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
膜性口炎相关症状
  • 脓疱 脓疱(pustule)是一局限性表皮空腔隆起,内含混浊的脓液。系原发于皮肤由丘疹水疱演变而成。脓疱大小深浅不等,周围可有炎性红晕,浅脓疱干涸后变成脓痂愈后不留瘢痕,脓疱较深可形成溃疡愈后可留瘢痕。
  • 咽炎、舌炎、龈炎 口腔黏膜是被覆器官,将口腔内部与黏膜下器官分开。口腔部膜的作用是保护黏膜下器官并接受和传递从外环境来的刺激。由于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承担着咀嚼、语言等功能,故口腔黏膜易受到机械的、化学的及细菌的直接损害,常可产生黏膜糜烂。另外,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早期即出现口腔黏膜损害。临床上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和部位给予不同的名称。如病变波及口腔内多处黏膜者称口炎,仅侵犯牙龈黏膜者称龈炎,表现在舌黏膜上者称舌炎。
  • 口腔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粘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Gruby(1842)从口疮患者的病变处分离出酵母样菌;Berkhont(1923)确认此种菌属于隐球菌科的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鹅口疮(雪口病)是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
  • 口臭 口臭是某些口腔、鼻部和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以是生理现象,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负担,因而作为主诉而就诊。
  • 溃疡 溃疡为真皮或皮肤深层织的破坏所致的缺损,愈后有保痕,此点与糜烂不同。溃疡为继发损害,凡是皮肤损伤,感染或结节破溃达一定深度的损害可导致溃疡的发生。
  • 口痛 口腔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相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二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口腔器官包括唇、颊、舌、腭、龈、口底等软组织和上、下颌骨、牙齿及颞下颌关节等硬组织。口腔痛就是发生在以上口腔器官的疼痛,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常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
  • 口腔痛 口腔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相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二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口腔器官包括唇、颊、舌、腭、龈、口底等软组织和上、下颌骨、牙齿及颞下颌关节等硬组织。口腔痛就是发生在以上口腔器官的疼痛,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常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
  • 吞咽障碍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吞咽障碍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可反复发生),甚至窒息而死亡. 从吞咽开始到食物到达贲门,经历上述复杂的过程,所需时间仅为几秒钟。这表明正常人类的吞咽反射弧上某个环节受损伤时,就会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的患者有的会因被吞咽的食物经常误入气管而引起肺部感染即所谓的吸入性肺炎而丧生。故在发病初期出现吞咽活动不协调、吞咽时常发生呛咳现象,就应引起注意并及早检查治疗。
  • 囊肿 皮肤囊肿是具有囊腔结构,外有囊壁,内有液体或其他成分,可来源于皮肤,也可来源于间叶组织。
  • 唾液分泌增多 唾液是由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体,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此两种神经兴奋时,均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但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为主。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
  • 咬嘴唇或舌 多见于小孩,咬嘴唇或舌是一种坏习惯。咬嘴唇不但会使唇齿变形,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因上、下颚的变形而影响牙齿的咀嚼作用。咬舌头、咬嘴唇或咬颊部内侧是慢性刺激,极易引起溃疡、口腔白斑、舌痛等各类口腔粘膜病症。
  • 口炎 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可波及颊粘膜、舌、齿龊、上腭等处。
  • 咽痛 咽痛是咽部常见症状,主要由咽部疾病引起,也可是咽部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在咽部的表现。
显示全部症状

膜性口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根据病史、全身症状、假膜特点、粘膜炎症反应明显,剧痛,可明确诊断。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可协助诊断。诊断时需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继发性感染。
粘膜上皮表层坏死、糜烂,上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坏死细胞、球菌、脓球等形成的假膜,组织水肿,固有层有大量急性炎细胞浸润。
原发性球菌性口炎多见于婴幼儿,偶见成年人。患者起病急、发热、口痛、咽痛、流涎,小儿因疼痛哭闹、拒食,并伴有全身倦怠不适。口腔粘膜充血显著、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溃疡,溃烂面上覆有一层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微高于正常粘膜,假膜致密、光滑、湿润似缎面为本病特征。去除假膜后的糜烂面上很快又形成新的假膜。患者疼痛剧烈、口臭,局部淋巴结肿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细菌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球菌,虽临床上所见多为混合感染,但大都是以某一种为主。不同的球菌感染所致病变部位有所不同,通常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牙龈部多见,肺炎双球菌好发于硬腭、口底、舌腹及颊粘膜,而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唇、颊、软腭、口底和牙槽粘膜。

膜性口炎相关文章
膜性口炎常用药品
  • 利巴韦林含片

    抗病毒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疮疹性口腔炎。

  • 西迪林

    本品为由阿莫西林钠和舒巴坦钠组成的复方制剂,适用于产酶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其它链球菌、流感杆菌、淋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莫根杆菌、枸橼酸杆菌、肠杆菌、沙门菌等所致的感染。

  • 地榆槐角丸

    疏风润燥,凉血泻热。用于痔疮便血,发炎肿痛。

  • 云南白药创可贴

    止血、愈创、镇痛、消炎。用于小面积开放性外科创伤。

  • 扶他捷

    本品适用于下列急性疼痛的短期治疗: 创伤后的疼痛与炎症,如扭伤、肌肉拉伤等; 术后的疼痛与炎症,如牙科或矫形手术后等; 妇科的疼痛与炎症,如原发性痛经或附件炎等; 脊柱综合征引起的疼痛; 非关节性风湿病; 耳鼻喉严重的感染性疼痛和炎症(如扁桃体炎、耳炎、鼻窦炎等),应同时使用抗感染药物。

  •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用于治疗寻常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