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生疮 舌生疮出现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不愈合。多由心脾积热,外感热邪,或脾胃湿热,阴虚阳亢所致。古代文献中,又称此病为口破、口疳、口疡,发生在舌的称舌疡。相当于西医的口腔溃疡。
- 舌尖红绛 舌尖红绛是舌头的变红。正常人舌质的色泽,淡红而润。如果舌质鲜红,以红色为主,称为红舌;如果舌红而颜色深暗,则较红色更进一层,就称为绛舌。绛舌在出现之前,多经过红舌的阶段,二者的临床意义和形成机理有类似之处,常常称红绛舌是火热上炎的象征,二者仅以热性程度的差别。红绛舌由高热伤阴而引起,常发生在感染、中毒、维生素缺乏、脱水、贫血、昏迷等病理过程中。舌色鲜红或深红,说明热入营血、但热的性质却有虚实的不同,两者有区别。
- 伸舌偏斜 各种原因引起的舌下神经麻痹,均可引起伸舌偏斜。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因脑血管意外而致右侧内囊病变,可引起左侧眼裂以下表情肌麻痹,左侧舌肌麻痹等。
- 口臭 口臭是某些口腔、鼻部和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以是生理现象,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负担,因而作为主诉而就诊。
- 舌肌麻痹 舌头伸出时,舌尖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舌歪斜。病侧的舌肌麻痹,无力收缩,稍一伸长,舌体就两侧不均而偏歪,所以左侧舌肌麻痹时舌尖就向左,右侧舌肌麻痹则舌尖偏向右。此症常见于中风,即脑血管意外。
- 阴囊舌 阴囊舌,别名:皱襞舌;裂沟舌;裂纹舌;沟纹舌;裂缝舌;沟裂舌;沟舌。裂沟舌(plicatedtongue)又称阴囊舌(scrotaltongue)、裂纹舌(fissuredtongue)、沟纹舌(furrowedtongue)。往往合并地图舌易患传染性口角炎,并在Down综合征及MelkersoonRosenthal综合征中出现。我们观察到在肢端稽留性皮炎,毛发红糠疹,掌跖脓疱病亦可出现此症本病与中医之裂纹舌相似,俗称?裂状舌面,多因双阴亏损,脾虚所致。
- 舌头震颤 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舌出现不自主的颤抖。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
- 舌痛 舌痛是指舌尖、舌边、舌心、舌根或全舌等不同部位有灼痛、辣痛、麻痛、涩痛等感觉的一种病证。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舌震颤 舌震颤系由于舌肌纤维收缩所致,可能与皮质中枢及有关的颅神经运动核等受刺激有关。 舌震颤可见于舌下神经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帕金森病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也可见于老年人和神经质者。
- 强硬舌 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着涩不清,称为强硬舌。
- 舌头上有长时间不愈溃疡 如果同一处口腔溃疡,伤口超过三周以上仍未改善,则要注意这类难愈合的溃疡或突出的溃疡伤口极有可能会是口腔癌的早期信号了。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男性多于女性。舌癌多数为鳞癌,尤其在舌前2/3部位,腺癌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也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舌癌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处,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浸润性较强,常波及舌肌,致使舌运动受限,使说话、进食及吞咽均发生困难。舌癌向后可以侵犯舌腭弓及扁桃体,晚期舌癌可蔓延至口底及颌骨,使全舌固定。发生继发感染或舌根部癌肿常发生剧烈疼痛,并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因舌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并且舌的机械运动频繁,因此舌癌转移较早且转移几率较高。舌背或越过舌体中线的舌癌可以向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舌前部的癌多向颌下及颈深淋巴结上、中群转移;舌尖部癌可以转移至颏下或直接至颈深中群淋巴结,舌根部的癌不仅转移到颌下或颈深淋巴结,还可能向茎突后及咽后部的淋巴转移。舌癌还可发生远处转移,一般多转移至肺部。
- 舌下垂 舌下垂是小儿小颌畸形综合征的症状之一。
- 舌干苔厚 舌干苔厚是由于疾病引起的造成舌干,舌苔变厚,白色,特别在夜间口舌干厚的没有半点水分,口舌似有豆腐渣堆积,但又不想喝水的症状。也可由阴虚内热引起的现象。 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用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滋阴,中医名词,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滋阴又指补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
