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中间葡萄膜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中间葡萄膜炎的常见并发症有黄斑病变、并发性白内障、视网膜新生血管膜、玻璃体积血、视盘水肿、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
1.黄斑病变 中间葡萄膜炎最常见的黄斑病变为黄斑囊样水肿,此外尚可出现假性黄斑裂孔、视网膜玻璃体界面综合征、黄斑前胶质纤维增生、黄斑裂孔等。
尽管此类患者中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明确它是引起患者视力下降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如囊样黄斑水肿持续数月,将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2.并发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是中间葡萄膜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31%~58.8%,其发生不但与慢性炎症有关,还与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有关。此种并发性白内障主要表现为晶状体后囊下混浊,进展一般较慢,但儿童患者易发生全混浊。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与病程有密切关系,病程越长,其发生率越高。据报道病程4~15年,白内障的发生率为52%,16~20年为73%,21年以上则为100%。
3.视网膜新生血管膜 在中间葡萄膜炎患者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为5%~15%,可发生于周边部、后极部及视盘,但以周边部最为常见。有关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①炎症本身刺激新生血管形成;②血管改变致视网膜缺血,而产生可弥散的致新生血管形成的物质,从而诱发新生血管;③位于睫状体平坦部的病灶可牵拉周边视网膜,使内界膜破裂,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Felder将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分为4期:Ⅰ期,在睫状体平坦部和锯齿缘出现雪堤样病变;Ⅱ期,雪堤样病灶处出现新生血管,血管通常起源于前部,向后延伸,可达锯齿缘之后;Ⅲ期,新生血管增多并出现血管瘤样改变;Ⅳ期,新生血管膜收缩发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可伴有视网膜内或玻璃体的出血和渗出。这种分期方法大致上反映了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及其最终后果,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4.视网膜脱离 不同作者报道的中间葡萄膜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有很大不同,但中间葡萄膜炎并发视网膜脱离者相当少见。中间葡萄膜炎并发的视网膜脱离可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纤维组织牵引所致的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但由于炎症的严重性在双眼往往有明显不同,所以单侧视网膜脱离较为常见。
5.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发生率较低,1.8%~9%,出血可来源于视网膜静脉,也可来源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在炎症情况下,视网膜玻璃体常于血管处发生粘连,玻璃体皱缩时,可引起视网膜静脉的撕裂而致出血;视网膜、视盘及玻璃体等的新生血管脆性较大,本身即容易出血。
6.其他 中间葡萄膜炎尚可引起视盘水肿、视盘周围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劈裂、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色素变性样改变、带状角膜变性、继发性青光眼、虹膜红变、眼球萎缩、葡萄膜渗出等并发症。

中间葡萄膜炎相关文章
中间葡萄膜炎常用药品
  • 典必殊

    1.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反应的眼科炎性病变及眼部表面的细菌感染或有感染的危险的情况; 2.眼用激素用于眼睑、球结膜、角膜、眼球的段组织及一些可接受激素潜在危险性的感染性结膜炎等炎性疾病,可以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它们也适用于慢性前葡萄膜炎、化学性、放射性、灼伤性及异物穿透性角膜病变; 3.有抗感染成分的混合物可以应用于发生眼表感染危险大的部位和预计有危险的毒力强的细菌存在的眼部;本品中特有的抗感染药物对一些常见细菌和病原菌有效: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凝血酶阳性及阴性),包括耐青霉素株。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一些非溶血性链球菌和一些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Morganella morgamt菌、多数普通变形杆菌株、流感嗜血杆菌、H.aegyptius菌、结膜炎嗜血杆菌、Acinctobacter calcoaceticus(Herellea vaginacola)菌以及一些奈瑟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