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眼眶血肿相关症状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晨起肥皮肿 晨起肥皮肿:有的人晨起眼皮肿,随起来活动后水肿逐渐消失,且各项检查均正常。
  • 同向性偏盲 颞叶肿瘤的早期症状,视野改变,当肿瘤位于颞叶深部时,由于影响或破坏视束或视放射,病初可出现对侧同向性上象限1/4的视野缺损。肿瘤继续增大时,象限性缺损即可发展成为同向性偏盲。
  • 眼睑肿胀且呈淡绿色 绿色瘤,通常多在眶缘摸到质地坚硬的肿块,眼睑肿胀且呈淡绿色,肿块发展异常迅速,短期内可填满眼眶,里面累及鼻窦及颅脑。耳前及颌下淋巴结常有肿大。肿块皮肤表面也有绿色的色素沉着。病程后期累及全部重要脏器及四肢骨骼;晚期常因贫血感染衰竭而死亡。
  • 眼球不能随意动 眼球运动障碍可分为协同运动障碍和眼外肌瘫痪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正常的眼球向内转时瞳孔内缘可达上下小泪点相连的直线,向外转时角膜可达外毗角,向上、向下运动的范围均为5rnm左右。如果不能达到上述范围即为眼球运动障碍。
  • 眶周水肿 眶周水肿是指眼眶周围发生浮肿,一般可见于水肿的病人。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远视屈光度数增加 远视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因而要看清远距离目标时,远视眼需使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力,而要看清近目标则需使用更多的调节。当调节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即可出现近视力甚至远视力障碍。远视的治疗: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发生。
  • 同向偏盲 视束或外侧膝状体以后通路的损害,可产生一侧鼻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称为同向偏盲。
  • 眶周瘀斑 两侧眼眶周围瘀血,状如熊猫或浣熊(panda or raccoon)称之浣熊眼征象(raccoon eye sign)。眼结膜下出血表示眼窝内有出血。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是指眼球突出度超出正常范围。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在12-14m,平均13mm,两眼差值不超过2mm。眼球突出可为眼病征象,也可为全身病的病征。除眶内本身病变外,常与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 血肿形成 血液集聚,因血瘀所致水肿。见于新生儿的头颅血肿、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黄体血肿、鼻中隔血肿等。
显示全部症状

眼眶血肿早期症状有哪些?

自发性出血多发生于健康的青少年,多为一侧眼眶。血肿引起急性高眶压,最显著的症状和体征是眼球突出,伴有胀痛、恶心、呕吐、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或丧失以及眼睑和结膜水肿、充血,而后眼睑或结膜下出现青紫色瘀斑(图1)。眼球突出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达到高峰,两眼差值可达10mm,突出方向可以判断病变的位置。疼痛是由于眶内压急剧增高,知觉神经末梢受压迫及眼压增高引起的。眶尖部血肿引起视神经供血障碍,视力突然减退,甚至丧失光感。肌肉圆锥以外的出血,往往向前弥散至皮下或结膜下,2~3周内吸收,一般不危及视力。

 
肌肉圆锥内的出血,由于四直肌及肌间隔的限制,长时间存留于局部,其外被纤维膜包绕,可缓慢吸收。急性高眶压症状消失后,表现为良性占位病变体征,如轻或中度眼球突出,视网膜压迫征,视盘萎缩和眼球运动轻度受限。肿物较大,自眶缘可扪及肿物。自发性眼眶出血在其原因除去之前,可以反复出血。
急性眶压增高、皮下出血和反复多次发生是其临床特征。血肿和血囊肿形成后,需与眶内新生物鉴别,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眼眶血肿相关文章
眼眶血肿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