- 镜面舌 中医学名词。舌诊内容之一。指舌面无苔,光滑如镜。多见于阴液严重损伤的病症。若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若舌光而形色枯萎者,为元气耗伤的危重病症。
- 舌炎 舌头以红肿热痛为表现的炎症。
- 咽炎、舌炎、龈炎 口腔黏膜是被覆器官,将口腔内部与黏膜下器官分开。口腔部膜的作用是保护黏膜下器官并接受和传递从外环境来的刺激。由于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承担着咀嚼、语言等功能,故口腔黏膜易受到机械的、化学的及细菌的直接损害,常可产生黏膜糜烂。另外,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早期即出现口腔黏膜损害。临床上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和部位给予不同的名称。如病变波及口腔内多处黏膜者称口炎,仅侵犯牙龈黏膜者称龈炎,表现在舌黏膜上者称舌炎。
- 舌乳头消失 舌背丝状乳头萎缩,菌状乳头存在并显得突出,严重时菌状乳头也萎缩消失,使得舌乳头全部消失,舌粘膜上皮变薄,色泽红润,表面光滑,无苔,又名秃舌。患者感到烧灼样痛,对刺激性食物敏感。
- 痛性红舌 因为全身状况不适,如内分泌、代谢紊乱、维生素B族的缺乏等原因造成的舌头红肿疼痛的症状。
舌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各舌病症状分:
地图舌
舌背出现丝状剥脱区,周边有黄白色高起的边缘,极具游走性,一般无自觉症状,诊断不难。
沟纹舌
本病体征明显,诊断容易。如沟纹舌合并面神经麻痹及肉芽肿性唇炎,诊断为梅-罗综合征。
地图舌
镜下可见红斑区丝状明显萎缩,上皮变薄,上皮钉扁平。边缘区上皮增厚,细胞内水肿,偶见上皮浅层有微脓肿形成。病损区粘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
沟纹舌
表现为沟纹底上皮明显变薄,无角化层,上皮钉突呈柱状,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增多,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沟纹可深及粘膜下组织或肌层,炎症时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毛细血管扩张。
毛舌
丝状角化细胞明显增长,上皮钉突亦显著增长,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正中菱形舌
表现为上皮萎缩,舌消失,固有层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地图舌
好发于儿童,一般主观症状不明显,对健康无明显影响。
舌背上出现圆形,椭圆或弧形等不规则的丝状和菌状剥脱的光滑红斑区,微凹下,周围是稍高起的黄白色边缘,病损区红白相间,状如地图,故名地图舌(geographic tongue)。病损图形,在一夜之间便可呈离心性扩大,各病损之间可以相互融合,由于其形态位置多变,故又称游走性舌炎(migratory glossitis)。病损在扩大过程中,中心部位又逐渐恢复正常。病人除少数有烧灼感、刺激性痛外,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舌部活动和味觉正常。类似的病损,还可出现在唇、颊、口底和牙龈粘膜上,称地图样口炎。
沟纹舌
沟纹舌(furrowed tongue, fissured tongue)主要表现在舌背上出现沟纹,沟纹深浅不等,长短不一,据调查沟纹可随年龄增长而加深,沟纹走向、纵横交错。常与地图舌同时存在。
常见的是舌背出现深浅不等的沟纹,这些沟纹形态不一,长短各异。临床上根据沟纹的走向可分为叶脉舌和脑纹舌二种。所谓叶脉舌即在舌背中央有一条较粗较深的纵向沟纹,将舌背分为"两半",在其两侧有横向的沟纹存在,形成叶脉状。脑纹舌即舌背沟纹走向有如大脑皮层的沟回状外观。舌背虽然有这些沟纹存在,但舌表面存在,粘膜颜色正常,舌体柔软,活动自如,味觉正常。极少数人可能因舌背沟裂较深,容易藏有食物残屑和细菌滞留,引起炎症,常有轻度刺激痛,此时舌体增大,两侧舌边缘可出现齿印。浅的沟纹只有在病人伸舌或在用镊子轻轻分开时才能见到。沟底和侧壁无生长。
毛舌
毛舌(hairy tongue)是由于舌背上丝状的角化上皮延缓脱落,因而过长成绒毛状,故名。
舌背中、后部分可见丝状增长呈绒毛状,用探针轻拔,可见一边倒伏,病人可感进食乏味,如丝状乳伸长明显,刺激软腭而引起恶心或不适感。口臭。但舌运动正常。伸长的丝状可被食物或细菌产物染成黑色,则称黑毛舌。
正中菱形舌
正中菱形舌(median rhomboid glossitis)是发生在舌背盲孔前、舌背中线区呈菱形的无区,故名。发病率约为0.2%~0.3%,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成年人。
在舌背人字沟的前方,有一菱形或似菱形、圆形或椭圆的无区。颜色微红,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部份病人在菱形区内可出现结节,触之稍硬,但基底柔软,病人一般无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