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急性白血病相关症状
  •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由于口腔及咽部发炎所导致的颌下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指淋巴结直径超过1.5厘米以上,外形改变,质地异常的状况。其病症可能是急性淋巴结炎,较轻的只是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并有轻压痛.多发生在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一般不用治疗,可自愈.较重的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并伴有红,肿,热,痛,也可有发热.如治疗不及时,可由急性淋巴结炎发展成脓肿。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胸骨下端压痛 胸骨下端压痛是白血病的重要体征之一。除此还可见于恶性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但后两者较为少见。 白血病,又叫血癌,当人们患有白血病,特别是患有急性白血病时,胸骨压痛便成为重要的体征之一。据临床观察,多数病人胸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在胸骨下部,即相当于第四、第五肋间的胸骨部。医学家们认为,产生骨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骨髓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引起骨髓腔容积压力增高,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刺激感觉神经而引起。从解剖学上看,胸骨板很薄,覆盖此部的皮肤也很薄,骨膜感觉神经也较丰富,所以,对触压很敏感,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压痛。
  • 持续性弛张热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持续性弛张热可见于恶性肉芽肿。
  •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 容易发生青肿 白血病的症状,主要跟骨髓内造血功能的破坏有关。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引起的症状容易发生青肿,点状出血:导因于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 白血病细胞浸润 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异常增生,除累及造血系统外,还可向全身各组织器官浸润。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鼻出血 鼻出血(epistaxis)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偶有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后者称之为借道鼻出血。
  • 关节疼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受到关节疼痛的困扰。造成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据年龄、性别、发作部位、症状特征,一般可以归纳出软组织性、软骨性、骨性和炎症性等原因。任何原因导致的关节炎,如能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或缓解。
  • 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是指皮肤、,或当微小血管遭受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自行停止的一种临床表现,是由于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显示全部症状

急性白血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1.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发热和感染
A.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3.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
4.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5.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
A.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B.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
C.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
D.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
E.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F.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
G.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
H.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I.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
J.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减退。
【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 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体征 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实验室:
A.血象 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相关文章
急性白血病常用药品
  • 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

    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效果较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恶性淋巴瘤。

  • 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

    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效果较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恶性淋巴瘤。

  • 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

    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效果较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恶性淋巴瘤。

  • 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

    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效果较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恶性淋巴瘤。

  • 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

    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效果较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恶性淋巴瘤。

  • 注射用盐酸安西他滨

    1 急性白血病:各类急性白血病均有效,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最佳;对脑膜白血病亦有良好疗效。2 实体瘤:尚在试用中,大多与其他类药物合并应用。3 眼科:用于治疗单疱角膜炎。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还用于治疗实质层型角膜炎所引起的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