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血液科 >> 儿科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病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HIV属人类反转录病毒中慢病毒亚科,是一种典型的C型RNA病毒,内含一条单链核糖核酸(ssRNA)。
(二)发病机制
HIV致病的中心环节,是选择性地使CD4 T淋巴细胞大量消耗,导致免疫功能缺陷。当HIV侵入人体后,首先识别CD4 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由病毒外膜的包膜蛋白gp120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及辅助受体结合,使gp120构象改变,暴露出与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的位点,并与之作用,从而介导HIV对CD4 细胞的吸附。引起病毒脱衣壳,病毒核心部分进入细胞,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病毒的RNA转录为双链DNA,双链DNA在整合酶作用下与宿主细胞染色体DNA整合并形成前病毒DNA,随染色体复制而复制。在人类,从黏膜感染到出现最初的病毒血症需要4~11天。经过短暂的高滴度病毒血症期后,病毒播散到全身淋巴组织。由于机体的免疫应答,病毒复制被抑制,血中病毒含量迅速下降。此后,HIV感染分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为快速进展,感染者迅速发病及死亡;另一种为缓慢进展,感染者进入慢性持续感染阶段。影响HIV感染向何种趋势发展的因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的毒力、含量、宿主细胞辅助受体及免疫应答能力的差异有关。
CD4 T淋巴细胞消耗的机制:HIV可感染CD4 T淋巴细胞以及表达CD4分子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复制、表达、整合并形成融合细胞,提示HIV可干扰或抑制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对细胞造成直接损伤。但是,针对HI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则是导致HIV感染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被感染的CD4 T细胞由于表面表达HIV抗原,可被机体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所识别和攻击,CTL清除病毒的同时破坏了大量受感染的CD4 T淋巴细胞。但HIV具有高度变异性,虽然大量病毒被清除,变异的病毒株仍可存活下来,又侵入新生的CD4 T淋巴细胞,并在其中复制表达;再为CTL识别、攻击和清除,CD4 T淋巴细胞又大量被破坏。如此周而复始,最后CD4 T淋巴细胞被消耗殆尽,形成继发性免疫缺陷,各种机会性病原体乘虚而入,在体内繁殖并引起疾病。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文章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常用药品
  • 又欣

    本品适合于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

  • 迈可欣

    单独或与抗逆转录病毒的核苷类药物合用治疗晚期或非进行性的艾滋病病人。

  • 三协唯

    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成人。

  • 二脱氧胞苷、双去氧胞嘧啶核苷、双脱氧胞苷、扎西胞苷、扎西他宾

    本品主要用于不能耐受 AZT治疗的艾滋病及艾滋相关综合征( ARC)患者,经本品治疗后,可降低血清 P24抗原水平并使CD4+ T细胞增高。与 AZT合用对 HIV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并可阻止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及减少毒性反应。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与齐多夫定合用治疗成人CD4细胞计数≤ 300立方毫米、临床或免疫学状况恶化的HIV感染病人。

  • 赛进

    与其他抗爱滋病药物联合应用,治疗HIV感染的成年及3个月以上儿童患者。

  • 赛瑞特

    司坦夫定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Ⅰ型HIV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