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脂肪肉瘤相关症状
- 眼外转移 眼外转移是由于肿瘤增大可侵蚀巩膜之薄弱处,如沿巩膜上的血管、神经导管等向球外转移到眼眶内致眼球突出,进而侵犯邻近组织。
- 眼球不能随意动 眼球运动障碍可分为协同运动障碍和眼外肌瘫痪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正常的眼球向内转时瞳孔内缘可达上下小泪点相连的直线,向外转时角膜可达外毗角,向上、向下运动的范围均为5rnm左右。如果不能达到上述范围即为眼球运动障碍。
- 眼胀 眼胀是目倦的诊断依据之一。目倦又称视疲劳。目倦多因目力过度、情志不畅、肝脾肾亏损等所致。以视物不能持久,久则视物昏花、头痛、眼胀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是指眼球突出度超出正常范围。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在12-14m,平均13mm,两眼差值不超过2mm。眼球突出可为眼病征象,也可为全身病的病征。除眶内本身病变外,常与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 远视屈光度数增加 远视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因而要看清远距离目标时,远视眼需使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力,而要看清近目标则需使用更多的调节。当调节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即可出现近视力甚至远视力障碍。远视的治疗: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发生。
- 耀光感 日光性视网膜脉络膜烧伤主觉症状最初为耀光感。
- 眼睑肿胀且呈淡绿色 绿色瘤,通常多在眶缘摸到质地坚硬的肿块,眼睑肿胀且呈淡绿色,肿块发展异常迅速,短期内可填满眼眶,里面累及鼻窦及颅脑。耳前及颌下淋巴结常有肿大。肿块皮肤表面也有绿色的色素沉着。病程后期累及全部重要脏器及四肢骨骼;晚期常因贫血感染衰竭而死亡。
- 偏盲 偏盲:医学术语,指视野的某一部分缺损而言,因视路病变所引起的偏盲,常有助于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如视交叉部受到肿瘤压迫时,常造成典型的双颞侧偏盲。某些眼科疾病也可引起偏盲型视野缺损,如晚期青光眼的鼻侧视野缺损,视网膜血管阻塞时的偏盲型视野缺损,视网膜部分脱离时相对方向的视野缺损等。
- 眶静脉回流障碍 体循环静脉管输送血液流回右心房的过程。体循环静脉系统的血容量很大,占血液总量的一半以上。静脉易扩张,又能收缩,因此起着血液贮存库存的作用。静脉的收缩和舒张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循环机能能够适应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时的需要。静脉回流的基本力量是小静脉(又称外周静脉)与腔静脉或右心房(又称中心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小静脉压力的升高或腔静脉压力的降低都有利于静脉回流。由于静脉管壁薄,静脉压低,所以静脉回流还受到外力如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重力作用等等的影响。当上述因素阻碍静脉回流时,机体会出现种种表现。长期眶内静脉回流障碍还可继发开角型青光眼,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 视力视野改变 垂体瘤的症状体征有视力视野改变,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小瘤在解剖时发现者更多。此组肿瘤以前游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夕阳综合征 简介(概述):夕阳综合征是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病程晚期,脉络膜色素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到严重破坏脱失,眼底呈现夕阳西下时的红色,称晚霞样或夕照样眼底。
- 眨眼不止 一般情况下,两次瞬目的间隔在数秒以上,如果出现阵发性快速瞬目,则为异常现象.孩子频繁眨眼这种情况在临床眼科很常见,孩子的频繁眨眼有这么几种情况。一个是孩子的眼睛结膜有炎症的时候,孩子不舒服,眼睛有异物感,通过眨眼和泪液分泌总能暂时缓解眼的异物感,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再一个就是孩子有视疲劳的时候,屈光不正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就是孩子神经性眨眼。
- 脂肪浸润 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 是指脂肪细胞出现在正常不含脂肪细胞的器官间质内,又称间质性脂肪浸润。
- 老化松弛性眼袋 由于老化及遗传原因使得眼部周围的肌肉松驰,让眼球往下掉,压迫到眼球下部的脂肪,造成脂肪往前突出,在视觉上就会看到下眼皮部位鼓出。
- 头部及眼后部疼痛并能听到连续不断的隆隆声 简介(概述):头部及眼后部疼痛并能听到连续不断的隆隆声是搏动性眼球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 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辐辏反射障碍是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一个症状。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眼球垂直运动障碍。最早为向下注视障碍,继则发生上视运动困难,最后不能水平运动,眼球同定于正中位,瞳孔多缩小,对光反射存在。辐辏反射障碍,呈玩偶眼现象。
眼眶脂肪肉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脂肪肉瘤成年人多见,偶见于青少年。主要临床表现是单侧眼球突出(图1),发展较快,根据原发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症状。位于眶尖的肿瘤早期即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或萎缩。肿瘤快速增长可致眼球运动障碍,眼球轴性突出或伴有移位。原发于眶前部的肿瘤,可于眶周触及肿块,质软,光滑可移动。
眼眶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B型超声检查病变的边界清楚,内回声较强,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多有坏死腔,使回声像在强回声的基础上又表现有透声腔,从而出现病变内部的强反射光团(图2)。CDI可显示彩色血流(图3)。由于瘤体内的坏死腔、纤维血管组织的存在,在CT显像上表现为密度的不均匀,脂肪组织显示为负CT值,而纤维血管组织、液化腔可显示为正CT值,并可见骨破坏(图4)。MRI显像在T1WI和T2WI均有高信号区。
根据临床病史、眼部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可做出临床的初步诊断,确切诊断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X线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不大。B超可显示病变,但难以显示近眶尖区的病变,也难以准确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CT对本病诊断特异性好,但敏感性差,难以显示病变内小的脂肪灶,也难以准确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MRI对本病的敏感性最佳,也可清楚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术前提供可靠信息。CT和MRI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本病的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