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传染科 >> 儿科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相关症状
  • 胸膜增厚粘连 肺结核、胸膜炎以及胸部损伤患者的胸膜腔内往往会有渗出的积液,一旦积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着在胸膜上,便可导致胸膜增厚,如果纤维蛋白不断沉着,相对的两层胸膜就逐渐粘着了,或者胸膜腔内有肉芽组织增生,也可导致胸膜增厚以至粘连。
  • 血性胸水 血性胸水是指胸水外观呈明显血性.大于15%的漏出液和超过40%的渗出液可为血性.红细胞计数在5000~100000/μl之间,仅需5000~10000/μl的红细胞即可使胸水呈红色,而且仅需1ml血液即可使500ml胸水呈血性.肉眼血性胸水的红细胞>100000/μl;血性胸水提示创伤,恶性肿瘤或肺栓塞.
  • 胸膜休克 肺受压萎陷,萎陷的程度取决于肺顺应性和胸膜有无粘连。正常的胸膜腔为负压,低于病变侧胸膜腔,使纵隔移位。同时由于健侧胸腔压力仍可随呼吸周期而增减,从而引起纵隔摆动和残气对流,导致严重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纵隔摆动引起心脏大血管来回扭曲以及胸腔负压受损,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心排出量减少。纵隔摆动又可刺激纵隔及肺门神经丛,引起或加重休克。医学界称之为胸膜肺休克。
  • 胸水 胸腔是由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所组成的一个封闭性腔隙,其内为负压,正常情况下两层胸膜之间存在很少量(约1~30毫升)的液体所起润滑作用,减少在呼吸活动过程中两层胸膜之间的摩擦,利于肺在胸腔内舒缩。这种液体从壁层胸膜产生,由脏层胸膜吸收,不断循环之处于动态平衡,液体量保持恒定。当发生某种情况影响到胸膜,无论是壁层胸膜产生胸水或是脏层胸膜吸收胸水的速率有变化,都可使胸腔内液体增多,也就是所谓胸腔积水(积液)。
  • 胸腔积液 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液体,使两层胸膜在呼吸运动时得以润滑,减少摩擦,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任何病理情况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出现胸腔积液。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胸膜摩擦音 正常胸膜表面光滑,胸膜腔内并有微量液体存在,因此,呼吸时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相互滑动并无音响发生。然而,当胸膜面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而变得粗糙时,则随着呼吸便可出现胸膜摩擦音。
  •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 结核中毒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慢性传染病.临床多见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结核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早期发现,正规治疗可痊愈.目前本病有增多趋势.
  • 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是一种症状,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把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粘膜的物质清理出来,咳嗽同时往往伴有咯痰。小儿咳嗽可由多种疾病引起,需要仔细辨别。
  • 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气促) ,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往往因呼吸系统疾病或控制、影响呼吸的器官或组织病变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的早期症状,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危急生命。婴儿因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的特点,一旦疾病影响呼吸更易发生气促和呼吸窘迫。
  • 胸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鉴别时可先分析属于哪一大类,再在此大类中鉴别各个原因。
  •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显示全部症状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起病多较急,有发热,咳嗽,早期有胸痛,又称干性胸膜炎。待胸腔积液增多, 胸痛消失,出现气促,称渗出性胸膜炎。
(2)结核中毒症状:有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等。
(3)可能同时存在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及其他浆膜炎等过敏现象。
2.体征
(1)早期:部分患儿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或无体征。
(2)积液量少者仅有肺底部叩浊和呼吸音减低。
(3)积液量多者,患儿喜卧患侧,有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胸廓膨隆,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实音,语颤减低或消失,肩胛间区可闻管状呼吸音。
3 .ot或ppd试验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渗出性胸膜炎多见于较大儿童,3岁以上占大多数。多发生在原发感染头半年内。
4.查体可见患侧胸廓较健侧膨隆,肋间隙变宽或较饱满。病例胸廓呼吸动度减弱,叩诊浊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当渗出液刚出现或消退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核性胸膜炎一般可确诊。
临床表现主要为中度发热、初起胸痛以后减轻、呼吸困难。体格检查、X线检查及超声波检查可作出胸液的诊断。诊断性胸腔穿刺、胸液的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和细菌培养等为诊断的必要措施,这些措施可对75%的胸液病因作出诊断。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相关文章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