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物模煳 症状名,视物模糊即雾视,看东西模糊不清,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而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类型的青光眼。也可以是用眼疲劳,或者近视,远视造成。如是老人也可能是白内障等眼部疾患造成。所以突然间的视物模糊不容忽视。
- 近视散光 近视散光又称单纯近视散光,指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相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成像,这就是近视散光。 在视网膜上成焦点的,反射出来的是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成焦点的,反射出来的是集合光线,因此要用凹柱镜矫正。
- 远视屈光度数增加 远视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因而要看清远距离目标时,远视眼需使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力,而要看清近目标则需使用更多的调节。当调节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即可出现近视力甚至远视力障碍。远视的治疗: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发生。
- 屈光介质混浊 当眼的屈光介质(如角膜、晶体、玻璃体等)变得混浊或存在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时,即使视网膜功能良好的眼视力仍会下降。眼的屈光介质混浊,可用手术来治疗,而屈光不正则需要用透镜来加以矫正。
- 眼球调节功能减退或消失 眼球和大脑一样,是富含神经、血管的器官,承担着极为复杂的生理功能。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通过眼内肌肉—睫状肌的收缩,使眼内晶状体弯曲度增加,从而增强了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功能。眼球调节功能减退或消失会使视力减退。
- 眼球偏斜 斜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当然,斜视并不仅指两眼相对位置有明显畸形的情况,也包括斜度很小,表面不易察觉,而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那些根本没有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的异常。
- 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 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接,悬吊在房水中。由于外伤或手术造成悬韧带断裂,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完全或因眼内病变而导致悬韧带溶解均可引起晶状体位置改变,此时称作晶体脱位或半脱位。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远视早期症状有哪些?
1.视力及视力障碍
(1)远视眼的裸眼视力:远视眼的视力好坏与远视程度有密切关系。轻度远视可被调节作用所代偿而不出现视力降低。但远视如不能被调节作用所代偿,即成为绝对性远视,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降低。
远视程度的轻重和裸眼视力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而调节力的强弱也与裸眼视力有很大关系。不仅轻度,即或中度远视,如其调节功能强,常可借调节作用矫正其远视,故对外界目标均能看清。这样的眼睛看东西和正视眼无异,故称这样远视为假性正视。临床上由于忽略屈光不正的检查,故远视往往被漏诊。幼儿和青少年有轻度远视,由于他们的调节力很强,远、近视力均可正常。但在中年人由于调节力减弱,即使远视力尚佳,近处明视目标也可能发生困难。中度远视,年龄小者调节力强,远视力可能尚佳,但近视力多发生障碍;年龄大者调节力不足,其远、近视力必都减退。高度远视,不仅近方视力不好,远视力也常明显障碍。远视程度很高的患者,反而喜欢将目标拿到眼前很近处,借瞳孔缩小和视网膜像的放大以增加看清目标的能力。这样高度远视的患儿常有时被人误认为高度近视,而到眼科要求配近视镜,故检查时必须注意。
(2)远视眼的矫正视力:由远视所引起的视力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随年龄的增长,调节力渐减,隐性远视逐渐转化为显性远视。这样,不仅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更易出现障碍。因此,用镜片矫正远视以提高视敏度是很重要的。
2.视疲劳及全身症状
(1)视疲劳:由于远视眼无论看远或视近都必须动用调节作用,故除远视度数小且年龄又轻者外,在看书写字或其他视近工作时,很易产生视疲劳。即视近用眼稍久,则视力模糊,眼球沉重、压迫感,或酸胀感、或眼球深部作痛、或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眼部容易引起结膜充血和流泪。头痛部位多在额部或眶上部,有时引起肩胛部不适、偏头痛、甚或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因动用调节作用引起的,故称为调节性视疲劳。此种视疲劳的特点是:如闭目休息暂停用眼或戴上合适的凸透镜后,症状即可消失或明显减轻;但如再继续阅读或书写等视近用眼时,又会出现同样视疲劳现象。
(2)全身症状:远视眼除易引起调节性视疲劳外,也有时引起全身症状,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变化。因此,以神经衰弱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全身症状到眼科就诊者,眼科医生应对其屈光状态做认真的检查,如发现有远视性屈光不正,应给予合适的眼镜矫正。
3.调节和集合联动失调 远视患者注视远目标时,两眼视线必须平行,即不需要集合,但必须调节;当两眼注视近目标时,其所用调节也常大于集合,造成调节和集合联动关系的失调,轻者可成为内隐斜,重者便出现内斜视。例如:一位4.OD远视患者,当注视无限远处目标时,两眼视线必须保持平行,即不需要集合作用,但为了能看清远处目标,则必须矫正其远视而使用4.0D调节力。现如让他阅视距离变为33cm时,则必须再用3.0D的调节力,亦即必须用7.0D的调节力,但此时只用了3.0m角的集合,这样调节和集合的分离,使两眼视几乎成为不可能。此时,患者若按调节来确定自己的集合力,于是就要将注视点集合至眼前14cm处,但目标在33cm处,所以难于看清,如果按集合力来确定调节,因只用了3.0D调节力来代替7.0D调节力,所以也难看清目标。因此,这样的患者只好放弃两眼单视,而只用一眼注视,另一眼便转向内侧而成为内斜视。
4.远视眼的前部和眼底变化 远视眼的前部和眼底变化存在于较高度数的远视,通常眼球比较小。外观眼球呈轻度凹陷状。前房浅、瞳孔较小。远视眼由于经常调节紧张,结膜充血,可伴有慢性结膜炎,睑腺炎及睑缘炎者。远视眼由于Alpha角大,视轴常在光轴的鼻侧,故外观呈假性外斜视状。
中度和高度远视眼,常有不同程度的眼底变化,较常见的是假性视神经炎。少数重者可呈假性视盘水肿。假性视神经炎的典型特征是:视盘色红暗,边界不清楚,生理凹陷轻或消失,形状不整齐,视盘周围视网膜可见特殊的绢丝样反光。动脉可表现如血管硬化样,静脉迂曲扩张或伴有异常血管分支,故必须和真性视神炎或视盘水肿相鉴别,假性者无视网膜静脉充血,荧光血管造影时无渗漏及网膜出血或渗出等,注意患眼视力、视野及屈光的检查,通常不难鉴别。
根据裸眼远、近视力及检测结果,远视眼的检出并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