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外科 >> 神经外科 >> 儿科
缺血缺氧性脑病相关症状
  • 血缺氧 缺血缺氧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高颅压综合征 高颅压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的综合征,指颅腔内的压力即脑内压力增高,一般颅内压力常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来表示。临床上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其主要特征。正常颅内是指正常人在水平卧位时经腰池穿刺所测得的压力:正常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 0.49-0.98kPa(50-100mmH2O)。如果压力超过1.96 kPa(200mmH2O)时,一般认为颅内压增高。
  • 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 拥抱反射--当突然改变新生儿的姿势时,或者当他听见大的声音时,他会(1)双臂外展,手指伸开;(2)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3)有时伴有啼哭。 反射亢进则提示双侧大脑有疾病,新生儿期消失或减弱则提示该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呈抑制状态。
  • 言语紊乱 言语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高级功能。局限于脑和周围神经的言语障碍可分为失语和构音障碍。失语症是由于大脑皮质言语功能区损害使患者说话、听话、阅读和书写能力不全或丧失,而不是由于精神因素、感觉障碍或肌肉无力而致,患者能够能到音语声音和看见文字符号,但不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患者能够咀嚼,吞咽,手能够活动,但不能读字、写字等,常见的失语有运动性失误、感觉性失误、命名性失语、失写、失读、失用及失认等。构音障碍是因神经-肌肉系统器质损害所导致的发音器官肌肉和瘫痪、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异常等引起的构音困难,临床上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调、速度、节律、声响等异常,鼻音过重等,严重时言不分音,语不成句,使人难以理解,更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发音,这些患者的理解力正常,表达力也正常。
  • 脑缺氧 脑缺氧是指脑部的氧气供应不足而出现的症状。
  • 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是被认识和证实的一种保护性策略,即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允许PaCO2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以避免大潮气量、过度通气引起的肺损伤。此策略在成人某些肺疾病,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气道阻塞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机械通气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明显降低了气漏、肺实质损伤及脱机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则明显减轻气压伤、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
  • 发绀 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个类型,由于各种原因(除外左心衰竭)引起肺脏内血管组织音液体交换功能紊乱,致肺含水量增加,肺顺应性减低,肺泡萎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极度困难窘迫为典型症状。本病的命名过去十分混乱,于1971年正式提出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直到1992年ATS(美国胸科学)和欧美危重病学会在迈阿密和巴塞罗那召开了联席会议,提出ARDS的新概念。主要有两个改变。①ARDS中A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呼吸窘迫综合征不仅仅发生于成人,也可发生于儿童,因此“A”的含义由“Adult”(成人)改为“Acute”(急性的)②ARDS和ALI(急性肺损伤):ARDS实质上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它是一系列病理改变的连续变化过程,其病理特点是ALI,属重度的ALI,它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广泛肺泡损伤和血气改变为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蛋白性肺泡水肿和低氧血症。二者的主要差别是ALI时,PaO/FIO ≤0.4kPaO(300mmHg)而ARDS时PaO/FIO ≤ 26.7 kPa(200mmHg)。ADRS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死率高,因此对于有易发因素的患者,应高度警惕,严密监护。
  • 脸颊发灰 脸颊发灰是身体疾病问题的体现。
  • 晕厥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由躯体因素引起,也可继发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常在晕厥发作前约一分钟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随之很快发生晕厥。晕厥发作时,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有时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此时难以触及桡动脉、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瞳孔散大,光反射与角膜反射消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涎、尿失禁等。一般持续2-3min,继之全部功能逐渐恢复。患者苏醒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混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便意,甚至二便失禁,有极度疲劳、嗜睡,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半小时,发作后检查可以无阳性体征。
  • 瞳孔异常 瞳孔与身体各部位有着广泛的联系,它的开大和缩小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其变化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瞳也直径大于5mm时,且散大呈持续性时称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小于2mm者称瞳孔缩小。有时通过瞳孔的变化,可反映出躯体内的某些病变,而神经系统的一些病变也可根据瞳孔的变化,而做出定位诊断。
显示全部症状

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以早产儿多见,胎龄愈小发生率愈高。出血部位以室管膜下的尾状核最多见,易破入临近的侧脑室而成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SEH-IVH)。一般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出生前可能有提示宫内窘迫的病史,分娩时胎心可能增快或减慢,或第二产程延长,羊水被胎粪污染,出生时有窒息史,复苏后仍有意识、肌张力、呼吸节律、反向等方面改变,甚至出现惊厥。根据病情可分为三度:
1.轻度 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可出现颤动,肌张力正常或增高,拥抱反应和吸吮反射稍活跃,一般无惊厥,呼吸规则,瞳孔无改变。一天内症状好转,预后佳。
2.中度 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常有惊厥,呼吸可能不规则,瞳孔可能缩小,症状在三天内已很明显,约一周内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3.重症 患儿神志不清,肌张力松软,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反复发生惊厥,呼吸不规则,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消失,病死率高,多在一击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留有后遗症。

缺血缺氧性脑病相关文章
缺血缺氧性脑病常用药品
  • 百奥

    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使过高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凝集率降低,改善症状并防止病情发展。

  •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1)肝损伤:病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等;2)肾损伤:急性药物性肾损伤,尿毒症;3)化放疗保护;4)糖尿病:并发症,神经病变;5)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种低氧血症。

  • 磷酸川芎嗪片

    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引起的脑梗死。

  • 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用于外伤性昏迷、新生儿缺氧症、儿童遗尿症、意识障碍、老年性精神病、酒精中毒及某些中枢和周围神经症状。

  • 双嘧达莫注射液

    诊断心肌缺血的药物实验。

  • 双嘧达莫注射液

    诊断心肌缺血的药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