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尿道瓣膜相关症状
-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排尿困难系指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病情严重时膀胱内有尿而不能排出称尿潴留。排尿困难可分功能性和阻塞性两大类。
- 尿外渗 尿道损伤多见于男性,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是泌尿科常见的急症。开放性尿道损伤多因弹片、锐器伤所致,常伴有阴囊、阴茎或会阴部贯通伤。闭合性损伤为挫伤、撕裂伤或腔内器械直接损伤。 在解剖上,男性尿道以尿生殖膈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前尿道包括球部和阴茎部,后尿道包括前列腺部和膜部。尿道损伤多发生在球部和膜部,早期处理不当,会产生尿道狭窄、尿瘘等并发症。 尿道损伤后尿外渗: 尿道是泌尿系统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主要发生在男性青壮年时期。女性很少,仅占3%。男性尿道由生殖膈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尿道即海绵体尿道,尤以球部损伤较多,主要为骑跨伤所致。后尿道位于盆腔内,主要为骨盆骨折引起。 1、球部尿道损伤尿外渗(阴茎筋膜破裂) 2、正常阴茎、阴囊、筋膜解剖 3、阴茎部尿道损伤外渗(阴茎筋膜完整) 4、前列腺部尿道损伤外渗 (一)前尿道损伤时,如阴茎固有筋膜也破裂,则尿液沿阴茎、阴囊、腹壁下浅筋膜外渗到阴囊、阴茎、会阴浅层和腹部。因腹壁浅筋膜固定于腹股沟韧带处,故尿液不会外渗到两侧股部。此种情况最为常见。 (二)当尿道破裂发生在后尿道即尿生殖膈两层之间或此膈之后,尿液沿前列腺炎处而外渗到耻骨后间隙和膀胱周围。膀胱主要由膜部尿道固定于尿生殖膈。若尿道完全断裂时,膀胱常被外渗的血液和尿液推向上方。使尿道两断端相距一大间隙。如急诊时不及时复位固定,势必给后期修复带来困难。 尿道破裂可并发尿道周围脓肿和尿瘘。晚期由于纤维瘢痕的形成,可产生尿道狭窄。 (三)当尿道破裂在前尿道部在尿生殖膈之前时,如阴茎固有筋膜尚完整,则尿外渗仅限于阴茎。
- 尿道刺痒 排尿时尿道轻微灼热感、刺痒感都是尿道炎的常见症状。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女性,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非特异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尿道炎,后两种临床表现类似,必须根据病史和细菌学检查加以鉴别。
- 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 膀胱颈挛缩X线检查时可见有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膀胱颈部挛缩,为另一重要的膀胱颈部梗阻问题。所谓膀胱颈部系指尿道内口向尿道内延伸约1~2公分长度的一段管状结构。它包括内括约肌,但内括约肌不是膀胱颈部的全部。膀胱颈部挛缩,就病原而论可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性者除局部的典型的病理改变之外,常无其他明确的原因,以男性较多;后天性者则常由于局部慢性炎症如后尿道炎、前列腺炎、三角区炎等所致,女性发病并不比男性为低。先天性者固多见于儿童,常在六岁之前即有排尿障碍症状,但在20岁或30岁以后发病者,亦不罕见。
- 尿道瓣 后尿道瓣膜、在婴儿和新生儿是最常见的尿道梗阻疾病。此病仅发生于男性患儿,瓣膜通常位于前列腺尿道的远端,瓣膜为粘膜皱摺形成,外形像一层很薄的膜。排尿时,瓣膜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梗阻。
- 尿渗透压下降 尿渗透压亦称尿渗量,是反映单位容积尿中溶质分子和离子的颗粒数。尿渗透压下降反映远端小管的浓缩功能减退,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间质性病变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 泌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是指尿道任何部位的机械性管腔异常狭小,使尿道内阻力增加而产生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多见于男性。按病因可将尿道狭窄分为先天性尿道狭窄、炎症性尿道狭窄、外 伤性尿道狭窄3大类。由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的尿道海绵体而形成瘢痕,使尿道及其周围组织挛缩,从而造成尿道狭窄。
后尿道瓣膜早期症状有哪些?
1.排尿障碍 稍年长儿童可被亲人发现有排尿困难症状,排尿时需加腹压,有尿频及尿流滴沥,甚至充溢性尿失禁,遗尿症状比较严重而顽固。但年龄幼小者自己不能陈述而易被亲人忽略。
2.耻骨上或腰部肿块 此为常见体征。因排尿障碍致膀胱尿潴留及继发肾积水,又因儿童腹壁及腰部肌肉较薄弱,充盈的膀胱及积水的肾脏易于触及。排尿时腰部胀痛提示膀胱输尿管反流。
3.发育及营养不良 因肾功能障碍导致发育及营养不良,患儿身高、体重及智力发育均迟于实际年龄,常有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4.肾功能障碍 肾功能检查浓缩功能减退,严重者血BUN及Cr升高,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表现。
5.尿路感染症状 常因继发肾盂肾炎而出现高热、寒战、脓尿及血尿等。
6.其他 有些新生儿表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或不能解释的气胸或纵隔气肿,常由于后尿道瓣膜伴肺发育不良所致。
此症所致的尿道梗阻对泌尿系统损害极大,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凡有以下临床症状者,均应考虑到患有尿道瓣膜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1.新生儿
(1)有不能解释的纵隔气肿或气胸所并发的呼吸障碍。
(2)双侧腰部及(或)耻骨上区有囊性肿块。
(3)胎尿性腹水。
(4)羊水过少(因尿道梗阻,胎尿排出较少)。
(5)出生时即有明显脱水。
2.幼儿期
(1)持续尿频、尿线无力、排尿困难、尿失禁、遗尿。
(2)反复出现尿路感染、脓尿、血尿。
(3)腰部可触及包块,特别是双侧腰部包块。
(4)膀胱尿潴留。
(5)发育障碍。
(6)慢性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