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上巩膜静脉压升高所致青光眼

上巩膜静脉压升高所致青光眼相关症状
  • 眼压突然迅速升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眼眶周围、鼻窦、耳根、牙齿等处放射;眼压迅速升高,眼球坚硬,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色晕轮或像雨后彩虹即虹视现象。
  • 眼压升高 眼球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物两部分。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与眼球壁之间相互作用的压力。正常人的眼压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10-21毫升汞柱),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和视力。 眼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等。房水的功能之一就是维持眼压。正常时,房水处于动态循环中。如果房水循环通道的任何部位受到阻碍,或者房水产生过多,就会导致眼压升高。
  • 虹膜节段性萎缩 虹膜节段性萎缩:由于一定的高眼压状态,使虹膜动脉发生供血障碍,造成与虹膜动脉分布形状相一致的缺血性节段或扇形萎缩。虹膜节段性萎缩是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缓解期的临床表现。
  • 高眼压 高眼压是指反复多次测量眼压均超过正常范围,但经长期随访,不引起视乳头和视野的改变。
  • 眼底樱桃红斑 因眼底动脉血运中断,视网膜后极部出现弥漫性灰白色水肿,眼底黄斑中心凹处,在周围灰白色水肿区的陪衬下,呈现醒目的“樱桃红斑”。
  • 中心静脉压偏高 中心静脉压偏高指右心房或靠近右心房的腔静脉的压力偏高。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 瞳孔变形 瞳孔变形指瞳孔的形态异常,或两侧瞳孔的反应异常。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两侧瞳孔的反应是同步的。在青光眼或眼内肿瘤时可呈椭圆形;虹膜粘连时,形状可不规则。
  • 脉压小 血压分为收缩压与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称为“脉压差”。例如,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5毫米汞柱,脉压差则为45毫米汞柱。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脉压差为20-60毫米汞柱(2.67-8.0Kpa),大于60毫米汞柱的就为脉压差过大,小于20毫米汞柱的则为过小。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是指眼球突出度超出正常范围。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在12-14m,平均13mm,两眼差值不超过2mm。眼球突出可为眼病征象,也可为全身病的病征。除眶内本身病变外,常与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 视野缩小 缩小及暗点都是指视野的某一部分有缺损。如果大片缺损直达视野应有的边缘,缺损的外缘并无正常视觉,即称之为缩小。如缺损是发生在视野以内,在其四周尚存在视觉,此种缺损称为暗点。 视野缩小又可根据缺损的形态来区分:各个方向均匀向内收缩的叫向心性缩小;某一角缺损的叫象限性缩小;半边缺损的叫偏盲。 更严格地讲可将视野的缩小及陷落。予以区别。视野缩小仅仅是边界的改变,在此视野内的视觉是正常的,其内的等视线位置不发生改变。视野缩小是罕见的,它见于同侧偏盲或其它压迫性损害。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眼底出血和渗出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及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血管炎以及血液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性眼底出血。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本病由于病因复杂,所以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视力,引起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黄斑病变(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萎缩、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 眼疲劳 眼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它所引起的眼干、眼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直接影响着人的工作与生活。眼疲劳主要是由于人们平时全神贯注看电脑屏幕时,眼睛眨眼次数减少,造成眼泪分泌相应减少,同时闪烁荧屏强烈刺激眼睛而引起的。它会导致人的颈、肩等相应部位出现疼痛,还会引发和加重各种眼病。
  • 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
