内压增高。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第三脑室肿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由于第三脑室腔隙狭小,早期肿瘤易于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产生颅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如肿瘤较小尚未产生阻塞情况,病人可无任何明显症状。当肿瘤侵犯第三脑室周围组织时则产生局灶症状。
1.颅内压增高:由于肿瘤的阻塞使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产生颅内压增高,在临床上病人表现为发作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其头痛往往因头位和的变动而得以暂时缓解,这可能是由于呈活瓣状之肿瘤在脑室内发生移动使阻塞暂时缓解,脑脊液循环通路得到通畅从而使头痛减轻或停止。再次阻塞,复出现头痛发作,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病人常表现强迫性头位及强迫性,多数病人在仰卧时头痛加重,俯卧时减轻。因此在睡眠时病人多采取面向下的姿势,以减轻头痛发作。
2.局灶症状:当肿瘤侵及邻近脑组织时发生相应的局灶症状。由于肿瘤所在部位及发展方向不同,其表现也一样,最常见者为下丘脑损害症状。它包括有内分泌代谢机能失调,如性机能的改变,肥胖性生殖无能营养不良综合征以及水盐代谢障碍,这也是第三脑室肿瘤时常出现的主要症状。在临床上表现为减退、阳萎、月经不调或停经;在儿童发病者可出现性早熟。由于下丘脑与脂肪代谢有关,因此可致脂肪异常分布而发生肥胖,有的病人出现尿崩症,当食欲中枢受侵犯时出现厌食,偶有食欲亢进者,在疾病过程中少数病人出现嗜睡。肿瘤向后发展使中脑、四叠体受损的病人出现上视困难、听力减退及动眼神经麻痹。第三脑室肿瘤常影响海马-丘脑-下丘脑及体之间的联系,病人可有记忆力的减退和精神变化。当肿瘤压迫脑干影响其血液供应时将出现双下肢肌力减退,病人有腿软跌倒之情况。第三脑室前部肿瘤由于视神经、视交叉受侵犯而产生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少数病人有间脑性癫痫发作,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出汗、面色潮红、瞳孔变化、心悸等植物神经症状。
3.眼底变化:病人的眼底改变主要为颅压增高所引起的视神经水肿,表现为边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某些由第三脑室外侵及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由于其对视神经的直接压迫,产生视神经的原发性萎缩,如颅咽管瘤,垂体腺瘤等。长期颅内压增高将发生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病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其它:由第三脑室外侵及第三脑室内生长之肿瘤都有其原发部位的特殊临床表现,如颅咽管瘤和垂体腺瘤出现垂体功能障碍及紊乱以及视力视野发生改变。松果体瘤时病人除具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外,还出现四叠体受损的特殊表现,出现帕瑞诺(Parinaud)综合征。病人瞳孔大小不等或双侧瞳孔散大;生殖器官及第二特性征发育,出现性早熟;骨骼生长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