  • 耳鸣 耳鸣是听觉功能的紊乱现象,也是听分析器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耳鸣多属噪音,有间歇性,也有持续性。有单一频率窄带噪音或白噪音等多种表现。耳鸣原因很多,常为某些疾病特别是重听的伴随症状。耳鸣一般可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两大类。周围性耳鸣根据是否被别人听见分为主观性或非搏动性耳鸣和客观性或搏动性耳鸣。前者多见,后者少见。耳鸣又可根据其特征分为持续性耳鸣与节律性耳鸣。持续性耳鸣可有单一频率或多频率声调的混合,多为主观性耳鸣。节律性耳鸣多与血管跳动一致,偶尔与呼吸一致,耳鸣的频率较低。如为肌肉收缩引起,则耳鸣的频率较高。节律性耳鸣,多为客观性耳鸣。
  • 青年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发生在青年人群称为青年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 动静脉短路现象 动静脉畸形病人发生癫痫原因是:动静脉短路使脑局部缺血,邻近脑组织胶质样变;颞叶动静脉畸形的点火作用(Kindlingeffect)。
  • 前房中肿胀的晶状体皮质颗粒 晶状体颗粒性青光眼:有白内障手术史或晶状体外伤史前房较深,发作时房角仍开放,房水闪光明显勱前房中含大量肿胀健康搜索的晶状体皮质颗粒并含有少量较大的巨噬细胞和小的白细胞勱,可见虹膜周边前粘连。
显示全部症状

上巩膜静脉压升高所致青光眼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一般临床特征
(1)眼表:患眼有不同程度的表层巩膜血管及球结膜血管扩张迂曲,类似充血状。有的病例眼睑皮下血管明显曲张,可伴有眼球突出,甚至眼球搏动。
(2)眼压:眼压增高的幅度大约与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的数值相近,卧位时通常会更高些。但长期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的患眼,眼压增高可以大大超过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的数值。
(3)房角:房角镜检查呈开角表现,常能见到Schlemm管充血的现象,是为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使得血液反流所致。但这种现象也可见于正常眼,尤其房角镜检查压迫眼球时,故对表层巩膜静脉压增高的诊断仅有参考价值。
(4)眼压描记:表层巩膜静脉压增高时一般房水流畅系数(C值)正常。在早期可有C值的增加,系Schlemm管部分扩张所致。但在长期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的情况下C值常常降低,即或在表层巩膜静脉压恢复后C值仍在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持续升高的表层巩膜静脉压造成了房水外流管道系统的损害。
(5)眼底:表现为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损害,相应有青光眼性视野损害。增高的视网膜中央静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扩张迂曲,可以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和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继发青光眼的常见类型和临床特征 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继发青光眼,有的病例伴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如上腔静脉综合征和严重的动-静脉瘘,而有些病例则需要仔细观察。
(1)上腔静脉综合征:上部纵隔病变造成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可以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开始症状为眼睑轻度水肿,结膜及表层巩膜静脉充盈,继而发生眼球突出,颜面、颈部水肿和发绀。同时引起颅内压升高,发生头痛、眩晕甚至惊厥。眼部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与眼压升高,卧位眼压比坐位升高更为明显。视网膜中央静脉表现为迂曲扩张,视网膜水肿。由于颅内压同时升高,致使视盘青光眼性凹陷常不明显。
(2)颈动脉-海绵窦瘘:在动-静脉瘘中最为多见。典型的颈动脉-海绵窦瘘多发生于头部外伤之后。特征性的表现是搏动性眼球突出伴搏动性耳鸣杂音和眼眶痛。眶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则使眼眶静脉及软组织淤血,眼睑和球结膜水肿,表层巩膜静脉曲张淤血,视网膜中央静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扩张迂曲,视网膜水肿、渗出。在眼眶周围可听到血流杂音,当压迫颈内动脉时则声音减弱。典型的病例可在眼部扪到眶内血管搏动。由于眼内灌注压降低,视力可明显降低和并发眼部缺血综合征。大约一半病例有复视,1/3病例有眼痛。由于两侧海绵窦在颅内交通,一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以造成双侧或交替性搏动性眼球突出。另一型为非典型的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无外伤史。表现为表层巩膜静脉和结膜静脉扩张充盈,眼球突出多不明显,无搏动性耳鸣,此型称为红眼短路综合征或称硬脑膜综合征。
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例大约60%伴有眼压升高,继发性青光眼的机制有: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动脉血液与静脉血液混合一起时眶静脉压及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致使眼压升高。此外,颈动脉-海绵窦瘘时涡静脉压力升高,整个葡萄膜充血,继而瞳孔阻滞、房角关闭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或因动脉血流减少,造成眼部缺血,引起葡萄膜炎症反应,继发房角损害;或引起虹膜红变,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眶部静脉曲张:此病单侧性,为先天性或继发于眶内,颅内动-静脉瘘或由血管瘤发展而来。其特点为间歇性眼球突出,一般在弯身低头或Valsalva动作时发作,在间歇期眼球多呈内陷。患者眼睑、眼眶前部可见静脉曲张。X线平片呈眼眶扩大,B型超声波图可见球后有液体密度的间隙,CT检查眶内静脉曲张呈一软组织肿块,动脉造影为阴性所见,静脉造影呈血管畸形。两次眼球突出间隙的表层巩膜静脉压一般正常,故很少发生继发性青光眼。但反复的眼球突出,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也可发生青光眼性视盘病变及视野损害。大多数病例的视功能预后较好。
(4)Sturge-Weber综合征:又称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系先天性胚胎早期血管发育畸形,面部和脑血管呈瘤样异常扩张。表现为面部沿三叉神经分布区见葡萄样紫红色皮肤血管瘤,有50%的病例可累及颅内和发生青光眼。血管瘤累及眼睑者,无论累及颅内与否,都可伴有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和继发性青光眼,尤其是累及上睑的。青光眼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数见于儿童时期,可有“牛眼”表现。几乎所有发生青光眼的患者都有表层巩膜血管瘤,同时存在房角和脉络膜血管瘤。此外,受累及处的虹膜色深黑,偶见视网膜血管曲张,卧位时眼压可明显升高。有的患眼仅仅在手术中打开球筋膜后才见到弥漫的巩膜血管瘤。青光眼多由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所致,某些病例也可有明显的房角和脉络膜血管瘤造成的浅前房和房角关闭的因素。
(5)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称Graves眼病、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等,是引起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因。病理改变主要为眼外肌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肌肉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眶内球后脂肪和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活跃,黏多糖沉积和水肿。临床表现常见有上眼睑退缩和眼球突出,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由于常伴眶内充血、浸润和眼外肌肥大以及眼睑退缩的张力,使得眼眶内压力增高,可引起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导致青光眼性视功能损害。本病常伴有球壁硬度降低,应使用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但不同的眼位可以造成所测量的眼压明显差异,尤其是眼球向上注视时会伴随眼压升高。此外,注意眶尖部过度肥大的眼外肌也可造成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6)特发性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多见于老年人,也可发生在青年患者,有家族倾向性。疾病过程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似,但表层巩膜静脉压明显升高,房水流畅系数常降低,房角Schlemm管内可有或无血液。大部病例是单侧受累,可以最终发生严重的青光眼性损害。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的原因不明,小梁切除标本显示靠近Schlemm管小梁板层压缩且有细胞外沉着及小梁组织玻璃样变,但难以判断此为原发抑或继发性变化。
1.患者存在可引起上巩膜静脉压升高的原发性疾病。
2.上巩膜静脉压升高。
3.高眼压、青光眼性视盘损害和视野损害,虹膜角膜角可为宽、开角或虹膜角膜角粘连闭合。
对上巩膜静脉压升高继发的青光眼,有2种情况易为临床医生所忽视,一是患者存在可引起上巩膜静脉压升高的原发性疾病时,只注意到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青光眼,因此,对有可引起上巩膜静脉压升高的原发性疾病时,应常规测量眼压,如有眼压升高再进一步检查虹膜角膜角、视盘和视野以明确诊断。第2种情况是特发性上巩膜静脉压升高继发的青光眼,因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如不对浅层巩膜静脉进行细致的检查,往往易忽略上巩膜静脉压升高的表现而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上巩膜静脉压升高所致青光眼相关文章
上巩膜静脉压升高所致青光眼常用药品